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他人一般多起安慰之意,只留下一句:“逐個擊破?!?/br>嚴正當時的精神為之一振,于是便明白過來。昭王殿下既然主持法典修添,自然是看到其中的弊患,必不會對此視而不見。于是他也就打起精神,著手下在暗處慢慢摸查起來。而叫嚴正沒想到的是,這機會來得竟這般快。因平日早有準備,莫管是人證還是尋到的物證都妥善看護。也叫京城的官員們嘗到了大理寺的雷厲風行。加之與叫人聞風喪膽的錦衣府一同行事,寧榮二府自然是受不得這樣的狂風暴雨。白天剛抄了本府,大理寺內正理清證據。另一頭,薛蟠殺人的命案便重新開審了。這案子實在沒什么好說的,人是薛蟠打死的,案子也是的的確確胡判的。薛蟠直接被押進了死牢等候明年秋后問斬。而那胡亂判案的賈雨村——“堂堂順天府衙,竟能判出這般案子,”永嘉帝瞧著手中的案宗,都被氣笑了。梁煜忍著脖子兩邊的疼,保持著神情冷靜,“賈雨村此人,因任官時收受賄賂遭貶謫,后又起復。本就為人品堪憂之人,為依附權勢,如此辦案倒不奇怪?!?/br>這話說得永嘉帝一陣沒臉。一個貪官小人被貶后,又爬到高位,此事為誰之過?永嘉帝臉上sao紅,忽而瞧見一旁賈雨村復舉的經過,奇道:“此人竟是林海推舉?”念罷,哼了一聲:“看來林??慈说难酃庖膊蝗绾??!?/br>梁煜抬起眼睛看了父皇一眼,什么都沒說又垂下眼光。“這樣的人用不得,流放巫州吧,”永嘉帝對此人下了定論,“至于苦主,若能尋得家人就叫她回家去?!?/br>旁邊的嚴正應是,正預備詳細稟報一下榮國府的案子,結果被永嘉帝抬手止住。嚴正心中一個咯噔,以為當今又準備輕輕放下。卻聽皇帝道:“寧榮二府的案子你們該怎么判怎么判,按法當行。只有涉及違禁犯上者,報于朕聽就好?!?/br>他頓了一頓,又說:“我記得新修的法典之中有所涉及?”梁煜答曰:“是,不過有量刑過重的爭議,尚在討論?!?/br>“那先按此例來,重不重的,無妨?!?/br>說完這些,永嘉帝扶著自己的胸口似是累極,費力揮手,“交給你們了,交給你們了……”張保壽上前查看情況,然后退后幾步與梁煜道:“睡著了?!?/br>于是梁煜和嚴正只好不再打擾,退出殿外。大理寺憂心忡忡,只以為陛下不重視此案,“又是如此輕飄帶過,殿下,這可如何是好?”梁煜道:“此案涉及東宮與肅王,暗中又有許多世家在觀望。如果父皇重視太過,只會叫那些世家如驚弓之鳥。杯弓蛇影之下,必會逼迫父皇寧榮二府。他若是不過問,才能方便大人行事?!?/br>被這般一點,嚴正恍然明白過來,說道:“也該如此,那寧榮二府搜出那般多違禁之物。若不緊查,實在說不過去。只是要查出這些東西從哪來,倒也費一番功夫?!?/br>梁煜略思一番,又道:“若是現在去查,自然是難。嚴卿不妨將寧國府的事由先放在前頭,榮國府事宜繼續暗中搜尋才好?!?/br>如此坐實的案子,開頭幾件必是判得最重的。而這些世家本默認站在太子這邊,冷不丁的,太子將賈家給踩了一腳,必叫高門大亂。經這幾日一鬧,他們也該都冷靜下來,做好抉擇。只等大理寺這邊一放出端倪,便有后招跟上。然而,梁煜叫嚴正拖延,實乃拋餌。只叫這些人以為也就這些,等他們奇招出盡,再慢慢清算。嚴正憂心道:“可若到后頭他們愈發鎮定,豈不是……”“不會的,“梁煜微微笑了一下,“他們馬上就自顧不暇了?!?/br>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回家太晚了,我直接在沙發睡著了,男票說像豬一樣叫叫不醒。昨天欠下的內容我會補到明天更新里。第101章章一百零一寧榮二府遭查抄,翻出許多腥臭難聞的辛秘之事,只叫人目瞪口呆。雖不曾放到明面上說,光是賈珍逼yin兒媳,父子聚麀之舉就已經叫一些禮士大夫暴怒三丈。另著一條大罪,那便是在其父熱孝之中,因難耐寂寞,不知禮德二字為何物。竟然帶領兒子和一群子侄以習射為名,聚賭□□,□□不堪。只光是這一條,大約就能被人困在柱子上連噴帶罵,用唾沫星子洗臉了。既犯國法家法,也違禮法,仿佛是天理難容。實在無甚好說,大筆一揮,便是擄奪了寧國府的爵位,家中財產也悉數沒收。只是,在對賈珍的處理結果上,叫朝中起了些許爭執。因為給他最終定下的罪名是失德背禮,流放海疆。便有朝臣上言稱此量刑過重,說秦便是亡于□□苛法,當以仁為治國之策。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太子那一派的人給駁斥了。只說寧榮二府之中查抄出許多違禁之物尚不得解,而賈珍帶領一幫子侄聚宴在孝期習射,那就是對國對君的大不敬,更有謀反之嫌。如今只是流放賈珍一人,已經是圣上對寧府的仁慈。對這等謀逆之舉尚能站出來請罪,豈不是與其同罪。一個大不敬的帽子扣下來,那位丞議中書差點在眾臣子面前吐了血。永嘉帝并不看他,只留下一句此案便交由大理寺主理,按國法處置。默認之下便是對流放的裁定沒有異議。若說一些背德違禮的齷齪事,凡是門口臺階高上一二層的人家里,哪個沒有?如果因為這個就要被流放到海疆去,饒是平日里膽小如鼠怕也會逼得狗急跳墻。朝上一議不過是為了試探圣上的態度罷了。畢竟這么多年都寬容下來,這次突然要嚴懲,不怕步子邁得太急了?而現在這朝上一鬧,一些個沒腦子的才知道原是觸了大不敬的名頭。一時竟開始慶幸,直言只要家中干凈一些,便也無妨。但總有人心驚膽戰,總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果然,后頭的事兒就來了。太子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要把投靠向肅王的榮國府給踩在腳底下,給那些蠢蠢欲動的墻頭草一些教訓和警告。肅王這邊更加不會坐以待斃。于是御史就成了最忙的人。今天參奏這個伯家中如何,明天彈劾哪個侯子孫不孝。只管是京中有些名頭的家世私事都被翻了個底朝天。前前后后的人都在看笑話,只道這些個有頭有臉的也不過是道貌岸然,繡花枕頭稻草包;外頭光鮮亮麗,里頭全部污糟。云騎尉汪家也被人參了一本子,事態還挺嚴重的。因為在彼此攻訐的奏折成山堆的時候,只有汪家和其他三戶人家被拎出來過問了,急得汪府上下都睡不好覺。其實也沒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