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8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在拯救銀河系、請遵醫囑、穿成死對頭的嬌軟表妹、玄學大佬在線續命、這次我真的要死了、快穿之怎么總有個人OOC、此去經年,良辰仍在、親,你畫風不對![快穿]、豪門女配她不演了、別致愛人
因此,曾一度和竇廣也甚是相熟。 段至誠回憶:“昭明太子幾次提拔,我觀,他們賓主甚是相得?!?/br> 當年他年紀也不大,初涉官場,了解不深。只是有一點很肯定,竇廣是昭明太子的人,還頗得信重。 可惜,后來昭明太子英年早逝了。 在昭明太子薨逝至當今登基之初的這么一段不算太短的時間里,詹事府人事動蕩,樹倒猢猻散,不少人都被貶謫了,包括竇廣。 后來竇廣還是外放了,在外面輾轉多年,憑借自己勤勉廉政以及能力,一步一步重新擢升回來,現在是河南道監察使,從三品大吏。 后面這些,段至誠就不清楚詳情了。段家和竇廣只是同盟不是朋友,當年盟散,各自離去,他還是接了蕭遲的信后從吏部調了檔案一一看過,才了解的。 “這竇廣曾任閭縣縣令,唐州司馬,唐州刺史,汾州刺史,因政令嚴明屢建功勛,后擢升為河南道監察使?!?/br> 段至誠推了推那本冊子:“我都仔細翻看過了?!边€打聽過查過,他皺眉:“竇廣不管平調還是擢升,全他一人之功,并無旁人插手過的痕跡?!?/br> 最起碼表面沒有。 且竇廣歷來的作風,和蕭遲裴月明所見是一樣的,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很得百姓擁戴。 黎州等地所見,還真不是他特地裝出來的。 “歷來為官者另有所圖,無非錢、名、權、情,四者任選其一?!?/br> 這話是裴月明說的,段至誠段至信頗詫異看她一眼,不過二人點頭,這話他們認同。 裴月明這般言之有物,舅舅們都詫異,蕭遲心里自豪油然而生,斂了斂神,他立即接話:“錢者,非竇廣所圖?!?/br> 裴月明贊同。 否則,他稍稍在筑堤款上伸點手可以了。不是說的朱伯謙這種,而是像祈州,正如龔師傅所言,但凡工程,有一點點水分是正常的。 水至清則無魚,哪怕皇帝知道了,也會睜只眼閉只眼。 但竇廣都沒有。 顯然他不是為錢。 “名?”裴月明搖搖頭。 前頭說了竇廣很得百姓擁戴,他已經有名了,再做這事,并不能給他增添什么名聲。 段至誠點了點桌案:“那么,就應該是權了?!?/br> 都是當官的,代入一下,不是錢,那就該是權了。 擢升? 回京嗎? 如果竇廣背后真有人,這人是誰? …… 段至誠這邊卡住了,相隔千里,能了解的就這么多。 接下來唯有看馮慎那邊有沒有進展。 馮慎還真帶回了一個進展。 四人議論到下半夜,雖竇廣沒什么實質進展,但為這個可能存在的幕后推手,他們商議了很久。 到暫告一段落,夜色很深,正要回去稍作休息的時候,小文子飛奔而入:“殿下!馮校尉回來了!” “快叫!” 蕭遲裴月明當即精神一振,那邊查的時間還不是十分長,馮慎親自折返,那肯定是有什么收獲。 “起來說話?!?/br> 馮慎快步而出,利索跪下見禮,蕭遲叫起:“可有什么進展?” “是!” 馮慎拱手:“稟主子,確實有一個?!?/br> “我們初到之時,本是全無端倪的,后來,張平和李鑫套出了一個消息,……” 馮慎等人一回去,就先悄悄找了黎州刺史張祥,向他打探竇廣其人的政治偏好,交好友人,以及是否和京城有什么聯系等等。 這事找張祥是找對人了,共事多年,他對竇廣可謂非常熟悉。 但答案卻讓馮慎很失望,竇廣是個為官清正的,不貪污不受賄,不結黨不營私,連色都不好,一整天就是守著個瞎子老婆過日子,全無趣味。 至于京城,禮倒是每年都送的,但這并沒什么出奇。 古往今來做到海瑞這程度的也就他一個,竇廣剛正歸剛正,但面子情還是得打點的,地方官每年給京城要緊人物送上表禮,這是等于潛在規矩。 大家都這樣,包括張祥。 不過,張祥從今以后就只會給寧王府及永城伯府這些送禮罷了。 左右詢問,張祥也招來曾今在竇廣底下任職的自己人問話,結果也一樣。 馮慎很失望,只得將視線放在監察衙門。 他重點有兩個。第一,欽差旨意下來前后,有什么人來和竇廣見面沒有,或者傳信? 第二,就是往京城送禮那茬,也不知竇廣會不會借機夾帶,這個裴月明也特地囑咐過的。 張平和李鑫,就是受傷因此放了探親假的那兩人,他們還留在監察衙門養傷呢,正好不著痕跡打探消息。 花了水磨的功夫,從衙役到小官吏,再到竇家的仆役,他們終于從一個衙役嘴里得出一個有用消息。 竇廣往京城送年禮,走的都是官驛。 也是,他和張祥等人不同,他走的是清廉人設,大肆遣家奴押運上京,就有些不搭了。 張平李鑫立即住嘴,再問就刻意了,他們可以往官驛方向去查。 馮慎立即往黎邑碼頭的官驛尋去。 “一開始,并無異常,竇廣遣出的衙役和家奴帶著普普通通裝裹的禮箱,看著稀疏平常,都是從黎邑碼頭走的水路上京?!?/br> 但查到這里,馮慎心中一動,若要掩人耳目的話,會不會特地繞遠路? 終于,他打探到了一個消息,抵達黎邑碼頭的衙役家奴有十七份禮物,但到次日登船要艙房,卻只要四間,兩人抬一份,八人一間剛剛好。 少了一份禮物。 “卑職馬上往陸路的驛舍去查!” 好在黎邑碼頭水路繁榮,通京城的官道就少了,查找的范圍沒有過份大,由于舍得花錢,最后馮慎在一個叫黃鄉官驛的地方得到線索。 “……前年,兩個人抬著一份禮進來住店,隔日沒有馬上走,卻是等人,等來七八個同伴?!?/br> 兩人抬禮走陸路,那就是肥羊。 “住了一夜再走,次日出來,那掌柜的說,禮盒還重新包扎過,好看了不少?!?/br> 至于為什么人進人出,這掌柜還記得他們呢?因為他們出門時和另一隊人迎面撞了一下,對方人多勢眾十分驕橫,自稱是葛州刺史之子,奉命回鄉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