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
價值更是高得難以估量。此時沒有養珠技術,珍珠都是天然形成,需采珠人冒著生命危險下水。烏孫、涼國和吐谷渾均在內陸,國主貴族視珍珠為至寶,價值高過黃金,寶石瑪瑙琥珀都要靠邊站。因合浦珠珍貴,運珠船抵達建康之后,無需船主登岸,上等的珍珠就會銷售一空。胡商們僅能爭搶下等,多數時候連這個機會都沒有。聽聞秦氏塢堡有珍珠,眾人都是紅了眼,恨不能馬上飛去塢堡,用全部身家換得到幾顆?;氐絿鴥?,價格少說也會翻上幾番。到時候,無論是再走商路還是置辦家產富享天年,都是不錯的選擇。遠來的胡商越來越多,帶來的貨物也是千奇百怪。要論大手筆,還屬遠道而來的波斯商人。因路途遙遠,為保證安全,商隊的規模動輒超過五百人,木制大車由駱駝和駿馬牽拉,車上裝載著珠寶、獸皮、香料和大量的果干,甚至有妖艷的胡姬和身材高大、渾身毛發的番人。按照商隊首領的說法,這些奴隸都是戰俘,來自極西之地。“那里的人十分野蠻,渾身散發著臭氣,滿嘴都是臭味,除了做苦力什么都做不了!”商隊首領正當壯年,祖父和父親都曾到中原交易,對中原的絲綢絹帛尤其推崇。此時華夏戰亂,西域諸國也不太平,他遠走中原冒著不小的風險,只盼能大賺一筆。因秦璟前往枋頭,出面洽談的換做秦玚。秦二公子對胡姬和奴仆不感興趣,只愿意交換香料果干,珠寶也可以換幾車。“如果這些馬和駱駝留下,我會給你合適的價格?!?/br>商隊首領考慮再三,咬牙留下一半的駿馬,駱駝卻要全部帶走。秦玚沒有勉強,令人抬出定好的絹布,搬上清空的大車。“按你的要求,一百五十匹彩絹?!?/br>在南北兩地,絹布均屬于硬通貨。秦氏塢堡交易的絹布由蠶絲制成,比不上建康工巧奴的手藝,在北地卻是數一數二。貨物運上車之前,需逐一開箱檢驗。箱蓋打開的瞬間,陽光直射而下,絹布的花紋愈發鮮活,剎那間閃花人眼。波斯商人瞪大雙眼,險些當場流口水??粗渖w合攏,用粗繩捆緊,一箱接一箱送上木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發財了,發財了!秦玚微哂。這樣的絹過于鮮艷,阿母和阿姨都不喜歡,覺得花紋太俗,胡商卻是如獲至寶,就差把眼珠子粘上。想起從鹽瀆歸來的商隊,秦玚不禁咧嘴。誰能想到,小小一個鹽瀆有如此大的能量,鹽巴稻麥之外,竟運出如此多的絲絹!石劭的“北地財神”之名果真不需。這樣俗氣的絹布,庶人不能穿,士族不屑穿,在南地都是積壓落灰的下場,沒有商人愿意充冤大頭,肯大量訂貨。石劭反其道而行,大批量買下,全部隨船送到北地。換做旁人,未必能看到其中隱藏的商機,縱然看到也不會有這樣的決心,行動如此之快。這全靠桓容對石劭的信任。否則,他壓根無法調動如此多的金銀。士為知己者死。石劭感念桓容的活命之恩,竭盡所能也要報答。這筆生意僅僅是開始,給他充裕的時間,必定發揮財神之名,為桓容賺下一座金山。交接完貨物,胡商取得秦玚同意,在靠近城墻的地方搭建帳篷,將大車圍成一圈,裝有絹布的車被圍在中間,車上有護衛把守,務求不被有心人鉆了空子。夜半時分,胡商猶不放心,實在睡不安穩,干脆走出帳篷,睡到了車上。入秋之后,北地依舊炎熱,蚊蟲滋生。胡商躺在車上,很快被叮出滿臉腫包,照樣笑得見牙不見眼。有了這些絹布,他回去后能換來數不盡的黃金寶石!可惜自己來得晚,沒能交易到珍珠。聽說塢堡藏有金色的珍珠,一個有鴿卵大小,價值連城。如果能帶回去獻給國王,不只是財富,更將獲得地位!胡商越想越美,心情愉悅之下,臉上的疼癢都減輕許多。塢堡內,秦玚翻閱記錄交易的簿冊,幾名文吏擺出算籌,核對賬目。不是誰都有鐘琳的本領,可以一心二用。因交易的貨物種類繁多,價值需要互相折算,工作量委實不小。幾人一起動手也要忙上三四天,熬油費火,才能全部核對清楚。文吏實在忙不過來,張參軍友情援手。“還需多久?”“至少還需兩日?!睆堄頂[開算籌,頭也不抬道,“因胡商突然增多,郎君交易時又不講價,一天換得五批牛羊竟是五種價格?!?/br>秦玚抓抓后頸,很是不好意思。“要是阿弟在就好了?!?/br>秦璟在時,這些事壓根不用自己cao心。如今秦玖在上黨駐守,秦玓在洛州巡視,秦玒跟在長兄身邊,秦玦和秦玸少年心思,不添亂就不錯了,哪里還能幫上忙。塢堡的“對外生意”全落到秦玚肩上,阿父說是對他的信任,秦玚卻是一個頭兩個大,只想撞墻。這且不算,還要整日面對張參軍這張冷臉,秦玚嘴里發苦,涼氣嗖嗖向頭頂冒。“張參軍,日前阿弟來信,需再送五千牛羊往枋頭?!?/br>“五千?”張禹難得現出一抹驚訝,“仆未記錯,不久前才送去萬余頭?!?/br>秦玚點頭,道:“阿弟做事總有道理。信中說,這五千牛羊以高價交易,還請張參軍安排一下?!?/br>“諾!”張禹沒有推辭,迅速收拾好算籌和紙筆,翻出寫好的牛羊簿冊,告辭離開內室。幾個文吏心中羨慕,手中不停,這是他們的分內之事,沒法推脫。秦玚用力搓了搓臉,飲下半盞茶湯,頓感精神好了許多。這種茶湯的制法是從鹽瀆傳來,少去味道濃重的香料,沒有添加蔥絲和姜絲,初飲難免覺得寡淡,次數多了,逐漸習慣清淡,再飲回往日茶湯,反而有些不適應。翻開一卷簿冊,看著列好的方格,清晰的數字,秦玚不禁發出感嘆。“二公子,可是帳中有錯?”一名文吏道。“沒有?!鼻孬`動了兩下脖子,舉起簿冊笑道,“鹽瀆出能人,在此之前,誰想過可以如此記帳?”文吏深表贊同。魏晉時期,紙張開始廣泛應用。礙于條件限制和思維固化,記賬的方式仍延續傳統,不是專門的帳房,很難看懂賬簿內容,遑論挑出錯漏。這樣一來,假賬錯賬層出不窮。桓容在鹽瀆時,看過竹簡記錄的賬冊,當即頭大如斗,兩眼蚊香圈。為免日后麻煩,特地找來白紙,裁開裝訂成冊,繪制成簡單的表格,當著石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