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1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她嬌媚撩人、方寸大亂、快穿之炮灰人生、重生之戀上自己(修真)、我居然羨慕一個啞巴、據說,他有個男票、反派對我覬覦已久(快穿)、你要相信我真的是白蓮花、我和影帝接吻續命、鮫人之四方之境
一番,心情正好,懶的和他計較:“好吧,更衣。反正你一日更衣無數次,最是熟練?!?/br>越王最近不知道吃錯了什么東西,還是受了涼,有些拉肚子,這種不雅之事,哪愿意楊暄當眾說出來,立時喝止他:“閉嘴!”楊暄聳肩,看了看四周,反正大家也聽到了。越王有些臉熱,趕緊換話題:“昌王呢?怎么這么久沒見到人?”楊暄就笑,一邊唇角高高揚起,有些邪,有些狡,更有些別有深意:“誰知道呢?許也是如……哦,更衣去了吧?!?/br>……崔俁聽到楊昭又犯二搞事的時候,正在揶揄小叔叔,問他和笑面虎項令交流如何。崔樞提防著四下看看,像做賊似的,低聲提醒:“俁俁啊,你聽小叔叔說,以后見到那個人,一定記得跑遠點……那道貌岸然常年掛著笑臉一副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貨就是個偽君子,衣冠禽獸!他還專門挑嫩嫩的好看的孩子騙,你別被他賣了還幫他數錢!”崔俁拍拍他的肩:“放心,我不會比小叔叔更傻的?!?/br>崔樞:他聽到了什么?這孩子剛剛是不是大逆不道罵長輩笨了?聽到楊昭的事,崔俁直覺撫額,他就知道,一個兩個都會搞事!下意識看向英親王與楊煦,英親王是個護短的,立刻吹胡子瞪眼生氣了,猛一拍桌子就跑了,看起來是要為孫兒撐腰,擔心那傻小子被抗。楊煦么……楊煦放下茶盞,頓了頓,也離開了。只是他去的方向,與英親王不同,明顯不是楊昭搞事的地方。崔俁記性不錯,之前也稍稍了解了下王家布局,楊煦前行方向,與后宅女眷方向正好相反,如何也不是去找楊昭的!腦內劃過一道亮光,崔俁忽然想起,今日里,英親王老爺子好像一直在楊煦身邊,也不去老頭子玩耍們的地方,哪怕同別人聊天,離的稍遠,也會保持楊煦在視線之內……太康帝給楊暄派的差事;英親王的脾氣,對王家的態度;楊煦自困于宅的罰刑,身上新舊鞭痕,說過的不明就里,關于喜歡的話……一樣一樣,瞬間從眼前迅速滑過。崔俁心間一跳,陡然瞇眼,突然感覺到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有哪里不對!作者有話要說: 楊昭:泥萌看嘛,就是會有這種情況,窩才隨時保持警惕的!這是有先見之明,是聰明!素不素呀,盈盈?(☆?☆)崔盈:不是很想和你互動?!鷂→楊暄:卿卿,我坑了昌王,你看到木有?你要喜歡,我每天照三餐坑他!~( ̄▽ ̄~)~俁美人:乖,這種事不適合你,以后別再鬧了,你是干大事的人,造嗎?<(^-^)>楊煦:抱歉諸位,失陪一下。(⊙v⊙)英親王:你的良心不會痛么!你可愛可憐的弟弟正在被人欺負受苦呢!(╰_╯)第172章一對有情人樹蔭下,一陣涼風拂面,崔俁一個激靈,回過神來。今次壽宴,最早,他打算照楊暄說的,輕輕松松坐著旁觀,賞賞景,品品茶,看小狼狗成長到了什么地步,是否能夠一個人籌謀收獲,真將擄他之人抓住,半點不讓他cao心。之后,聽說所有人都要來,小叔叔崔樞,小胖子崔晉,二貨楊昭,脾氣忒大的老爺子英親,連帶著那個眉眼笑容背上傷痕都深藏著故事的楊煦都沒落,熊伙伴湊一堆齊聚,他也沒有太發愁。頂多熱鬧多一點,看戲多一點,大不了看夠了熊伙伴們收不住了他出來幫忙解個圍。伙伴們再熊,還是有分寸的,不可能鬧出什么大事,出人命不是。可現在,想想腦子里方才過的那一幕幕……若事實真如他猜測,今日恐怕還真會出人命!崔俁一手抓住崔晉,一手抓住藍橋,往崔樞手里一塞:“小叔叔看著他們,別讓他們亂跑出事!”崔樞駭了一點:“你干什么?”這面色凝重交待后事般的表情……“想起有件事必須要做!”崔俁站起來,提著袍角就外走,一邊急走一邊說話,“我有木同跟著,小叔叔不用擔心,一會兒我就回來了!”近幾年,崔俁有個習慣,每隔數日都要利用異能,為身邊人感覺一下兇吉。因使用力度不大,對他身體并沒有任何負擔,可結果,就會很模糊朦朧了。比如崔盈之前遇到麻煩,因為注定會順利解決,異能就沒反饋給他更多的信息,只是感覺不吉,但也不兇,很尋常而已。近些日子的運勢,不管楊暄還是自己身邊人,都還不錯,沒一個會遇到解決起很困難的兇險,他便也隨之放松,疏忽了。世間之事,可不全然是圍著他們轉的,萬一是別人的局呢?萬一別人是主角,他們只是碰巧遇上并圍觀了呢?他們是不會怎么樣,但別人可能會有生死,可能會有危機,持續后果,可能不會危及他們性命,但面對的局勢,就不好說了……還好自己并沒有真的抄手旁觀。還有自己一直保持著清醒警惕!崔俁心念急轉,一邊暗自慶幸,一邊腦子里想著楊煦,走上不同小路感覺兇吉。感覺不好……不是這條!不好……不是這條!大吉……是這條!崔俁繼續往前奔跑,身后木同自然也緊緊跟上,同時警戒四周,主仆二人沒有說話交流,行動卻相當默契。崔俁一邊跑,腦子里一邊轉著朝中局勢。大安建朝不滿三十年,因宇文朝開國開的順,民心所向,交接給先帝楊蒙過程也算安順平靜,天下太平,百廢俱興,看起來一切都好,可隱患,還是有的。比如這世家。先帝致力于擺脫世家至高無上地位,各種改制,各種新政,比如科舉,比如各寒門書院,比如對稅制田制的重新規劃。頭開的很好,如今朝上也很有多寒門成長起來的官員,很多肩扛重任,一派欣欣向榮。可天下何其大?需要的官員何其多?先帝之時,盡力提拔,一大批有才不得志的寒門之人冒了頭,得了重用,可寒門有才之人哪有這么多?為何世家會高高在上,把持著幾乎所有政治資源,究其根底,是因為對后輩的教育。世家的公子,幾乎從開始說話走路時,就要學習各種規矩知識,因衣食不缺,日子過的好,更可心無旁騖,專心學習,并融入圈子交往,開啟眼界,從大人們言談中耳濡目染,慢慢感受為政之道,學習仕途之路。如此數年,怎會不成才?反觀寒門,因為辛苦,不是為生計發愁,就是為未來發愁,一心向學的志堅之人哪是那么容易出的?心志堅定,尚要自己找資源,還得是好資源,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