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2
,緊接著就聽小扶桑揚聲問道“叔叔,你可以幫我把毽子丟過來嗎?用踢的也行!” 聞聲微微挑眉,沒有接話,轉而看著宋茯苓。而宋茯苓在猶豫片刻之后,終究下定決心“好,我試試?!?/br> 說罷,慢慢松開柱子上的手,小心翼翼邁出左腳。 沒了支撐不免走得顫顫巍巍,每下一腳都得緩上片刻,又因為聞聲和小扶桑緊緊盯著心里緊張,沒走兩步他臉上就起了層薄汗。 “叔叔加油??!”小扶桑擴聲喊道。 眼看宋茯苓快要走到毽子前,聞聲漫不經心伸腿,狀若無意又將它往后踢遠了點“啊,天氣真好?!?/br> 邊說邊望天,一副完全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好事的無辜臉。 姬寒“……” 小扶?!啊?/br> 宋茯苓“……” 仿佛是沒有聽見回應才回頭,聞聲看了看幾人“怎么都不說話了?” “哼?!?/br> 宋茯苓冷哼著獰他一眼,加快腳步往毽子的方向而去,活像有人趁他不備會再來一腳似的。 不過腳下快了難免身子有些跟不上,果然沒走兩步就見他實在站不住,腳下一軟就往旁邊倒去。 “哎呀叔叔!”小扶桑下意識要沖過去,卻被后領上的鉗制拉扯住,險些一口氣沒上來“咳咳……” 另一邊的宋茯苓也沒有真正摔倒,有聞聲在,如何會讓他毫無防備地砸在地上? “急什么?”聞聲沉聲,似乎對他的表現很不滿意。 “你……用不著你幫我!”推開聞聲的手,宋茯苓還生上氣了“我一個人也可以!”說罷繼續往前走。 聞聲也不辯解,安安靜靜跟在他身后,只要宋茯苓有任何傾倒的趨勢,他的手便第一時間伸在他身后。 好在接下來的幾次都有驚無險。 “嘖嘖?!奔Ш[著眼,一副想看又沒眼看的神色“真當小兒學步呢?這狗男人……” 這狗男人還挺會。 不出意外,宋茯苓最終將毽子成功還給小扶桑,不過不是用踢的,單腳站立現在對他而言還是有些難度。 不過聞聲并沒有就此放過他的意思,林文之前受聞聲吩咐終于拿來他要的東西。 宋茯苓看著聞聲手里的蹴球,心中戚戚然“你該不會是要我……” “這次木撐給你,站著不動?!闭f罷聞聲已經站回了院中,林文也適時把木撐還給宋茯苓。 有了木撐宋茯苓才安心,只是經過剛才這么一出他已經有些累了,接下來的蹴球著實有心無力。 聞聲的本意也不是讓他一天就能撿回踢球的能力,站在不遠處一邊給他喂球一邊說著其他事“過兩日我會把案卷目錄呈上去,查或不查就等圣上一句話?!?/br> 聞聲早已列出一批疑案名錄,當年涉及聞氏一門的“延州之變”赫然在列。 宋茯苓想得較為積極“如此一來,當真指日可待?!?/br> “你覺得圣上會答應?”聞聲問。 宋茯苓聽出聞聲話里的懷疑“罪魁禍首都已經得到報應,此時不翻更待何時?” 聞聲微微搖頭“不,還有一人?!?/br> “是誰?”這幾年下來,京中當年牽涉延州之變一案的官員,大都已經全部換血,宋茯苓實在想不通還有誰。 聞聲又喂了一球“鄭諾?!?/br> “什么?”宋茯苓心中納悶,下意識一腳踩在蹴球上,意外將球停得穩穩的“怎么會是他?我查過他的過往,他沒有動機,把玩了十多年的詩畫,還都是自己一點點攢的,連賄賂都沒有過?!?/br> 聞聲下頜微抬,示意他腳別?!柏攧諢o所取則其志必不在小,這話放在朝堂上照樣適用?!?/br> 宋茯苓穩穩踢了一腳,不解道“我還是不懂?!?/br> 難得見宋茯苓還有不懂的時候,聞聲解釋“這些年無論圣上身邊的人怎么換,他都牢牢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釘在圣上的心中。 或許不是最親的,卻是最穩的。你想想其中會有的蹊蹺?!?/br> 宋茯苓踢得有些心不在焉“帝王疑心在前,能穩坐十多年就證明他遠不如看起來的簡單。是我大意了?!?/br> “看球?!甭劼曁嵝?。 “可是我有個疑問,困擾我很久了?!彼诬蜍吆鋈挥行┎荒蜔?,一腳將球踢飛很遠“當年他們為什么都要害我聞家?不是一個兩個,是所有人?!?/br> 聞聲從飛遠的球上收回視線,看起來心情很好“不是旁人要害,是圣上要害。他們身上不過長了圣上的嘴罷了?!?/br> “可是……當年我聞家圣寵正濃,又是何處討了圣上的不喜?”這便是問題的根結所在。 聞聲深吸口氣,轉頭去摘頭頂的花葉“你還是不懂,什么叫一朝天子一朝臣?!?/br> 聞氏圣寵不錯,可那是太·祖和太宗時期,等到今上繼位聞氏已經如日中天。又恰逢出了張貴妃帶著謝至文南下成立越國一事,朝堂后宮人人自危。 要想壓下一場混亂,最迅捷的辦法就是制造一場更大的混亂轉移注意。此乃帝王權術。 聞聲道“沒有比陵國公聞如海更適合,也更容易下手的對象了?!?/br> 宋茯苓聽了聞聲這番解釋,頗有些豁然開朗的意思??墒窍朊靼资且换厥?,能不能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如此我聞氏一族命中就該有此劫?” 聞聲怕宋茯苓鉆入牛角尖,順手將枝葉插在了他頭頂,哄道“往好處想想,我們如今在謝巡面前的所作所為,何嘗不是利用這一點?” 謝巡即位后定然也會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與他走得越近,往后就越有籌碼。即使慶帝不愿翻案又如何?還有謝巡兜著。 如此一番話下來,終于叫宋茯苓暢快許多。即便幾日后慶帝果然不曾答應翻案,他也并未有多失望。 聞聲遞上去的一眾名錄里,其他的都盡數被慶帝批準,只唯獨延州之變一案被駁回。說是證據確鑿,無須覆查。 下朝后,聞聲竟然難得在宮門外遇上正在等他的御史鄭諾。 鄭諾并不避諱旁人,與聞聲隔著馬車暢聊“復延侯年輕氣盛又來上京沒幾年,驟然握上重權公務繁忙,有些細枝末節的小事自然沒有功夫留意,不懂分寸也情有可原?!?/br> 這說的是今日在朝堂,慶帝不耐打斷聞聲稟奏的事了。聞聲為官三年多以來,這還是慶帝第一次當著百官的面如此下他的面子。 面子事小,因為重提延州之變一案,離了圣上的心才事大。 聞聲拱手“望御史大人指點?!?/br> “往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