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
女子身上,于皇族而言可絕非什么光彩之事,卻也不知古往今來的帝王們如何能頻頻以此彪炳功業。而如今,既然戰情已變,突厥內部并未有所內訌,那么和親一法想來對方也不會輕易答允了。如此情形下,若是再妄言一個“和”字,只怕更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收回有些飄忽的思緒,恰逢著楊廣一言已畢,底下許多北周舊臣搖著頭,似是有話要說的模樣。楊勇余光瞥了瞥楊堅的面色,很快從對方的神情中探出了他對楊廣這番話的意思,打心底是贊許的。只是如今言戰著并不多,他作為一言九鼎的帝王,自然也不便于早早開口。若是過去,他喜形于色,毫無城府,心中若有了這念頭,怕是當即便要起身脫口而出。而如今,他靜坐在一旁,將此刻的情勢不動聲色地收入眼底,卻并不急著做聲。緊接著,又有大臣走上前去提出自己的見解,余者或附和或反對,爭論不休。楊勇又一言不發地坐了許久,眼看著時機已然成熟,這才起身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戰勢不可免?!?/br>楊堅聽了太多老臣的勸和之言,此番驟聞楊勇此言,不由得眸光微亮,卻也不曾將心緒明顯表露出來,只道:“那么太子的意思,是和晉王相同?”楊勇聞言稍稍側身,看了看座位上笑容滿面的楊廣,心內雖不太愿意承認,但也只能應道:“正是?!睘閼鹨皇律?,楊廣的果決,倒是同他今次所想,不謀而合。微一沉吟,楊勇理了理思緒,繼續道:“兒臣以為,對突厥,我大隋此番非但不能退縮,反而當趁此難得的良機,在應戰之余更要北上對其予以重擊,甚至……徹底消除其禍患?!?/br>在方才一派糾結于抵抗與否的戰和之爭中,此言一出,倒顯得分外狂妄了,不得不讓四座皆驚。楊堅也是意外地高抬了眉,道:“北上殲滅突厥……太子何來如此決心?”面對周遭訝異和質疑的目光,楊勇面色一臉平靜,回道,“其一,我大隋國力強盛,而突厥不過區區蠻夷,異地而戰,戰線已然拉得太長,兵力疲敝,勢頭已然不如之前旺盛,此為我大隋之‘地利’;其二,沙缽略可汗掌權不久,據兒臣所知,他同阿波可汗、達頭可汗都有不和,這一點只需稍加利用,突厥內訌之下,必然不是我等對手,此于我大隋而言,便是‘人和’;其三,北方已久未成雨,兒臣猜測十有八|九大旱降至,此又是‘天時’。這天時地利人和俱在,若不趁此發兵一舉殲滅突厥,卻更待何時?”“太子所言雖不假,然而‘天時’與‘人和’二則均不過殿下主觀揣測罷了,卻不知可有憑依?若無憑依,若是未曾猜中,延誤了軍機大事,卻又如何?”有大膽的臣子開了口,質問道。楊勇正欲開口,卻被另一個聲音搶在前面,笑道:“那假如我們不曾開戰,這二者卻都被太子說中了,不知大人你……卻又負得起這延誤軍機的責任么?”應聲回頭,楊廣已然站起身來,面上掛著慣有的笑容。那臣子不再說話,畢竟這座中是無一人能擔當起此事的。御書房內一時間鴉雀無聲,直到楊堅“哈哈哈”的朗笑聲想起。“這責任,朕總該付得起罷?”楊堅面含笑意地看向堂下的二子,二人在這場爭辯之中,已然占據了絕對的上風。如此一來,他這個做皇帝的,便也可以順勢表態了。聽聞這語氣,楊勇心中明朗,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氣。微微側過臉,正好對上一旁楊廣的雙目,二人眼神相觸,一瞬間倒當真有了幾分默契。楊勇極快地收回了目光,又聽楊堅在上面道:“太子和晉王所言,朕深以為然。突厥盤踞北方,今日不除,明日便將成為心腹大患。長痛不如短痛,為防夜長夢多,朕倒愿意賭上這一次?!鼻辶饲迳ぷ?,抬眸環顧堂中眾人,很明顯,是要點將了楊勇見狀,忙上前一步,道:“父皇,兒臣主動請纓,愿替父皇打下這一仗!”然而開口的同時,便聽到一個重疊著的聲音在旁邊響起,循聲一望,不是楊廣又是何人?作者有話要說:看到有妹子問李大哥和楊大哥的區別,就啰嗦幾句吧。個人覺得李建成論武功比不上李世民,論文治卻不一定輸給他,所以兩人是同樣優秀,不分上下的。二人的政權之中,如果不是李世民違反宮斗規則直接捅刀子,李建成未必會輸給他。所以李建成的重生我把他的記憶抹去了,只給了玄武門的一箭之仇,因為我覺得沒有這個外掛他們依舊能分庭抗禮。但楊勇和楊廣的情況就不太一樣。楊廣奪位,雖然確實也為后人所不齒,但說白了他還是在規則內辦事,用的是宮廷的一套陰謀陽謀。再加上他登位之后雖然是暴君,但也有很多不可忽視的功績,所以我自己覺得論才華能力和手段,楊勇比起楊廣是要稍遜一籌的。而且他前世放縱糊涂,真有點砸自己飯碗的意思。所以我給他設定的是帶記憶的重生,也算是能力的加成。如此一來,楊大哥吃一塹長一智,性格方面有所改進,偷看過劇本(大霧),自然就不擔心楊廣偷偷耍心思了~而且正因為如此,2廣的情路也更坎坷一些啊,2廣你保重……☆、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兩個聲音一處,楊勇頓了頓,微微挑眉看向楊廣,眼中滿是警惕之意。楊廣倒也有些訝異,不過這訝異很快化作面上玩味的笑來。二人對視一刻,又極快地分開。楊勇清了清嗓子,繼續道:“父皇,此戰非同小可,兒臣愿親自出戰,助父皇一臂之力?!?/br>楊廣便也跟著道:“兒臣同大哥的意思一樣?!?/br>楊堅皺眉,心下思忖萬千。通過今日的商議,朝中絕大部分臣子的態度他已然看在眼中,那些主和之人,對突厥本就心生畏懼之心,自然是不可成為先鋒主力的。相比之下,讓自己的親生皇子領兵,顯然是更合適之舉。一來能借此稍稍削弱朝中大臣的勢力,為楊氏皇族樹立威信;二來此事本就是由二人提出,讓他們出戰也更在情理之中。只是他原本顧慮的是,讓二人之中的誰來出戰。楊勇這孩子,雖然過去自己并不看好他,認為他太過平庸。然而近些時日他的重重表現,似乎不再如同過去那般輕浮狂躁,處事沉穩內斂了許多,也深知自己的本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