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6
,自高處俯沖而下,攻入秦軍大營。無視賊寇屢次挑釁,秦璟下令按甲不動,在營前布下拒馬鐵蒺藜等,并令士卒伐木,在大營四周立起柵欄,尖端向外,成為又一道阻攔敵兵的屏障。白日里,騎兵四周巡邏,嚴防敵軍刺探。至夜間,營盤刁斗森嚴,每隔百步就架起篝火,火把成排。武車架在柵欄后,投石器架在車旁,敵軍膽敢沖營,必當石落如雨,萬箭齊發。見到秦軍如此陣勢,烏孫昆彌不由得心生警惕。做過幾次試探,皆無功而返,反而損失百余精銳騎兵。“昔日秦帝掃漠南,皆是以強對強,未見有這般舉動?!?/br>在眾人心里,秦璟雖是漢人,作風卻比胡人更加彪悍。帶兵橫掃漠南草原,每戰皆沖鋒在前。面對多余自己的敵人,仍采取騎兵對沖,從未有過固守之事。不折不扣,就是一尊殺神。如今高掛免戰牌,堅持不出戰,究竟為何?烏孫昆彌的疑惑,同樣充斥在高車諸部首領心里。思來想去,眾人依舊是滿頭霧水,不明白秦璟為何會一改平日作風,無視己方挑釁罵陣,始終堅守營地不出。如果換個人,眾人八成以為是兵力懸殊,主將怯戰而已。可面對的是秦璟——聲名遠播、能止小兒夜啼的殺神,誰敢這么想,絕對是腦袋進水了。更重要的一點,秦璟扎營之處,恰好擋在攻城必經的路上。想要攻打朔方城,必須先破城外大營。而從斥候的回報來看,別說攻營,靠近射程之內,立刻會被射成刺猬。進又進步不得,退又不甘心,難道繼續耗著?“這該如何是好?”烏孫高車在漠北會盟,聯合出兵,貌似強兵勁旅,聲勢不小,一旦戰鼓聲起,必當無堅不摧。實則存在不小的短板。一來,雙方的聯合不似長安和建康,以兩國為基,而是各部松散聯盟,注定人心不齊,部落首領各懷心思。造成的結果就是,順風仗能打,逆風仗堪憂。戰事順利且罷,如果形勢對己不利,什么昆彌的命令、大首領的軍令,統統丟在腦后,為保存部落力量,調頭就跑絕不稀奇。二來,此番南下,目的是為劫掠。草原上遭遇大旱,草木枯萎,河流斷絕,牛羊大批餓死。偏又生出疫病,患病的野獸和牲畜污染僅存的水源,使得情況每況愈下。烏孫高車聯合,實為無奈之舉。雙方都忌憚秦軍的威名,獨自南下心中沒底,拉上對方墊背,才增加幾分信心。按照原計劃,sao擾雁門、廣寧、漁陽等地的游騎都是幌子,主要為吸引秦兵注意,掩蓋大軍的主攻方向,避免長安發現主力所在,提前集合兵力。隨著大軍逼近朔方,秦璟帶兵馳援雁門,計劃算是成功一半。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很興奮,以為勝利就在眼前。反正他們不打算占地,攻破朔方城,劫掠一番就跑,耗費不了多少時間。可萬萬沒有想到,情況中途生變,牽制雁門守軍的兩支部落西逃,使得計劃提前曝露,更引來秦璟這尊殺神!一時之間,烏孫昆彌和高車首領都開始心中打鼓。有的小部落吃過秦軍的虧,沒了之前的信心,暗中生出退意。若是戰勝還罷,若是敗了,以秦帝的作風,自己的部落都可能就此絕滅,沉底煙消云散。此次南下,高車六大部齊齊出動。其中,狄氏和斛律氏帳下都有漢人和氐人謀士。為大軍制定南侵之策的,正是狄氏首領帳下的兩個漢人。在漠北久居多年,言行舉止都類胡人,唯有長相迥異。兩人祖上本為漢臣,靈帝在位時,于朔方郡出任職吏。后遇黃巾起義,魏蜀吳三分天下,司馬氏代魏,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夏,其祖輾轉邊州,為胡部所擄,為保性命,先依附匈奴帳下,后轉投鮮卑,做下不少惡事,被邊民斥為漢賊。遇中原殺伐,鮮卑部落戰敗,其父祖主動部落北遷,投入高車狄氏帳下。時至今日,這兩人再不以漢人自居,反將自家遭遇全歸罪于漢室,對中原懷抱刻骨仇恨。趁大災,合力鼓動高車首領南下攻打朔方,并非為部落考量,更多是出于私心。他們壓根不在于高車人和漢人會死多少,也不在乎誰勝誰敗,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讓邊州血流成河,以報大父被趕出朔方之仇,以血父兄葬身草原之恨。他們仇恨漢室,對胡人同樣沒多少忠誠。因家族的遭遇,父祖的仇恨,心智早已經扭曲。說他們歹毒都是抬舉。這兩個人,純粹是徹頭徹尾的瘋子,而且是頗具智商,危險性極高的瘋子。“依仆來看,秦帝正在等援軍?!币幻\士出言道。“援軍?”帳中頓時一片驚訝之聲。“然?!敝\士早料到有此反應,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漠北諸部聯合,且有烏孫為盟,能戰之兵超過八萬。加上能控弦的羊奴,足可超過十萬。朔方守軍不過兩萬,秦帝麾下僅一萬有余。大軍三倍于敵,兵力如此懸殊,秦兵善戰又如何,照樣會心生畏懼?!?/br>“此言有理!”狄氏首領恍然大悟,黝黑的臉膛浮現一抹興奮。“依仆之見,秦帝必會從臨近邊郡調兵,或是征召青壯。首領如要攻入朔方城,取得大勝,必要先發制人,設法攔住送信的騎兵。即使攔不住,也要搶在援軍抵達之前,擊破城外營盤!”提到出兵,狄氏首領興奮稍減,面露遲疑之色。“如為秦軍之計,又該如何?貿然出兵,正好落入對方圈套!”一名氐人謀士出言反駁。他早看不慣這兩個漢人,即便對方所言句句在理,也會出言反對。殊不知,此番為反對而反對,恰好說到了關鍵處。秦璟之所以按兵不動,的確是計。為的是誘高車和烏孫主動發起進攻,在城下牽制對方兵力,以奇兵襲其大營,絕其后路。早在離開雁門郡之前,秦璟就與秦玚書信,后者從西??こ霭l,正率一萬五千大軍飛馳朔方。此外,安排好雁門諸事,秦玖同樣調兵西行,追在秦璟身后,星夜兼程趕往朔方戰場。從輿圖上看,兩支軍隊一東一西,加上駐扎朔方的秦璟,正好堵住高車和烏孫大軍三面,想要逃出生天,唯有選擇往北。秦軍會讓這些到嘴邊的鴨子飛了?顯然不可能。哪怕是為南邊的糧食,也要把人留下來!蒼鷹和金雕往來傳訊,援軍的動向不斷送到秦璟面前。計算秦玚和秦玖抵達的日期,秦璟聯絡城內的秦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