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曲歡樂樂章,跳著跳著,或許太過歡樂,魑魅魍魎成了琵琶琴瑟,真舞著火焰,彈出樂章。明如晝向來熟悉光影,此時此刻,卻被變幻莫測的焰光焰得退后一步,不敢稍加探查。這一聲足音讓玩味著體會身體里多出力量的界淵慢慢停下了手,他斜靠寶座,支著頭思索片刻,對明如晝說:“今夜你與大慶使者協商,這二日之間,開拔隊伍,穿過大慶,前往世家?!?/br>明如晝油然一驚:“這兩日?”界淵道:“怎么,你很意外?”明如晝微垂著頭,恭順輕言:“大人……我觀大人先時雖與大慶達成默契,卻并不急于橫跨大慶,前往世家。乃是另有要事,不知大人之事,如今可得解決?明如晝愿為大人分憂?!?/br>界淵輕輕一唔:“你在猜測我?”明如晝伏身道:“屬下絕不敢有此妄想?!?/br>“不不不,”界淵笑道,“明如晝,抬起頭來?!?/br>他說著,不待明如晝動作,直接上前兩步,蹲下身來,用手挑起明如晝的下巴。碰觸下巴的手指并無力量的痕跡,甚至十分柔軟,可越是如此,越想起曾感知到的鋪天蓋地的力量,也就越是叫人戰栗。明如晝控制不住輕輕打顫的身軀。明如晝的視線自下向上,他的目光從純黑的靴子,織金的袍角一路向上,路過胸腹時輕輕一頓,目光膠著。那里有一處撕開痕跡,周遭是干涸的暗色,這乃鮮血的殘留。正是方才察覺的這一點讓他的理智經受毒火燒灼,感到嫉妒與憤恨,脫口本不應說出的話!何人可讓大人受傷?何人之血可染上大人衣袍?界淵對明如晝說:“先前做先前的事,如今做如今的事。明如晝,你問出此語,是覺得我不欲做先前之事,還是覺得我不欲做現在之事?你覺得世上有人可讓我違逆心意?你覺得……世上有人可以讓我受傷?”明如晝的力量被界淵三言兩語挑撥而起,但捏著他下巴的手卻輕而易舉地將這些力量盡數封印在他的身軀里,痛苦的翻覆讓汗水出現在他的鬢角,他的嘴唇泛白,臉頰鸛紅,可是懷疑與嫉妒也如冰雪消融。對至強力量的傾慕再一次主宰了他,代表馴服的顫抖不只在他的身軀上,也出現在他的音線里:“當然沒有!是屬下妄自揣測,請大人責罰……”界淵只是低低在笑:“我并非苛刻之人,也不在意你的猜測,我只是給你指一些正確的方向。明如晝,我知道你所想要的力量……這世上的最強之力,我可以讓你看見,可以讓你觸碰。作為回應——”“我愿獻上一切?!泵魅鐣儐÷暤?。驚喜來得太突然,被人禁錮著,翻騰在身軀內的力量此時竟不止帶來失控的痛楚了,痛楚的更深處,渴望令快感應運而生。他迫不及待地低頭,虔誠地親吻界淵的手指,如是能得所求之物,其他一切,皆可獻祭——界淵緩聲道:“你的一切又與我何干呢?你只需要用這雙眼,看眼前一切。你可以盡情猜測,這最終的結局,是否有趣——”他笑了起來,仿佛未來可見,已將他娛樂。界淵既歸,一切便飛速前推。當夜自界淵處離開后,明如晝便將界淵的意思悉數告訴大慶使者。大慶使者乃是宣德帝派遣的秘衛,雖知兩家協議,但真聽見事情將要進行時亦是心驚rou跳:“我明白貴主意思了,待我稟明陛下,明日之內,必給答復?!?/br>明如晝如今心神皆暢,含笑作禮:“只待貴使的好消息?!?/br>他不再多說,轉身離去,將使者獨自留在帳中。營帳之內,使者即刻從行李中取出一紫金小缽,又抬起放在帳中角落的陶罐,將陶罐中的水導入小缽之中。罐大缽小,但罐中清水全部倒入缽中之后,缽內亦只有淺淺一層底。使者放下陶罐,拿起筆與紙條,飛速將燧宮之意寫在紙上,而后將小小的紙條投入缽中。輕輕一張紙落入水中,卻似個小石頭掉入水中,無聲無息向下沉去,眨眼不見。以秘法將消息傳回大慶后,使者于帳中呆坐,本擬會等許久,實則不過一個時辰,他面前小缽突然發出泊泊水聲,一張紙條突兀自水中冒出,浮于水面。使者連忙撈起紙條,張開一看,雙手顫抖!只見其上幾字:即刻行動!一張紙條,重逾千斤!既有宣德帝手令,燧宮借道大慶前往世家一事當然不打折扣地執行下去。翌日一早,使者已與同知此事的邊將聯系,將燧宮中人扮作換防之軍,大搖大擺地穿行大慶地盤,往世家方向急行而去!此行不算隱蔽,但足夠光明正大,又有俱全手續,沿路官府雖覺訝異,也并不敢多窺軍事機密。可在千里之外,大慶西京的廟堂之上,自有一股隱秘卻劇烈的風暴隨著燧宮喬裝人馬進入大慶而席卷肆虐!大慶乃是元姓一家一室之大慶,但皇室坐擁中央,輻射四方,亦需四方之臣替他掌管天下。從世家自大慶分裂之后,大慶再無林立豪門左右政局,如今朝臣皆是君主簡拔而起,其中又有五人,或是宗室之人、或是大德之士、或是功高之輩,對外替大慶分鎮各地,堅守門戶,對內替君王查缺補漏,諫言理事,諸人稱其“五子登科”,又呼他們“五候臨朝”。大慶與燧宮合作一事,別人不知,大慶中五候不可能不知,宣德帝與武侯和丞相等人的小朝堂之上,為此已經不知爭論了多少回。遙想當日,五候之中,三候反對,兩候贊同,而后宣德帝乾綱獨斷,一力促成了與燧宮的合作。如今燧宮正式進入大慶,眾人再度為帶燧宮眾人走哪條路線,沿途應當如何如何防備起了爭執,不免又提到當初眾人對燧宮借道的反對。五候之一的奉天候站于窗前,不理身后爭論。他乃是大德隱士,因善于扶鸞,每扶必中而得宣德帝青睞,親往山中尋來,權柄相加,扶其為五候之一,極是禮遇。奉天候乃是贊同與燧宮聯合的五候之一,他縱觀局勢,覺這是大慶百年難得之機遇,其所扶之鸞也應和他心中所想。可他如今憑風而立,見風勢凌亂,左右橫沖,心中無端起了一念,脫口自語:“變亂由此而生?!?/br>一語畢,他心中頓生不祥,再回想當日所寫之跡,雖大意昂揚,其中晦澀險阻也非等閑,更覺未來迷霧重重,不可窺探。風起于青萍之末,浪生于微瀾之間。宣德帝手段之下,朝堂之上的爭執并未影響到燧宮眾人,七日之間,他們已經橫穿大慶,來到大慶與世家的邊界之處!前方是山,山下有江。濤濤濁江,雄渾大山乃是造物險峻,將大慶與世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