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4
就是不刪,非但不刪,他還把譴責置頂,緊接著連發數條微博譴責湯閔和名城影視沒有底限。他知道自己情商低,可那又怎么樣?看不慣的事情就是看不慣,都怕得罪人,都不肯出來說公道話,往后這世上還有理字可講嗎?譴責的時候他艾特的幾個劇組認識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對此視而不見,可仍有兩個不甚出名的小藝人,默默地轉了他的微博。因為抄襲事件,近些天來多家粉絲都掐得頭腦發熱,渝水淼和郭妙春這種著名導演和演員摻和進來都受到了不少冷嘲熱諷,吳曉越幾乎是第一個公開發聲的沉默的大多數,比真正籍籍無名的有話題,又比位高權重的好欺負,他的出現,順理成章就變成了吸睛的焦點。湯閔的粉絲簡直恨毒了他,隔著網線都巴不得掐死他全家,原上的粉絲們卻都和他站在同一陣線,有志一同地反抗對手。吳曉越毒舌又戰斗力強,氣焰以一敵萬,一來二去,反倒打出了不少存在感,原上隨手一刷微博,首頁便跳出了被他被轉發無數的動態——【吳曉越V:貝斯線走向曲線完全一致的圖要不要甩出來打在你臉上?巧合?神經病?。?!】原上一看神經病三個字,便不由得想到對方瞪大眼睛氣得面頰發紅的模樣,點開評論,笑容又淺了,除了自己的粉絲還將目光集中在抄襲事件上之外,許多的旁觀者都明顯不將此當回事,有提醒吳曉越當心名城影視的法院傳票的,也有質疑他借由此事在搏出位的,更有湯閔的粉絲裝聾作啞,面對吳曉越的質問死不承認。已經很多天了,湯閔和名城影視完全看不出有要解決這件事的苗頭。湯閔通告照接,行程照走,甚至在兩天之前,宣布自己將賣給了一部電視劇作片尾曲。抄襲的丑聞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和生活,而合作商們也好像也對此半點都不介意,孫漢清的譴責微博還高掛在微博主頁,卻如同一場粉群里私密的狂歡,出了這一小塊范圍,無法讓對方得到絲毫的懲罰。這樣的現實真的太可怕了,原上甚至因此一度懷疑無法接受此事的自己是不是才是異類。大部分觀眾對此事表現出的強大的包容底限甚至讓他覺得恐懼,粉絲們群情激奮的聲討引起的另一部分共鳴在市場利益前渺小得如同螞蟻。秦霍和他不同,秦霍從不對這個市場的道德感抱有信心,從跟名城影視交涉無果后,他就不再在網絡和輿論上費工夫了,轉而將重點放在與法律部的溝通上。照他的話說,只靠譴責,別說順其自然下大部分人都不當回事的態度,即便是控制了走向,營造出全世界都一邊倒大罵湯閔的假象,除了被指責幾句外,對方依然不疼不癢。在現如今的華語娛樂圈里,抄襲這兩個字的分量,恐怕還不如明星藝人們的花邊丑聞來得沉重。唯一能讓對方付出代價的,只有麻煩到任何個人和集團都不想沾染的司法程序。為一首歌被抄襲而打官司不太符合正常公司盡量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理念。但這一次,秦霍卻不想放過對方。在公司宣傳窗口貼出上訴公告的時候,原上順便看了一眼,吳曉越的動態下評論仍在走高,但在熱門話題的排列位置甚至比不上前頭幾個明星的自拍照。電腦里叮的一聲,郵件提示冒出右下角,他嘆口氣,點了開來,目光掃過發件人,一大排的英文字母。拼起來念克里斯蒂夫巴洛腦子里隱隱有那么點印象,卻又不大清明。打開郵件,里頭隨帶的附件,是一檔意向書。意向書標題寫著,那之下的甲方欄里,填了一排不起眼又令人震撼的名字——巴洛音樂制作公司巴洛!黑膠舞會上的巴洛!原上剎那間將那晚自己游走于各大制作人之間費盡唇舌的游說過程回憶得清清楚楚,他朝下翻閱,對方簡短的問候果然綴在最底部——“生命需要嘗試,愛你的巴洛?!?/br>第60章宋天只覺得眼前發黑,伸手不見五指原上已經不想去回憶自己為了說服那些歐美制作人們耗費了多少口舌,但他尤還記得巴洛當時對自己提出的合作模棱兩可的態度。因為之前版權糾紛有些憋悶的心情在此刻輕而易舉地改善了,雙目有神到幾乎能將電腦屏幕灼燒出洞來,原上將那冊意向書從頭看到尾,又從尾看到頭,字字斟酌,句句分析。這是一本尚未完全定稿的合約,在許多環節都打上了需要進行商討修改的備注,內容則囊括了巴洛制作公司旗下的音樂團隊、創作團隊、編曲團隊以及市場團隊與原上工作室接下去數年的接軌合作。提前幾十年的發展,和發展后所受境遇完全不同市場鼓勵,讓文娛這一行業在不同國家之間先后拉開了難以忽視的差距。成熟的市場機制,理智的人才培養,原上想要將自己的工作室好好經營下去,直至發展出足以撼動產業發展的規模,就必然要尋求成熟又具備實力的合伙人。而巴洛音樂制作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網羅了音樂圈內各大行業優秀團隊的制作企業,就連颶風唱片都時常會將一些項目外包給他們合作,這樣的公司,在音樂創作制作上的經驗是目前國內絕大部分業內公司無法企及的,就連四海集團,也不敢放言說自己能比得上他們專業。國內目前的現狀,仍是影視行業比起音樂要賺錢,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四海已經很良心了,但仍舊不可能將全部重心放在音樂這么一個幾乎是無底洞的窟窿上。原上還記得當初出這張專輯的時候,秦霍在公司內部收到了多少股東反對的聲音,誠然最后沒虧本還賺了錢,可這個數字,比起一些院線開爆后九位數九位數進賬的大電影,終究還是不夠看了點。但想做好一首音樂,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卻絲毫不比拍攝電影要小,從市場投資回報比例機制上考慮,做音樂在目前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原上這樣的原創歌手在市場上只占據很小的一部分比例,真正撐起整個樂壇的絕大部分的歌手,背后大多都需要一個完整而成熟的幕后音樂團隊。里頭動輒數十號甚至數百號人,詞作者、編曲師、錄音師、編曲制作人、工程師、混音師等等等,光養活這樣一個專業的團隊,就是一筆投入極大的開銷。而因為音樂市場的不景氣,國內別說歌手個人了,就連很多影視公司都沒有這個條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