分卷閱讀312
黎民,做夢都想天下再無餓死之人。這也是我等的夢想。我等讀書幾十載,賣于帝王家,為的也便是個百姓安康,東堂興盛。但糧食何等重要?一個外邦作物,你可知它是否適應我國水土?是否能夠如期成熟?又是否適合我東堂百姓的腸胃,就這樣貿然讓京郊三縣的百姓退耕種玉米,這萬一沒長好或者長不出來,你是打算餓死三縣幾十萬百姓嗎?” 文臻這才明白這幾位老臣爭論的點,正想說話,忽然感覺到一陣幽冷的視線,她轉頭,便看見姚太尉正冷冷地盯著她,這令她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姚太尉素來為人端方,和她沒交情也沒冤仇,忽然這是怎么了? 但現在也不是詢問的時候。但現在也不是詢問的時候。她得面對此刻的保守派和激進派的爭端?;蛘哒f不是保守派和激進派,而是世家和寒門之間的又一次分歧。 寒門出身的李相和受世家影響的大司空之間的分歧。 皇帝的目光已經瞟向她,道:“玉米是你建議找回來的。能不能種,能怎么種,你給李相和單司空說說?!?/br> 文臻知道朝中諸臣最頭痛的事就是遇上出身不同的大佬們爭競。但她覺得這都是庸人自擾。 群臣之所以頭痛處理這樣的爭競,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純臣孤臣,背后多半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行事要考慮到多方利益,顧忌太多,也就束手束腳。但是其實做一個臣子,尤其是做一個強力皇帝下頭的臣子,孤臣純臣看似最危險,也最安全,只是一腳跨入朝堂渾水,一路升遷,從頭到尾想要不牽扯任何勢力關系,實在是太難了。 但對她來說,不難。 她是女子,在這里,天生的性別弱勢,天生的低調不好出頭,任何勢力不會輕易招攬她,她也不用跨入紛爭,她只需要看好皇帝眼色,明白皇帝心意就夠了。 至于下一代皇帝誰來做,她這個不黨不朋的人,有能力,繼任者自然會看重,沒能力,就趁早辭官回家種紅薯。 她含笑,先戴個高帽子。 “李相和單司空所謂爭論,其實都是為民擔憂為民謀福,都是我等后輩感佩的對象?!?/br> 李相怒氣稍斂,對她含笑點點頭。單司空捋著胡子瞟她一眼,心想小狐貍越來越滑。 姚太尉冷冷轉開眼。 “下官剛才得了我主洪恩,允許開辦司空監。做的正是這培育新種的事情?!蔽恼樾?,“下官建議,在司農監辟田種植一部分玉米。另外,京郊三縣每戶人家,都撥出三中之一土地種玉米,其余土地則原樣種植。但凡種植玉米的人家,朝廷給予適當補貼,且玉米所占種植土地不計入當年賦稅?!?/br> 單一令皺眉道:“京郊三縣土地肥沃,年年產出是要供應天京百姓的,而且你算過沒有,三分之一的賦稅不是小數,而朝廷年年要應對西番劫掠,要防備云雷和南齊,軍備武事民生諸事,哪里都需要錢……” 文臻笑道:“所以我們可以吃大戶?!?/br> 一眾臣子瞠目結舌。 難道還想給富戶加稅嗎?大戶被稱為大戶,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文臻便笑,對皇帝施禮道:“陛下,司農監事事件件關系民生,自然應該多多與民同樂。臣建議那種植園冠上皇家名號,對外開放。屆時還想請陛下、諸位殿下和諸位老大人們撥冗前去視察?!?/br> 皇帝瞟她一眼,從她一臉的老實相上看出十二萬分的壞主意來,便笑道:“只要不惹出亂子來,隨便你去折騰?!庇謱我涣畹热说溃骸斑@兩年扶持商戶,商稅雖減,總數卻多了。差不多也能抵這三分之一的種植免稅損失,可以先讓文臻試一年,多的卻不能了?!?/br> 殿中臣子們大多便不再說話,只有姚太尉忽然道:“臣以為此事還是需要慎重,臣聽尋回玉米種子的人說,他們帶玉米回來的路上,遇上暴風雨迷失道路,曾經一度斷炊,當時無奈之下,也有拿玉米充饑,確實味道不錯,但有好幾個人當即便吐了血。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吃,還在未知之數,貿然種植,哪怕只是京郊農戶三中取一,萬一真是有毒的東西,也損失不輕?!?。 這下連皇帝都怔了怔,問:“此事當真?為何獻種之時沒有言明?” “當真?!币μ久橐谎畚恼?,“之所以之前沒有稟報。一來那幾個人平日體質就頗虛弱,大家覺得可能也未必是玉米的問題;二來玉米是珍貴的種子,在獻給皇家之前是不能取用的,所以這些人為了自隱其罪,自然不敢說明。老臣是特意回頭查問隨行人員才發現的?!彼D了頓又道,“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玉米說是很好,一旦移栽東堂,是否會出現變化,是否會具有毒性?若遇上有心人想要以此攪亂人心,那就更可能遺禍無窮了?!?/br> 文臻挑挑眉——老姚這話誅心啊。 這是暗指玉米沒有那么好,她為了邀寵夸大事實,甚至別有用心想要禍亂人心嗎? 老家伙怎么了,怎么忽然這么針對她了? 真是莫名其妙的敵意。 按說玉米應該沒什么副作用,她猜想可能是那幾個出海的人,在海上缺糧,本身體質又差一點,餓出胃潰瘍了,然后再吃了大量的粗糧,導致了胃出血。但此刻死無對證的,也沒法辯白,除非馬上就給大家吃到玉米,用事實說話才行。 人對于未知事物總是容易存在恐懼,姚太尉這么一說,一些原本對玉米態度比較疑惑的大臣們便有些不安,紛紛贊同此事還需要慎重,文臻看著那轉眼有點倒退的態度,心想弄個玉米都惹出這說法,她懷中還有紅薯呢。這在大海飄搖中都沒忘記帶走的寶貴種子,剛才也沒忘記塞了幾個在懷里一路帶來。 她正猶豫著要不要現在獻紅薯,單一令便道:“文大人,你那袖子里鼓鼓囊囊的是什么?” 既然問到了,也沒什么好遮掩的,文臻當下掏出來給皇帝和幾個人看,道:“恭喜陛下。玉米種子找到了,臣又在海外一個無名小島上發現了更重要的紅薯,這東西比玉米還易種,多產,又能飽腹,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作物,只要此物能及時推廣全國,日后東堂百姓,可再無饑餒!” 皇帝眼睛一亮,接過紅薯仔細查看,那邊李相瞧了,神情激動,險些便要沖上去看,又聽文臻說了這東西,可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畝產極高,頓時眼放光彩大呼:“先有玉米,再有紅薯,百姓有福!” 他捧著紅薯左看右看,看那樣子隨時準備啃上一口,漸漸的眼眸濕潤,竟是激動得要哭。 文臻想起隱約聽說這位宰相幼年不是一般的貧窮,家中遭災流浪,曾有人餓死。 一群寒門出身的臣子都紛紛喜形于色,大贊文臻造福東堂,利在千秋。 也有人還想著方才那事,吏部尚書易德中猶疑地道:“此物也要先行在京郊三縣分地試種嗎?已經有了情形未明的玉米,再來個紅薯,這萬一兩樣作物都不大妥當……” 文臻眼睛一瞟,忽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