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
離開莊家大屋,走到山腳下,但見晴空如洗,萬里無塵,回想昨晚大雨之中走向"鬼屋"避雨的狼狽情景,當真大不相同。行出數里,來到一個市集,我們找了家面店,進去打尖。坐下后,雙兒站是一旁侍候。我笑道:"這可別客氣啦,坐下來一起吃罷。"雙兒道:"不成,我怎么能跟少爺一桌吃飯?太沒規矩啦。"我假裝怒道:"管他媽的什么規矩不規矩。我說行,就行。等我吃完了你再吃,多耽誤時候。"雙兒嫣然一笑,只得拉張長凳,斜斜的坐在桌子角邊。我一碗面還只吃得幾筷,只見三個西藏喇嘛走進店來,靠街坐了,一疊連聲道:"拿面來!拿面來!"一名喇嘛瞥眼見到雙兒,左肘撞了撞同伴,努嘴示意。另外兩人一見,登時色容滿臉,目不轉睛的打量著雙兒。我心道:"不好,這三個家伙想攔路劫色。"取出一塊碎銀子,叫面店中一名伙計去雇一輛大車,匆匆吃完面,上了大車,吩咐車夫向西快跑。馳出數里,只聽得車后馬蹄聲響,我向后張去,果見那三名喇嘛騎馬追來,只聽得三名喇嘛叫道:"停車,停車!"車夫勒定騾子。三名喇嘛縱馬上前,攔在車前。一人說道:"兩個娃娃,下車來罷!"一名胖大喇嘛更是迫不及待伸出大手,向前探,抓住了雙兒手腕,向外便拉。未等我反應過來,只見黃影閃動,那喇嘛飛身而起,躍入半空,向后縱了出去,身子急落,卻是頭下腳上,波的一聲響,一顆胖大腦袋沖向泥沼,直陷于胸,雙足亂舞。另外兩個喇嘛哇哇亂叫,搶過去抓住他身子,將他從爛泥中拔了出來。那喇嘛滿臉都是濕泥,狼狽無比,幸好昨晚一夜大雨,浸得路邊一片軟泥,這喇嘛才沒受傷。我這才記起雙兒有著一身好武藝,根本不用怕他們,便哈哈大笑,向車夫道:"還不快走!"三名喇嘛見我們要走各從腰間拔出鋼刀,惡狠狠地撲將上來。雙兒從車夫手中接過鞭子,向外甩出,卷住了一句喇嘛中手鋼刀,鞭子回縮,左手將刀接住,右手又將鞭子甩了出去,一卷之下,將第二名喇嘛手中鋼刀也奪了過來。第三名喇嘛叫聲:"啊喲!"一呆停步。雙兒手中鞭子又已甩出,這次卻卷住了他頭頸,順勢將他位到車前,隨著接過他手中鋼刀。那喇嘛喉頭被鞭子勒住,雙眼翻白,伸出舌頭,滿臉登時沒半點血色。余下兩名喇嘛分從左右向雙兒攻到,意欲相救同伴。雙兒躍起身來,左足站在轉轅,右足連踢,兩名喇嘛頭上xue道被點,暈倒在地。她揮手松開鞭子,那喇嘛已窒息良久,也即昏倒。我笑瞇瞇地走過去,在幾個喇嘛懷來摸來摸去。喇嘛也不知我要干什么,但等我摸到一個油布小包,打開取出一封信時,都立刻色變。我就知道一定有這封信,鹿鼎記我都看過5遍了,有什么事我不知道。我也不管他們的死活,拉起雙兒躍上大車,吩咐車夫繼續趕路。那車夫看我們神勇,便放下心來趕車。車行三十余里后,到了一座大市鎮。我遣去車夫,赴客店投宿,取出銀子,命雙兒去購買衣衫改裝。雙兒買了衣衫回店,穿著起來,扮作一個俊俏的小書僮。這一改裝,路上再不引人注目。雙兒武功了得,人情世故卻全然不懂,一路上全由我拿主意,但我也是初次出這古代的遠門,能出的主意也不大高明,往往有三分正經,卻忍不住有七分胡鬧。不一日來到直晉兩省交界。自直隸省阜平縣往西,過長城嶺,便到龍家關。那龍家關是五臺山的東門,石徑崎嶇,峰巒峻峭,入五臺山后第一座寺院是涌泉寺。我問起清涼寺的所在,卻原來五臺山極大,清涼寺在南臺頂與中臺頂之間,自涌泉寺前去,路程著實不近。我也沒有別的法子去認那老皇帝,只好學原著里頭的方法,假裝布施做法事。我與雙兒在山腳下的市集里買了不少的衣物、香燭,又雇了幾個挑夫,挑了這些齋僧禮佛之物,沿大路往南。一入五臺山,行不數里便是一座寺廟,過涌泉寺后,經臺麓寺、石佛寺、普濟寺、古佛寺、金剛庫、白云寺、金燈寺而至靈境寺。當晚在靈境寺借宿一宵,次晨折回向北,到金閣寺后向西數里,便是清涼寺了。那清涼寺在清涼山之巔,和沿途所見寺廟相比,也不見得如何宏偉,山門破舊,顯已年久失修。進入山門,向知客僧告知,北京城有一位韋大官人要來大做法事,齋僧供佛。知客僧見我們一行人衣飾華貴,又帶著八挑物事,當即請進廂房奉茶,入內向方丈稟報。方丈澄光老和尚來到廂房,和我相見,問道:"不知施主有何貴干?"別看這澄光方丈骨瘦如柴,雙目微閉,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要不是我知道他也位列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還真當他是個尋常念經的老和尚。果然如書中所講,我一說要做法事,他便百般推脫,在我費盡三寸不爛之舌的說服下,才同意我布施衣物給每位寺中的和尚。不多會兒只聽得廟里撞起鐘來,知客僧道:"請檀越到西殿布施。"我到得西殿,見僧眾絡繹進來,我將施物一份一份發放,凝神注視每一名和尚,心想:"順治皇帝我沒見過,但是小皇帝的爸爸,相貌總有些相像。只要見到是個大號小皇帝的和尚,那便是了。"可是五十多份施物發完,別說"大號小皇帝"沒見到,連跟小皇帝相貌有一二分似的和尚,也沒一個。雖說早就知道會這樣,但不免還是有些失望,只好暗罵澄光老禿驢。正在這時,一名僧人匆匆忙忙進來,說道:"師兄,外面有十幾名喇嘛要見方丈。"跟著低聲道:"他們身上都帶著兵器,磨拳擦掌的,來意不善。"知客僧皺眉道:"五臺山青廟黃廟,自來河水不犯井水,他們來干什么?你去稟報方丈,我出去瞧瞧。"說著向我說道:"少陪!"快步出去。我暗自笑道:"機會來了。"便拉著雙兒的手,一齊出去看熱鬧。到得大殿,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