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0
從前對他巴結都來不及的王孫子弟如今紛紛避而遠之,朝中與司馬氏有些交情的官員更是對他避如蛇蝎。跑遍整個潯陽,竟沒有一位官員肯出來說情這倒也是人之常情,司馬禮門下忠心耿耿的門徒早已在貪污受賄案中折了干凈,新拜入門下的官員本來就是慣于見風使舵的人,他們原本依附于晁太師,晁太師倒臺后,為尋求更大的靠山,這才拜入輝煌一時的司馬禮門下。再者,司馬禮犯下的是真真切切的謀害皇子之罪,煬帝震怒,誅連九族,他們這些人唯恐殃及自身,躲都躲不及,怎么還會伸手援助。不過造成如今整個朝廷無一人敢出來說情援助的局面,卻是離不開丞相蘭子卿在背后“推波助瀾”。最開始的時候,也有與司馬禮交情深厚的大臣上奏懇請煬帝念在司馬大人一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份上從輕發落。結果沒幾天,那幾個上奏的大臣一個不漏統統被丞相蘭子卿以各種各樣的罪名上疏彈劾,全部被貶出京。朝中大臣見此局面,再傻也知道了蘭相殺雞儆猴的用意,想起三年前他對付前相宋光一黨的狠辣手段,全都止不住狠狠打了一個寒顫,哪一個還敢出來說情?偏偏真有這樣一個人,那便是卿大夫應玄。只知應玄一臉沉色的進入御書房,不知他在御書房內與煬帝說了些什么,只知他出御書房后,原本執意處死司馬禮的煬帝忽然改了注意,命大理寺提案審理此案。主審官正是卿大夫應玄。阿三稟告完后,看著曲橋秀水前青衣淡雅的人,眉頭皺成一團,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想說什么便說吧?!?/br>淡泊清雅的聲音緩緩響起。阿三咬了咬唇,低眉道:“奴才……無話要說?!?/br>蘭子卿長身玉立在塘前,淡寂地看著前方粼粼水波,緩緩開口:“你是想問本相為何如此狠心,對司馬一族趕盡殺絕,不留活路?!?/br>阿三心里猛地一跳,慌忙跪下身去,“奴才不敢!”嘴上這樣說,心里的的確確疑惑不已,再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丞相對殿下的用情之深,眼下司馬九族獲罪入獄,其中最受打擊的便是三皇子夙丹宸。聽說那三皇子病急亂投醫,四處求人說情,卻沒有一個人肯搭理他,這背后緣故卻是丞相在從中作?!?/br>盡管三殿下的的確確辜負了丞相,自己也是恨他恨得牙癢癢,可如今見他大難臨頭,落魄潦倒的模樣,自己尚且有幾分于心不忍,何況是愛他入骨的丞相。丞相如此行為,實在令他費解。蘭子卿淡淡一笑,伸手折下梅花樹上開得最嬌艷的那一枝,湊近鼻尖輕嗅了嗅,梅花清香瞬間撲鼻而來。漆黑幽深的墨眸里無波無瀾,眉目凜淡地說:“你知道怎樣才能讓一個人永遠不會背叛你?!?/br>“奴、奴才不知?!?/br>阿三低低回道。“無論用什么手段,折斷他的羽翼,將人囚在身邊。只有這樣,他才不會離你而去?!?/br>面無表情地說,“喀嚓”一聲,手里的梅枝應聲而斷。那雙如萬丈深淵般幽沉冰冷的眸里盡是瘋狂。“只怪我從前總是心軟?!?/br>跪在地上的阿三膽戰心驚地看著腳邊斷成兩截的枯枝,狠狠打了一個冷顫。丞相他……他要……倒吸了一口冷氣!忽然同情起那位三皇子。“可是應大人那邊……”話未說完,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一個小廝從橋頭匆匆忙忙跑來,來到蘭子卿身旁,拱手道:“丞相,您要找的人已經找到了,正在吏部恭候?!?/br>“很好?!?/br>蘭子卿墨眸里浮起淅淅瀝瀝的冷意。*白發蒼蒼的老鎖匠目光渾濁地看著出現在眼前淡雅出塵的青衣人,腦子里混混沌沌地想,自己忽然被官差“請”到這個地方,或許和這個人有關。“大膽,見到丞相還不行禮?!?/br>那青衣人身旁的一個官員大聲斥責。老鎖匠一驚,惶恐地跪在地上,磕頭道:“老朽參見丞相大人?!?/br>被一雙修長如玉的手親自扶起。那青衣公子用溫和淡泊的聲音道,“老人家,不必多禮?!?/br>隨后,那人屏退左右,只留他一人在此。正不解,只見眼前遞來一塊純金鍛造,做工精良的金鎖,一面鐫刻了“歲歲平安”的字樣,一面鐫刻了一個人的名字。明懸。老鎖匠手腕猛地一抖,“砰”地一聲發出金屬與地面相撞擊的聲音。蘭子卿看著被他摔落在地的金鎖,墨眸里閃過一絲暗光,道:“老人家,你既認得這塊金鎖,想必與明懸一家有些淵源?!?/br>老鎖匠重重嘆了口氣,沉重地點了點腦袋,“想不到有朝一日老朽還能見到這塊金鎖,它正是老朽親自打造?!?/br>蘭子卿眉目一喜,接著道:“既然如此,前輩你可知道二十多年前明懸一家的滅門慘案?”老鎖匠目露悲痛,似乎遙想起了當年,深深嘆息道:“二十多年前……何止是明懸一家被滅……整個明家村都慘遭屠殺?!?/br>蘭子卿眉目一凜,雖說他去吏部調查此事時便已經知道,但此刻真正聽人說起,不免心下惻然。這兇手究竟與明家村有什么樣的深仇大恨,竟如此心狠手辣!卻是不得而知。據吏部遺留下來的懸案記載,二十多年前明家村滅村慘案懸而未決,兇手至今沒有落網。老鎖匠撿起地上小巧玲瓏的金鎖,顫抖地撫摸上面自己親手鐫刻上去的花紋字樣,渾濁的老眼變得通紅。這一件事情還要從二十多年前,明家找他打造金鎖說起。當年他在家鄉學了一點手藝活,便只身離鄉來到潯陽城外以西三十里處的明家村,在那里開了一家鎖匠鋪。明家村里的村民善良樸素,熱氣好客,他很快便在那里安家落戶,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某一日,來了一個中年漢子,請他打造一塊滿月金鎖,金鎖上一面刻“歲歲平安”,一面刻他剛剛出世的孩兒的名字,明懸。他從業四十多年,打造的金鎖不計其數,卻獨獨對這一塊金鎖記憶猶新。那是因為他永遠也忘不了發生在那個孩子身上的事。那是他來到明家村的第五年,那一年天降大旱,田地里寸草不生,明家村里世代耕鋤的村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資本,生活可謂是水深火熱。饑荒、瘟疫很快在村里流竄,村民們終日以草根樹皮度日,更有甚者,不少人家易子而食,可謂凄慘。正當村民們望著毒辣的烈陽絕望麻木之際,明家村里忽然來了一個名喚趙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