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5
說來,何小天倒是何寧一伙里成家最早的,沒讓老爹何奎cao心太多,婚后雖然成了妻管嚴,生活卻在何奎當選北李村村長后寬裕了許多。不像李蛋,儼然成了村子老人眼里的不肖子孫。放著好好的工廠管事不做,跟廠里做工的退伍老兵學了幾招,就召集了一群老兵和江湖綠林,非要出去走鏢。危險不說,一年下來還見不了幾次人影,哪個姑娘家愿意嫁。好在,這小子還算有些本事,這些年闖蕩出了名聲也知道收心了。如今,幫著來村子里進棉花的商戶走鏢也算是穩定了些,至少不會連個信兒都傳不到。之所以李蛋能這樣瀟灑這么多年,還不是仗著雙親離世家里長輩管不住,這樣的個例在整個夏國也是不多見的,大多數人還是會將娶妻生子當做頭等大事。跟李蛋相比,何小天這樣早早成家的才是世人眼中的楷模。當年他老爹何奎從軍歸來沒多久,就開始張羅兒子何小天的婚事了,家家戶戶日子都難過的時候,門戶之見倒是撇開不少。何小天有幸娶了一位鎮上的姑娘,說媒的時候,一聽對方家里往上數兩代出過秀才,何小天樂呵呵地應了。他老爹何奎也知道自家娃子的臭脾氣,好讀幾首酸詩,若憑以往,他家的情況是怎么也配不上這門親的。不過,戰亂剛歇,有地的農戶人家日子卻是比鎮上沒地的人家好過不少,何奎也正稀罕著出去打仗幾年沒見的兒子,愿意多花幾兩禮金說下這門親事。成親當日,新婦蓋著紅蓋頭,扭著柳腰(?餓得),裊娜(?暈車)地從牛車上下來時,何小天對這門親事簡直滿意極了。畢竟,這樣一個有文化(?)柔弱無骨(?)風姿怡然(?)的娘子已經滿足了何小天對媳婦的一切幻想。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婚后卻成了一個一頓兩碗飯,種地織布兩不誤,還能把丈夫調教成二十四孝典范的悍婦?無論幻想破滅的何小天如何在心底淚流滿面,何寧始終覺得這家伙真是走運。能在沒有一份功名的時候,娶到這樣一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毫無怨言供他讀書的妻子,這家伙上輩子可能是個大善人。懷著這樣的看法,何寧對何小天的妻子一向敬重,即便她成親五年依然無子,飽受村子非議。而對方也對何寧的人品很是信任,每次何小天跟著何寧出門,都能多發幾個零花錢。今天也是何寧約何小天出門去鎮上,為自己即將出生的寶寶購買一些啟蒙教材。初為人父的何寧不覺得現在準備啟蒙教材過早,何小天也樂得出門放個風。兩人在鎮上的書局里看了個遍也沒找到滿意的,何寧不愿將就,打算再去伊旸城的書局看看情況,便找了個村里在鎮上做工的熟人給家里帶個信兒,就從鎮上的碼頭走水路往伊旸城去了。到了伊旸城天色已經不早了,兩人先到客棧訂了房間,也不急著去書局了,先找個地兒填飽肚子才是正經。兩個平時死宅家里的人難得出這么遠的門,自是找了個有好酒好菜的酒樓滿足口腹之欲。一餐下來,兩人都癱坐在扶椅上消食,誰也沒著急著結賬走人,何寧更是跟店家預定了幾樣特色點心,打算明日回家的時候帶回去。說話間,樓上的雅間里下來幾個錦衣官爺,何寧正咨詢店里的小二有沒有適合孕夫的點心,并未注意到其中的以為錦衣公子看到他時的訝然。但與之同行的官員哪個不是七竅玲瓏心,自然注意到了這位少年將軍的異樣。“蕭將軍,可是遇到熟人了?”知州的詢問喚回了蕭炙的神志,在場的都已看出來的事實,蕭炙也沒有隱瞞的必要,但也沒有解釋什么。“一個故友罷了,倒是在下失禮了?!?/br>話雖這么說,卻沒見蕭炙真有何歉意,倒是直接站在原地朝諸位拱手道別,不再多送。周圍的官員竟也不覺被怠慢,相繼識趣地施禮離開了。而另一邊的何寧即便是一開始沒有察覺,被人直刷刷地盯久了,也終于察覺了對方的視線。一瞬短暫的驚訝過后,何寧倒是爽快地先打了招呼,“嗨,好久不見,蕭兄最近可還好?”熟悉的音容讓蕭炙一下子就想到了當年那個稚嫩卻堅毅的少年,也笑著回道:“脫你的福,最近東奔西走,簡直好得不能再好?!笔捴诉@番調笑還真不是冤枉了何寧。新帝極其重視新作物的普及,為了避免地方政府起齷齪,派蕭炙分派完種子和技術人員不算完,還要他每年全國巡查,確保良種真正發到了百姓的手里。如此一來,蕭炙可真是跑斷了腿。當年何寧被蕭炙牽扯到黨爭里差點做了炮灰,如今蕭炙為了推廣何寧找回來的新作物跑斷腿,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何寧心知肚明,才不背鍋接這個梗,畢竟,多少人都求不來的跑腿機會,只有新帝最信任的心腹肱骨才有資格勝任。話音一轉,何寧直接邀請他到雅間喝茶。期間,何小天也極有眼色地先回客棧了,倒是讓何寧小小吃了一驚,內心卻更加敬佩嫂子御夫有術,能讓何小天學會看人臉色,是真有本事。“又憋什么壞心眼兒呢?”自然而然的調侃從蕭炙嘴里吐出來的剎那,他自己都驚訝于對何寧一些小動作的了解,只得接過小二送來的差茶具,親自沖泡茶水,粉飾自己的尷尬。何寧只當不知他話里的意思,順從地接過蕭炙沖好茶水遞過來的杯子。“只是些鄉野小趣罷了。倒是蕭兄,近些年戰功赫赫,簡在帝心,加官進爵指日可待,兄弟可是要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提前祝賀蕭兄了?!?/br>短短兩句話,何寧定下了兩人之間的話題,也界定了似有若無就該客客氣氣的兄弟關系。是啊,他們的關系哪里就到了能夠互相打趣的地步呢。蕭炙持杯飲了茶,卻只覺這茶十分苦澀,難以下咽。但最終,還是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喝盡了那盞茶。兩個人的交流比想象中短很多,最后也不知是誰先提出,又是誰先行離開的。蕭炙一開始的熱情到后來的淡然,何寧看在眼里,卻并不放在心上,本就是兩條平行線上的人,君子之交足以。第二日,何寧、何小天兩人如約逛遍了伊旸城的書局,卻依然沒有找到合他心意的啟蒙書,不耐之下,何寧也懶得再費心思找了,干脆提議讓何小天按他的要求自己編寫。何小天被何寧大膽的想法嚇了一跳,畢竟他又不是當世大儒,哪有資格著書立說,一開始自然是拒絕的。但無奈讀書人對于寫書這種可能流芳百世的雅事天生沒什么抵抗力,再加上何寧一再強調只做啟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