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00
出乎潘朔意料之外,謝顯根本沒把楊劭推遲回京當回事,反而當著朝堂眾人的面大加贊揚了楊劭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沒過幾天從建康就發到荊州一旨圣旨,楊劭繼續留任荊州。 多少人都看不破謝顯這一手cao作了,連楊劭都糊涂了。 荊州是不是危急存亡到一定要他留在這里打仗的地步,沒人比他更清楚啊。 這一招他自己都使的心驚rou跳。 他也是一意孤行,把身邊的謀士們的勸諫全都拋在一邊,包括從他在建康時任長史,現在榮升為參軍的徐則的勸阻。 他不是想造反,也不是一心坐大—— 現在這形勢他若是還看不清,以為是前世可以任他為所欲為,成就大業的話,那他腦子也是壞掉了。 如果說前世是一種觸不可及的野望,自從蕭敬愛與他說過之后,仿佛星星之火把他就給燎原了,在那之后為官多年,步步高升之后多少有了些心得。 皇帝死了一茬又一茬,謝顯的位置卻是水漲船高,越坐越穩,更不要說岳家蕭司空給力,文武雙全一把罩。 他就是有那邪心,也沒那邪膽。 他不得不承認蕭司空,那就是橫在大梁之前的一座山,前世他憑什么能風卷殘云改朝篡代啊,那還不是蕭司空死的早? 現在人家活的好好的,謝顯又是親女婿…… 有謝顯反的,也沒他反的啊。 他純粹就是做賊心虛,最近這些天睡覺天天夢見蕭敬愛。 這輩子他算是讓蕭敬愛給坑了。 如果不知道前世那些事,頂多也就是讓蕭寶信給拒了——可這本來不就在意料之中嗎?人家親爹是個什么等級,他是個什么檔次,不過是搏一搏,也是因她當時名聲不好,他有僥幸心理。 人家拒了也就拒了,頂多一時難以釋懷。 可是有了蕭敬愛這茬子,讓他知道他不僅真正擁有過蕭寶信,甚至將整個將江山都攬入懷中—— 都是他曾經擁有的,讓他如何放得下? 所以才有之后的每一步,心態崩了。 和謝顯撕破臉,甚至親自寫了封信跟人家決裂。 算是親自斬斷了后路。 他擔心的也是萬一回去建康述職,正好落謝顯手里,那還不任人家搓圓捏扁,要他命都是分分鐘的事。 ……結果,謝顯這回招讓楊劭摸不著頭腦了。 也不知這是想讓他麻痹大意,還是把他架火上烤,把人哄高高的再狠狠給你摔下來? 第976章 一茬一茬 參軍徐則還是那句話:謝顯不是個容不得人的,但也不能一而再的試探。 楊劭心里有話,只不過沒明說,你怕是沒見著大梁那些被謝顯整的家敗人亡的世家。其中還有謝顯的親姨母家,親表弟呢。 不知道他們聽見這話會作如何回應—— 如果他們那里還能聽到,還能夠給出回應的話。 只是話雖這么說,楊劭接下來也沒再起刺,說是邊境磨蹭,別管大仗小仗那還是得打的,至少面子上的東西還要做足了。 然后就是等著謝顯接下來的動作了。 …… 楊劭想不到這一等就又是三年。 又到了進京述職的時候。 可是調任狀沒等來,卻把康定帝的死訊給等來了。 楊劭:又死? 到底是大梁克皇帝,還是皇帝克大梁啊,這一茬接一茬皇帝死的,他心慌意亂的! ### 其實康定帝的死,不只楊劭驚,所有知道真相的人更驚。 主要是這位皇帝死的太有創意,是吃元宵噎死的。 本來太監是勸著不讓多吃的,結果越勸這位小皇帝氣性越大,偏要吃,結果活活把自己給噎死了。太監們嚇的人仰巴翻,等到御醫到的時候,皇帝早沒氣兒了。 好在康定帝到底年紀小,名義上是皇帝,干的不過是坐在龍椅上點頭的事兒,建康城里的人除了詫異又死了個皇帝外,倒沒鬧出什么亂子。 只是苦了半個月前才打發去封地的三皇子隨陽王與潘太妃。 褚太妃上躥下跳,這些年就想著外出封地逍遙自在去。當不成皇帝,也不能在皇帝眼巴前膈應著,好歹去了封地,他們娘倆就自由了。天老大她老二地老三,既沒蕭太后膈應著,也不用讓褚家壓著。 在建康,面對的蕭太后和謝顯,褚太妃再傻也知道得仗著褚家,要不然真沒人拿他們娘倆當回事。 只等到去了封地,蕭太后也好褚家也好天高皇帝遠就誰的手也伸不了這么長,管著她了。 其實蕭太后是巴不得把這褚太妃給趕緊打發了,本來就深宮寂寞,能解悶的事兒不多,膈應人的事兒不少。這其中要說膈應人的祖師奶奶那就是褚九娘,上躥下跳不消停。要真是出手了,雙方殺個你死我活倒也罷了,這貨就是拿嘴膈應人,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就不動真章的。 蕭太后能怎么著? 打嘴仗掉不起那份兒,忍——她也是真不想忍,看著褚九娘就眼疼。 不過謝顯不發話,后宮蹦跶出天際去也誰都做不了主兒,后來還是群臣反應幾個王子也都到了年紀,該去封地了,只怕在后宮天長日久的長于婦人之手,都給帶的小家子氣,沒了血性。 謝顯這才點了頭,把兩個皇子封了王,揮揮手打發出了建康。 褚太妃是歡歡喜喜上路了,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在建康城里日思夜想的事兒她一離開不到半個月就發生了。 只可惜等她收到消息黃花菜都涼了,新皇帝三皇子已經登基。 年號建興,史稱建興帝。 潘太妃是不愿意的,她畢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借著褚太妃躥下跳出來的晦氣風遠去封地,然后和親兒子神不知鬼不覺地……混吃等死,完成平淡而甜美和諧并且壽終正寢的一生。 誰知道???! 誰知道哪片云彩上有雨,勾動天雷活劈他們娘倆腦袋瓜上了! 當她愿意兒子當皇帝嗎? 肯定不愿意啊,這是什么好差事嗎? 但凡當皇帝的,一個死的比一個快,比賽呢? 可是,真心推不掉,只有受人擺布的份,風哪邊強往哪邊倒。人家說皇子到年紀了,可以去封地了,他們就去唄。 走到半路讓人截回來當皇帝—— 她能拒絕嗎? 她拒絕也沒人能聽她的啊。 從來沒有一個皇帝親娘是抱著一顆送人頭的心情看著親兒子登基的。 可建興帝登基那天,潘太賢哭的是比死了兒子的陸太妃還要慘上幾分。不是陸太妃不傷心,早過了最傷心的時候了。 蕭太后扯出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在后宮待久了就看明白了,都是可憐人,每個人都有為難之處—— 褚九娘除外,那貨才該吃湯宵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