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
的高興勁兒自不必說,獨孤珩也笑道,“路上看見了合適的,就想著給您帶回來了,兒子平時忙,也沒什么時間陪您,您喜歡就好?!?/br> 李太妃很是滿意,點了點頭,又忙吩咐丫鬟們上茶點,俱都是他愛吃的,不一會兒就擺滿了小茶桌的桌面。 只是沒等獨孤珩端起茶杯,李太妃又忽的想起一事,便忙試著道,“白日里我召了阮家長女入府說話,你知道了吧?” 獨孤珩微微一頓,嗯了一聲,神色不變的等著母親的下文。 “那女子卻有些姿色,只是這出身……委實有些低了?!?/br> 李太妃不慌不忙道,“不過你若真喜歡,留在身邊也可,只是一定要先娶了正妃才好?!?/br> 獨孤珩心間默默嘆了口氣。 他知道,母親乃正統貴女出身,心間門第觀念十分牢固,若陡然同她說自己的打算,斷然是會遭到拒絕。 所以他只道,“母親想多了,現如今大業未成,這些事都暫且擱一擱吧?!?/br> 兒子一向如此,年前孝期一滿,她就曾提出要為他cao辦娶妻之事,他卻拒了,一直到現在也還是推脫,李太妃頗有些無奈。 但她也知兒子性情,只好又轉了話題,再度試探道,“近來……邢江可是有什么差事辦的不好?今日聽漪容說,她爹最近在家里閑著呢?!?/br> 獨孤珩依然并不太想多說的樣子,又是淡聲道,“他自開春后一直負責通涇陽渠的事,眼下通完了,歇幾日也無妨,母親想多了?!?/br> 李太妃暗嘆了口氣,這兒子太有主意,什么也不聽自己的。 只好又道,“政務上的事,論理我管不著,但邢江畢竟是老臣,你父王在的時候最信任他,你還年輕,正需要這班老臣輔佐,如若有什么意見,說開了就好,可千萬別生出嫌隙才是?!?/br> 獨孤珩微微點頭,只道,“兒子有數?!?/br> 李太妃只好打住話題。 “兒子打算開放臨涇關,繁榮兩國貿易?!?/br> 卻聽獨孤珩忽然道。 這臨涇關乃慶州與夏國關口,太平時期常有邊民在那處做生意,也曾繁榮一時,只是前些年兩國交戰,先王便下令將關口封閉了。 這關口已經封閉了約莫二十年,眼下聽他如此說,李太妃不禁有些意外,問道,“怎么忽然有這樣的念頭?” 獨孤珩道,“夏國新君李元智上位,正打算休養生息,前些時日還與我寫信求和。我們身處邊關,汴京又是那番情形,眼下與其樹敵,不如攜手。再者,一旦打開關口,從前的貿易便可恢復,鄉民也可借機增收,算是一樁好事?!?/br> 這話很有說服力,李太妃略微思忖一番,也點了點頭道,“聽來倒不錯?!?/br> 獨孤珩嗯了一聲,卻有將話鋒一轉,道,“不過,母親也知,邊關魚龍混雜,且涉及異族,一旦恢復往來貿易,如若如從前那般放任不管,大約還是會有不少問題?;诖?,我打算設立一個番市處,專料理與番邦的貿易之事?!?/br> 這倒叫李太妃有些意外,還要設立衙門? 有專人設立律法管理倒也不錯,只是…… 只是一旦設立了衙門,就意味著與夏國之間不是小買賣,但照理來說,負責邊關貿易的衙門該設在汴京,由高氏掌管才是。 而夏國以外還有不少小國,如柔然,匈戎等等,如若此事開了口,便意味著,他們在切斷這些番邦與汴京的貿易之路,是實打實的在向高氏挑戰了。 這叫李太妃不由顧慮起來,“汴京不知會不會意見?” 卻見獨孤珩只冷笑一下,道,“有意見又如何?自父王去后,我們隱忍了這么久,也是時候出結果了?!?/br> ~~ 臨安。 一陣一陣的呻.吟聲又從不遠處傳來,摻在夜色之中,猶如鬼泣,直叫人毛骨悚然。 武王在房中煩躁的來回踱步,聽見這聲音,又忍不住去問新找來的大夫,“世子如何?” 大夫撲通一聲跪地,連頭都不敢抬,只戰戰兢兢的道,“請王爺恕小的無能,這箭實在是深,又在世子腦中,輕易不敢取出,否則只怕……” 說來也是慘,眼看著高霽中箭已有一個多月了,竟然沒有大夫能將箭取出,那箭由他左眼射入腦中,一直插在那里,其慘狀連武王這個做爹的都不敢多看。 今日這大夫是費盡力氣從南粵請來的名醫,竟然也是束手無策,武王氣得一掌拍在桌上,“難道我兒要這樣一輩子!” 卻聽大夫戰戰巍巍的向他諫言,“請恕小的直言,世子如此,只能是日日白白承受痛苦,王爺不若……不若另做打算吧?!?/br> 另做打算…… 武王一怔,竟是說不出話來。 恰在這時,門外又有人來報,“王爺,汴京來信……” “呈上來!” 一聲令下,立時有人將信件遞到了手上。 武王匆忙打開,待讀完,卻又是大怒。 原來,自打一個月前高霽出事之時,他便向皇兄參奏獨孤珩擅闖江南,要求朝廷出兵誅殺,直到今日才等來回信,而他的這位皇兄卻只勸他稍安勿躁,道是現如今沒有證據證明射中高霽的確實是獨孤珩,朝廷出兵,名不正言不順。 若非來信的是他的皇兄,他只怕要當場罵出聲來! 可沒辦法,誰叫這朝廷積弱,不是一日兩日,而這些年來,他們又輕了敵! 原以為四年前將獨孤岳解決掉,獨孤氏便會一蹶不振,卻哪知,其子竟然如狼似虎,更是不容小覷。 武王只恨,當初離京時沒將那小子解決掉,留下禍患,將自己生生吃了這場啞巴虧! 而眼下放虎歸山,皇兄又不管,他總不能自己帶兵去慶州誅殺對方。 一口惡氣堵在胸間出不來,偏在此時,高霽的呻.吟聲又進了耳朵…… 武王咬了咬牙,終于發話道,“你們準備一下,定要叫世子舒舒服服的走?!?/br> 這叫房中眾人皆是一頓,那位大夫卻明白了他的意思,趕忙應了聲是。 ~~ 臨安的消息傳到慶州,已又是近半個月后。 在阮家到來之前,慶州的織造業并不算發達,僅有的幾家織坊織的都是棉麻一類平民所用的布料,如以綾羅見長的阮家織坊這般,竟是當地頭一家。 也正因為如此,阮家在當地新尋的織娘都有些手生,加之織機還是從江南運來,與本地的織機又有不同,所以初時的日子,效率并不高。 為了盡快叫織娘們上手,這些日子阮青嵐,秦氏甚至安若都親自下到織坊里,手把手的教織娘使用織機,講解各種綾羅的織法。 芳若留在家中照顧小弟,趙家夫人劉氏知道他們一家的情況,也時常去幫小丫頭的忙;而明瑜,已經去了慶州有名的蘭山書院讀書,正與趙家二公子趙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