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3
, 都覺得今日的太陽,當真是有些刺眼了。 刺眼到,他們恨不能留下幾滴淚水來。 蒼天不公! 以前是大魏, 現在是大周,不管哪朝哪代,明哥的軍隊都是戰無敗績,還有天降神器,這場仗要怎么打! 是以,戰場上沒有戰馬嘶鳴、兵戈交加,又或是火炮連天之聲,只有朗朗上口的讀書聲。雖然在有些人聽來,三千余名學子嗡嗡念誦圣人言論的聲音像極了成百上千只蚊子在耳邊嗡嗡作響,配合著艷陽高照,秋高氣爽,愈發讓人覺得昏昏欲睡起來。 滿臉絡腮胡子的戎族王騎在大馬上,目光略過念書念的他滿腦子嗡嗡作響的一干學子,緊緊盯著不遠處馬上紅衣銀甲的青年男子,不由得忿忿的用戎族語低聲罵了很多句:沒想到大周的皇帝居然是個sao包!上戰場穿什么紅!還有這些弱不禁風的讀書人是在干什么,難道是在學薩滿念什么咒語嗎?一定是在念咒語,不然他為什么這么困! 他本想高聲罵出來的,但眼角余光看了看站在周明田身側、滿臉委屈之色的愛子滑蘇稽,心肝就不由得疼的直抽抽。不管怎么說,滑蘇稽都是他最疼愛的兒子,現在他在大周皇帝周明田的手上,難說他還能不能保住他一條性命了。就算是保住了性命,淪為大周俘虜又被重金贖回的王子,也會成為部落的罪人,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登上王位了。 兩軍對峙鴉雀無聲,反倒是兩軍中間的三千學子念書聲嗡嗡作響,這恐怕是古往今來,最為讓人捧腹大笑的戰場名場面之一了。 一般人都不會惹出這么讓世人詬病他侮辱圣人之言、輕視讀書人的行為,不過只要一想到這件事是周明田做的,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了。 畢竟,在他周明田做紈绔子弟的時候,再不正經的事情,碰到周二少爺,也能被他玩出花來,而當周明田造反成功做了皇帝之后,這種現象好像、可能、大概、一定是變本加厲了許多。 比如說,登基大典上發生的那些事情…… 咳咳,這個不消多說。 反正令后世人捧腹大笑的是,名震中外、幾乎成為這片大地上生存的人們的代名詞的大周,身為開國皇帝的周明田頒發的第一部 圣旨不是關于什么民生民心,又或是帝王祭天,或是封賞功臣宗室,或是數落前朝罪名的圣旨,而是,讓登基大典當天擾亂行程的三千余名太學生,北行助陣,上戰場! 還當真是君無戲言。 登基大典的隨口一言,沒人會想到這是明田深思熟慮后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時人大多以為這是明田為了報這些學子擾亂他的登基大典的仇。 是的,沒錯,在學子自燃一事結束后,明田直接扔了那被禮部近百個官員熬夜三天三夜編造出來的寫著一番新帝登基大典上該上告天地、下敬祖宗的言論的黃布,頭也不甩地帶著文武百官浩浩湯湯地回了宮,上朝。 整個登基大典,前后不過花了一個時辰,堪稱史上耗費時日最短、同時留給后世最多趣味性故事的一個登基大典。 明田執意結束這半吊子登基大典時,也不是沒有一些守舊的老臣要出來阻攔,但明田不過招招手,身前就涌出了千名上過前線、喋過血的硬漢開道,幾乎算得上是硬生生地簇擁著文武百官進了宮,入了金鑾殿。 從沒見過血的一干言官,險些被刀槍在手、列隊整齊、呼聲響徹云霄的明軍嚇得當場失態。 回到金鑾殿,也總有守舊的老臣跪地痛苦不已,痛訴明田不尊禮法。 他們倒是撿了個好說頭,沒有和那些學子一樣直接說要反了明田,只是拿出了以前對待惠帝的氣勢和套路來對待明田。比方說,言官站出來一通陳訴,說明田今日對待讀書人的態度太過輕視不屑,不利于治國啦巴拉巴拉,上到明田的一道封王封相(封惠帝為惠王,戚華庭為相)的圣旨,戚華庭究竟入不入朝堂,下到明田和他身邊的來福、戚華庭、杜湘等人的關系密切、君臣不分,甚至是來福的頭發梳歪了、明田的精神不濟疑似后宮宮太多一定是帝王生活太奢侈要勤儉節約為國為民巴拉巴拉…… 反正,重要的事情,無關緊要的事情,甚至兩件毫無關聯的事情,也能被一干言官拉出來說的唾沫橫飛。 他們的想法很好,也很實用,至少,對以前大魏的皇帝們,尤其是惠帝,是非常實用的。以致于,金鑾殿上經常出現皇帝被臣子們罵的抬不起頭、罵的幾乎要下罪己詔、到了后宮寵幸妃子或是玩點什么都要戰戰兢兢生怕傳出什么被言官知道后罵他荒唐誤國的地步。 這只是最表面的現象,真相其實很簡單,君臣爭權。 主弱臣強,再加上朋黨爭權,惠帝的朝堂上,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無官不貪,以致于,金鑾殿上站著的皇帝大臣幾十號人,放眼望去,最窮的竟然是惠帝——能進金鑾殿面圣議朝政的,最少都是從四品官員。 國庫空虛,文武百官倒是家財萬貫、脂肥rou厚的,以致于許穆青獻策,惠帝想要改革,想要剿匪剿???,也前瞻后顧,為銀子愁的抓耳撓腮。 不過,這種套路換到明田身上,就沒什么作用了。對于明田來說,一個大反派當皇帝要是當的不順心,那還做什么皇帝。 明田坐在龍椅上,聽著底下一干言官上上下下數落著自己,漫不經心地翹起了二郎腿,又叫身旁的小宮女倒了茶,端來一碟子花生和瓜子,“嗑嗑嗑”的嗑起瓜子來。 朝堂之上,一干言官引經據典、唾沫橫飛,你爭我勸,有討伐明田的,有看似為明田說話實則暗諷明田的,他們的套路倒是玩的挺溜,但是一幫人等說的腮幫子都有些疼了,正主卻仍舊在龍椅上高坐著嗑瓜子,甚至于兩腿都擱在了身前的案桌上,一派悠閑自得、仿佛在御花園釣魚一樣的神態。 就連一杯茶水都沒有叫宮人端給他們的——這是在對比明田叫人給戚華庭、許穆青等一干人等奉了茶的舉動。雖說歷朝歷代,還從沒有哪個皇帝或是朝廷官員能在大朝會時喝茶嗑瓜子的。 明田看了半晌,吃的口干舌燥,喝完了一杯水,抹了抹嘴,目光一掃被他放誕不羈的行為或驚到、或怒到的言官,開口問:“諸位大人,可說完了?” 為首的幾個,看著明田這漫不經心的眼神,不自覺地打了個哆嗦,忙道說完了說完了。有幾個拎不清的,還想躥出來指責明田在大朝會時嗑瓜子,也被身邊人硬拉了下去。 明田這才站起身,他站在高高的臺階上,掃視了一遍出列的數十個官員,咧嘴笑了笑,回身,端起剛才被他用來裝瓜子皮的東西——眾人眼睛都看著他,這時看清了,那竟然是一封奏折。 明田居然是拿著奏折用來裝瓜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