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2
且吩咐傻大個將這些種子都種植下去了。 密集的排種,相比排眼撒種肯定要生長緩慢些,但對姜沁渝來說卻正合適。 三天時間,足夠讓這些草莓苗剛剛長到十公分的長度。 十公分的長度剛剛好就是眼下其他正常種植草莓的農戶大棚里草莓苗生長的進度,這個時候再將草莓苗移栽到梯田里,正合適。 所以,在給那批插秧客結算完工資后,姜沁渝就又開始忙著找人耕地排眼并預裝大棚了。 如今姜老二一家在村里名聲大振,村里人以前不喜歡姜爸這一家子,都是因為姜奶奶對外各種宣傳惹的鍋,但這一回,因為知道姜老二不是姜奶奶的親兒子,再加上姜沁渝為村子里謀福利,所以幾乎沒人再跟姜老二家過不去。 就連村委干部們提出來的讓姜沁渝擁有優先續約承包水庫山林的建議,也都是全票通過,沒人敢在背后搗鬼。 這次聽說姜沁渝要把那些梯田搞成大棚,村里人也都爭相跑來幫忙,大有要在姜沁渝這兒提前露臉打好關系的意思。 姜沁渝手里正好缺人呢,這些人愿意來幫忙,姜沁渝當然不會拒絕,而且把她請人的標準說了,工錢比一般的零工市場價還要稍微高一點,這些來幫忙的村民一看這價錢,自然更是樂意了,一個個幫忙干活都十分賣力。 耕地排眼施肥加上安裝大棚,這些工作忙活了三天,總算是全部完工了,光是大棚的材料就耗費了姜沁渝好幾十萬,不過這些東西是可以循環反復利用的,至少接下來的七八年內,不用再重新購置了。 裝好大棚,姜沁渝的草莓苗也由傻大個幫忙全部扦出來了,姜沁渝找了個借口去了縣城走了一趟,然后把這些草莓苗和蔬菜苗都運回了村里,再找人把這些草莓苗和菜苗全部移栽到了大棚里。 這個時候,真正的農忙時節就來了,各家各戶都開始收割水稻,村里來了好幾臺收割機,對各家各戶的良田稻穗進行收割。 姜沁渝晾曬在曬谷場的那些稻子正好都已經曬干了,她又去縣里走了一趟,租了一個倉庫準備專門囤放她的這些碧梗米,然后用貨車分幾次將曬谷場的稻子全部運走了。 譚新國那邊,姜沁渝則是直接給他送去了一大批空間產的碧梗米,幾萬斤稻谷挪出去,整個系統倉庫都空了不少,剩下的那些,也就差不多夠姜沁渝自家嚼用了。 不過過不了多久,新的碧梗米水稻又能成熟,遲早那半畝水稻田的產出,又能將這整個倉庫都堆滿。 除了梯田種植草莓之外,姜沁渝還準備把她從彭萬里手里買的那些龍蝦養殖場都利用起來,那些養殖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良田深挖后改出來的,她現在不打算再養殖小龍蝦了,要回填也麻煩,所以她考慮等開春之后,在這些養殖池里種蓮藕,這樣到夏天的時候,村里就有開得鮮艷的荷花了,說不定能吸引到不少游客前來拍照留影。 除此之外,她也在號召村里人等收獲了今年的晚季稻后,把農田利用起來,撒上油菜種子,這樣等到開春,整個村里到處都能看到金黃一片的油菜花了。 如果村里人自己嫌油菜籽收割麻煩不想自己動手的話,姜沁渝這邊也可以照盤全收,油菜籽她高價收購,按照面積來結算,并且她自己招人來機械收割。 姜沁渝出錢,村里人當然樂意按照她的意思來做,很快在晚季稻收割結束后,整個村子里的人就開始忙活起來。 油菜籽種植要比水稻種植簡單,水稻田甚至都不需要重新翻耕,直接把菜籽撒下去就行,也費不了多少工夫。 但對姜沁渝來說,種植油菜,卻是能給她的農莊帶來品牌效應和實實在在的利益價值的,大面積的油菜花可以為她吸引更多的游客,所以她愿意為此多支付給村民們一部分金錢,以此來達到雙方共贏的目的。 村里的這些準備工作必不可少,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姜沁渝自己的那個農莊的建設,除了吊腳樓的軟裝硬裝之外,姜沁渝還將水庫還有后面的山林劃為了重點。 水庫養殖的魚蝦苗已經在她多次放養后趨近飽和,每天光是水草就消耗不少,因為姜沁渝堅持不喂養飼料,所以草料的盡夠都是個不小的開支。 為此姜沁渝還專門跟附近鄉鎮一個專門種植草料的農戶家簽訂了長期訂單,基本上每個星期這個老板會給姜沁渝送一批魚草來丟進明羅山水庫里,就只為了能讓水庫里的這些魚更純粹,味道更鮮美。 水庫里的魚養得不錯,等到民宿開業的時候,這些魚就能成為垂釣者眼中的好東西了,正巧傅老爺子的兩艘游艇也已經下了訂單,游艇廠家還主動給姜沁渝這邊取得了聯系,大概還有半個月就能送來,到時候有了游艇,正好就可以給游客提供一個垂釣休閑的好項目了。 后山的松林,姜沁渝也打算利用起來。 不過因為松林里都是老木料,哪怕是姜沁渝承包了下來,也是不能隨意砍伐的,但不允許砍伐并不意味著這個山林就只能閑置著了,山里的資源是很廣闊的,姜沁渝準備在山林里人工撒種,利用松林針葉的充足養分,在山里種一批菌子。 在系統商城里就有菌類這個分類,像木耳、香菇、紅菌、羊肚菌、雞樅菌等基本上都有,其實這類菌種在云川交界這一帶的山林里基本上都有野生生長,不過因為環境和氣候的問題,野生菌越來越少了,以前姜沁渝小時候能在山里輕易就采摘到一大籮筐的物種,如今需要很細心地翻遍整個山頭才能找得到。 姜沁渝也不確定這些菌種是因為什么原因逐漸消失了,但眼下她承包的這一片樹林里面,可食用的野生菌是真的很少,所以她不得不另外想辦法。 系統商城里的菌種,都是經過基因篩查之后留下來的適應性更強可以抵抗更多環境變化的菌種,這樣的菌種不像現在野外的那些菌子那么脆弱,更適合用來培育種植。 所以姜沁渝打算從系統商城里面引進一批菌種,把孢子撒到水庫后面的松林里面去,這樣等到開春之后,細雨綿綿,山里的那些菌類就會快速地生長了,到時候,這片山林就能成為游客們另外一處樂趣所在,可以隨便進山采菌子了。 本來姜沁渝還想著要不要在山林里放養一批走地雞的,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姜沁渝自己給否了。 走地雞確實是美味,但真要養到了山里,肯定會破壞山林里的灌木植被,還會讓整座山頭變得十分邋遢,到時候游客肯定會覺得體驗感不好,不太愿意進山了。 而且雞養太多了很容易得瘟病,太難管控和護理,姜沁渝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對此完全不懂,真要養的話出了問題完全不知道怎么處理,所以這個方案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