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3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她嬌媚撩人、方寸大亂、快穿之炮灰人生、重生之戀上自己(修真)、我居然羨慕一個啞巴、據說,他有個男票、反派對我覬覦已久(快穿)、你要相信我真的是白蓮花、我和影帝接吻續命、鮫人之四方之境
內主意落定,想著以后要彌補貴妃母子更多才好。至于這決定……便就這么下了!崔俁所料果然不錯,莫說五日,三日都不到,就有了結果!早朝之時,朝臣們又一次為彭傳義案,迎太子回宮之事打嘴架,越王主動出列,跪請太康帝下旨召太子回宮!太康帝也不知是不是氣糊涂了,朝還沒散,就親筆寫旨,加蓋玉璽,召太子回宮!作者有話要說: 小老虎:沒什么是虎大王咬一口解決不了的。哼!╭(╯^╰)╮太康帝:沒什么是帝王龍氣掌控不了的。哼!╭(╯^╰)╮平郡王:沒什么是心機謀算得不了的。(>﹏<)越王&田貴妃:沒什么是帝寵美色搞不到的。<( ̄▽ ̄)>俁美人:沒什么是呼悠不瘸的。<(^-^)>熊太子:沒什么……比好看兔子更吸引孤!▼_▼眾人:亂隊形者死!(‵o′)凸第133章你該走了越王親請,太康帝點頭,當著眾朝臣的面,發話要召太子回宮——還當堂寫了圣旨,加蓋玉璽。此事,便再無可更改。不消多久,太子便能還朝了!眾朝臣面面相覷,目瞪口張,看著天家兩父子的神情仿佛吃了屎。說好的皇上厭棄太子,越王提防欲殺太子呢!皇上不是一直想廢太子,扶持自己喜歡的兒子上位,心思已存十數年,因一直沒有合適理由才忍著沒發作,恨不得把太子壓到天邊,父子永不相見么?越王不是一直對太子位虎視眈眈,這么多年兢兢業業奮斗,傳言暗里還曾請死士前去刺殺,恨不得這弟弟立時死了給他讓位置,怎會愿意將太子請回宮,日日低頭不見抬頭見?這二位是吃錯什么東西了么!殿上大部分朝臣嘴架打的厲害,也敢隨大流提太子回宮之請,但這并非就是他們真正意愿,也并非看不出上位者想法,他們打這個嘴架,只是為了爭個勝負,顯出自己,不是真就想請太子回宮。可這二位突然表發意見,說要召太子回宮,還十分歡迎……難道他們之前都看錯了?這天家還是有父子情的,是他們眼睛被眼屎糊了?……怎么可能!那現在這形勢,說明了什么?是龍椅上這位心思換了,還是……那太子的本事?眾臣心思急轉,無奈接受到的信息有限,一時半刻沒個結論,只得做最謹慎狀,束手垂頭,靜默無言。殿前無聲。從方才吵吵鬧鬧像菜市場,到現在仿若無人落針可聞,氣氛轉變的不是一丁點。太康帝摩挲著龍椅上的頭龍雕紋,心內十分滿意。這天下,是他的,這朝堂,也是他的,他身具龍氣,國運昌隆,想如何便如何,誰敢二話!他的確不喜歡太子,也一直苦思用什么理由罷免太子最好。楊暄這個太子同旁的朝代不一樣,不但身上帶著正統標簽,還有宇文先帝三分血脈,甚至他這帝位,這幾分血脈也出了大力。若非楊暄做出什么天理不容的逆事,這位置,是不好罷的。他起先眼不見心不煩,楊暄也一直乖順,沒鬧事,可近幾年來,這個太子總在他耳邊轉。當然,他仍可以干脆拒絕,就同以往數次下令一樣……但這種事,什么時候是個頭?不管誤會還是湊巧,朝臣們總提這事太討厭。不召吧,三五不時就要煩惱氣憤一番;召吧,總有些不甘心,像對那宇文氏,對楊暄,對自己心中意念,甚至對朝臣屈服了一樣。他是皇帝,所有政令決策都是他一人所下,要不要召太子,什么時候召太子,也應聽他的!坐在高高龍椅上,下面臣子在想什么,他一清二楚。看到這一票人驚的驚呆的呆木的木,他心里就爽。沒想到吧!以為你們那點心思把戲朕不懂,以為朕不會召太子回宮?呵,帝王心術就是這么深不可測,不可以常理論之,你們誰都猜度不到!視線滑過姿態謙順,眉眼平和的平郡王,再看看恭恭敬敬,沒一點傲慢自得的越王,太康帝更加滿意。這倆兒子,一個本分,一個聰慧,都是好的。嗯……貴妃也是好的。能將天下治理的這么好,能將朝事處理的這么順,能讓群臣心服拜首,能讓女人兒子視自己為天……崔俁說的對,朕龍氣旺盛,能力不俗,是中興之君!圣旨已下,想別的都是多余,朝臣們早就訓練出一套合宜應對系統,眼下這個時間點,當然就是——“皇上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朝臣們回過神后立刻激動下跪,好似太康帝做了什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利國利民的大事……一個比一個吹捧的厲害,溢美之詞不斷,氣氛營造的頗像那么一回事。太康帝心情更好了。越王卻有些不滿意。因為朝臣們注意力都被這件事拉了過來,沒人再提彭傳義案。他早與父皇母妃商量過,自己提不大合適……遂他朝一個自己人丟了個眼色。這人也無需表現太過,只待這波‘君臣相得’高潮過去,順口提一提彭傳義案,自然有人跟隨。果然,他一提,就有人附和。其實就算無人附和,太康帝聽到了,也不會當做沒聽到。他心底既早有主意,自然借此時機,再次發話:“朕想著,太子久居長安,眾臣皆不熟悉,不如趁此機會表現一番……這彭傳義案,便交于太子去審,眾卿以為如何?”朝臣們自然不會有異議。今日朝事發展方向頗為意外,沒看懂前,誰敢隨便說話?有那心思深,想的遠的,眸底更是精芒閃過。太子回朝一事份量頗重,現有格局許都會跟著改變……這每朝每代都會有的奪嫡大戲,許要上演了。不好好看一看想一想,以后的路走錯了怎么辦?很多人甚至比太康帝越王都期待,這一次太子的表現!“既然眾卿皆不反對,那此次刑部一案,便由太子主理!責禮部即刻整理儀仗,明日前往長安,迎太子回朝!”太康帝看向禮部尚書,神情肅穆,“案情刻不容緩,接到太子后,稟明情況,立刻回都!”“是!”……這次早朝,越王表現著實亮眼,主動跪請太子回宮,這兄友弟恭一項,是沒的說的。散朝后,越王一派的官員幾乎全圍在越王身邊,贊美的話不要錢似的,一聲連著一聲往外灑。越王連連拱手自謙道‘不敢不敢’,‘這都是身為長兄應該做的’……實則滿面紅光,十分得意。今次朝事,他大大刷了把威望名聲,之后之事,他亦會收獲豐富,怎么會不高興?一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