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
打一棍給個甜棗是最好的馴服準則,已經安靜下來的岳祿老老實實跟著羅純走了,留下我一人在屋中思考政治問題。不客氣的說,大殷官場奢靡腐敗現象現今蔚然成風。岳祿言語中暴露出來的官員豢養大量仆役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跟多深層次的問題等待我去發掘。還記得去年夏天南方地區涇云兩州的洪水災害嗎?這事在去年秋天落下帷幕。當時狠抓了一大批瀆職受賄的官員。一直到今年年初還有排著隊等待流放的犯官家族。也是我那會剛來不久,腦子里一團漿糊,除了擺個架子,基本上朝臣說什么是什么。他們說結案了那就結案了,我頂多把報告過目一下。前兩日我翻看尚書省統計匯報上來的,上半年各地區官員賞罰任免報告,我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細節。去年的動蕩,使得涇云兩州原有的官員網絡十不存一。本來官位任免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事,罷免一些就要補上一些,于是這兩年積壓的科舉人才大批調往涇云兩州。這個事情本身很正常,但我一查這些官場新鮮人的身份背景和關系網絡,問題出來了。重要崗位上的全是同窗,不是同窗就是同省同榜進士,并且好些人家里都是頗有底子的,有些甚至家中有人在中央任官。正因如此,一些在翰林院實習表現并不如旁人出色的進士,反倒分得了肥差。然而仔細查下去,我卻發現,無論是經手任免命令的人,還是任命過程,都沒有明顯漏洞,即便是表現不好分配單位卻好的人,也是正兒八經的進士科進士,去被分派到的崗位足夠以勝任。也就是說,即便我把這事提出來,我除了斥責一聲尚書省任人唯親,就沒有別的辦法了。但這里隱藏的問題嚴不嚴重?嚴重。非常嚴重。拉幫結派搞小團體一貫是我黨堅決反對的不良作風。一旦各級官員抱成團,就容易沆瀣一氣,腐敗起來一個拉一個,極短的時間里就污染了一大片。這對執政隊伍來說是非常嚴峻的考驗。這種時候,做領導的要耳聰目明,盡早給這些搞小動作的官員提個醒,免得隱而不發藏污納垢,等最壞結果露頭了再去處理,那都晚了。與我,與大殷朝堂來說,這個五月,都是一個忙碌的五月啊。作者有話要說:以后八點更新。么么噠。第31章零叁壹岳智失蹤到現在,兩個月過去了,傳回來的消息并不多。全面盤查廣南府后,有目擊者稱,在出廣南府的官道上見到過一群行蹤鬼祟的人,這群人護著一輛馬車趕路,途徑驛站的時候,馬車上的人露面在驛站吃了點東西,然后很快就繼續趕路。據驛站驛丞回憶,那個馬車上的人衣著明顯與護著馬車的人不同,像是大家公子的打扮,他當時想著應該是世家公子外出,那些人都是護衛,便沒有在意。線索在這里就斷了,因為事隔久遠,驛丞也無法回憶更多信息,就連馬車上的人的臉都沒有看清,只記得隊伍是往北去了,而過了這個驛站往北,就出了廣南府地界,至于是去了東北的并州還是去了西北的延州,就不得而知了。大殷行政區劃是州府混用,廣南府又是廣南州,相當于一個省的級別,因省會都市叫廣南府,所以廣南府也可代指全州。廣南府的面積相當于一個云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也類似云南省,這個地方資源豐富,但地形崎嶇,道路不通,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廣南府修路條件差,沒有夠平坦夠寬敞的道路通往外省,即便當地資源豐富,也無法變現成錢,富裕地方。這么一個地方,其實是岳智自己求來的封地。當初先皇有疾,滿朝文武都盼著立儲,可拖到先皇性命垂危也沒個結果,最后時刻先皇直接把位子傳給了原主,而超中呼聲最大的立儲人選岳智,卻早已麻溜的請了塊封地,參加完繼位大典,就拍拍屁|股走了。岳智走的如此干脆,讓一眾支持他,準備迎接腥風血雨的朝臣傻眼了。特別是,那時的廣南府正在發生暴動,服徭役的百姓和流放此地的犯人不滿超強度的勞動,和低待遇的生活條件,毆打了監工,遭到鎮壓后發生了更猛烈的反抗,加上當地一直不安分的武林人士跳進來攪混水,局面一時無法控制。這樣一個嚴重sao亂的地區,岳智居然自請前往,還去的美滋滋的,還在世的先皇甚是欣慰,便以廣南府治安條件不好為由,開放了岳智的掌兵權,也就是說,岳智可以在當地招募兵丁,給王府自用。甚至把軍中禁衛也撥了一部分給他。等岳智到了廣南府,□□很快就消停了,之后一直沒有廣南府sao亂的消息傳過來,甚至往年經常出現的,廣南府武林人士鬧事,毀壞公共財物若干之類的上報,也少了很多。群臣皆稱秦王治理有方,廣南府交到秦王手上是交對了。現在秦王失蹤,朝中普遍猜想是秦王鎮壓當地綠林勢力,遭到武林人士的報復。我也偏向于這個觀點。這日早朝,潘煜明迫不及待的站出來,手上拿著一只短小的竹筒:“陛下,廣南府傳來的消息!”陳福靈活的快步走去,從潘煜明手上接過竹筒,把里頭藏著的短箋倒出來,送到我手上。一指寬的油紙短箋上用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寫下一片文字。我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眉頭越皺越緊。“愛卿,這信箋何時傳來的?”我問潘煜明。“稟陛下,今早便有信鴿飛來,臣不及觀看,便帶到朝上,讓陛下過目。陛下,可有秦王的消息?”潘煜明問的也是朝中大臣想知道的。不用照鏡子我都知道我臉色不好看,我放下短箋,面對滿朝文武:“秦王已被廣南武林盟控制,現已轉移至天山隱匿起來?!?/br>我的話音一落朝堂一片嘩然,焦急等候消息的張玉立不敢置信:“陛下,天山之上終年積雪,渺無人跡,又是天然迷陣,山勢險要,無路可通,秦王如何能入得山中?”“陛下,據臣所知,天山之上并非無人,反倒是有一群武林人士深藏其中。我朝□□皇帝曾肅清武林,當年一些不服朝廷管教的武林人士紛紛避往人跡罕至之地,而天山之上原就有一門派,命曰天山派。傳聞此派歷史悠久,門派武學超凡脫俗,但門中弟子常年不理世事,最后一次現于人前,就是在□□派兵去王天山,剿滅負隅頑抗的武林殘余時。那時天山派僅一人出手,便于千軍萬馬中保下數百武林人士,□□得知,便下令,若此后無人下天山,便不與追究,若是天山之上有人下山,格殺勿論。到如今,天山腳下仍有駐軍?!?/br>“此事所知之人甚少,也是因為臣祖上曾跟隨□□征戰,加之如今經手武林事務,才有些了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