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
如果要防盜的話,可能會訂30%的比例,希望大家支持第57章工地利器何寧的生理衛生理論給何老娘帶來了巨大沖擊,老人家的心理久久不能平靜,越想越覺得是這么個理,當下也沒顧得上回家燉鴿子湯了。交代何寧去院子里找何大爺他們,一轉身何老娘便投入到了樹蔭兒下還未散去的婦女八卦聯盟,名義上說是讓這些姐妹們幫著參謀參謀是不是這個說法,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去“集思廣益”交換八卦,哦,不,交流信息,從而印證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呢?畢竟,關乎子嗣問題,各家只會比自己更慎重,誰也不會拿自家的傳宗接代開完笑。因此,很快地,早婚早育不利于子嗣的說法便在村子里一層層傳開了。要說這樣的道理這個時代肯定是有人懂的,不說那些懂醫理的大夫們,便是那些世家大族一代代祖傳累積下來的生存智慧也是這樣的說法。少有將自家嬌養的子女訂在十二三便成親的,若真這么做了,少不得被其他世家大族取笑、輕看,視為不自重。但,這些都是上層階級們懂得并且能夠選擇的生存方式。對于封建社會底層階級的人們來說,往往只能看到早婚早育能早抱孫子的短期結果,而無法考慮到更長遠的健康問題上,更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窮困到了極點別選擇或者是幾代單傳恐懼絕了后代的下場才不得不如此。暖飽后方知YY,只有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人們才有時間和閑情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健康,比如自尊……何寧望著何氏祠堂用青磚修葺的高墻,第一次產生了自己應該為這個時代做些什么,而且有能力為這個時代做些什么的想法。不只是為了家人做的搖籃、搖椅,也不只是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而研發的弓箭、連擊弩,他該做更多的,應是類似于筒車這樣可以造福整個社會和整個時代的產物。初夏的一天,一位十三歲的少年在何氏祠堂的青磚高墻下立下了要改變這個時代的心愿。少年身旁四五歲大的小女孩不懂自家大哥為什么站在門墻外不進去,懵懂的小女孩歪著腦袋在自家大哥和高墻之間來回環顧,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只好拋之腦后,顛兒顛兒地跑進了院子找自己父親、大伯和爺爺。“爺爺,爺爺,楠楠來給你們送茶喝了,還有香噴噴的油餅哦~”一進院子,何楠便看到了在給小車裝東西的何大爺,小姑娘歡喜地跑了過去,邊跳變列舉了自己帶來的好東西,一雙渴求表揚的眼睛看得何大爺心中一軟。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對待自家兩個兒子的教育,那可是不打不上進理論的堅定支持者以及行動者,直到年紀越長看得越多,倒是脾氣好了不少,但發起火來依舊能拿起院子里的木棍兒把倆兒子追的滿院子跑。真正改變最大的時候,還是兒子們成了家有了孫子孫女后,何大爺仿佛是一下子就變成了和藹的圣誕老人,對待小輩兒的孫子孫女們溫聲和氣的模樣一度讓何大柱、何大興兄弟倆感覺自己看到的是一個假爹……何楠出生后,何家的日子也漸漸步上了正軌,小姑娘長這么大從小沒真正吃過什么苦。作為小幺,更是被家中長輩日日寵著養成了一副天真爛漫的可愛性子,更加招人疼愛了。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何大爺這樣的,很是招架不住小姑娘的撒嬌賣萌,往往被何楠的童言童語逗得哭笑不得,最后還是會順了小姑娘的意。“哎呦,這是誰家的乖孫女啊,這么知道疼人?”何大爺看著自家乖孫女從門口跑進來,臉上粉嘟嘟的rou跟著顫抖著,簡直可愛到化,心里也是美得不行,便趕緊擦了擦手。“楠楠是爺爺家的乖孫女~”何楠一陣跑,到了何大爺跟前沒剎住車,好在何大爺早就蹲在了地上,張開雙臂穩住了她。“哎呦喂,楠楠長大了,爺爺快要抱不動了??!”作為一名小胖墩兒,何楠的rou球沖擊波可不是好承受,何大爺蹲在地上差點沒穩住自己,也沒敢上手抱起來,真怕萬一自己沒勁兒摔了寶貝孫女。“來,告訴爺爺,你是自己來的嗎?多危險啊,你jiejie知不知道???”“我和大哥一起來的,jiejie們都知道?!币贿呎f,何楠還伸出了自己的小胖手指了指門口,正好何寧已經回過神來,走進了院子。“爺爺,這些我來,你帶著楠楠到涼蔭地兒歇會兒吧?!?/br>說罷,何寧把手里的籃子交給了何大爺,挽起袖子便干起活兒來了。說起來,這個雙輪手推車還是何家前一段時間的產物,外觀和現代工地上推水泥、方磚的手推車大差不離,側面看是梯形,上寬下窄,前面倆輪子,后面兩根直棍,還有兩側各一根不算短的手柄,推起來十分省力,連不到十歲的半大小子推著走都不費什么勁兒。和原先的獨輪車、推拉車相比,cao作更輕松、靈活,實用度更高,非常適合建筑工地的需求,平時用來裝運糧食也很是方便,唯有一點,便是容量沒有推拉車大,價格比獨輪車稍高。自從何家做了一個出來,平時便放在何氏祠堂用,大伙兒一開始看著新鮮,但一上手便知是個好東西。因此,遇到閑置不用的時候便常有村民來借,尤其是到鎮上趕集的時候。往常重物都是挑著擔子一路挑到鎮上,但自從有了雙輪手推車,大伙便嫌棄起了扁擔,有需要的一般都會提前到何家預定雙輪手推車。鄉下鄰里之間日常往來少不了借還,但也少有提錢的事兒,通常都是今天我摘些你家的菜,明日我借你一把鹽。大伙借了東西知道愛惜也不會看作理所當然,借了獨輪車的人家通常會飯后到何氏祠堂幫個忙,下地的時候順便幫何家除除草、松松土,沒誰會提錢,也不會有金錢租借的意識。雖然,用今天我們的眼光來看這種全憑租賃方自覺回報的方式風險太大,但在這個時代,住在同一個村子里的人家互相都知根知底,稍微靠譜點兒的都不會讓日常小事中一點一滴地透支自己的信用,否則,誰還會在你家真正有急事兒的時候伸手幫你?唯有“有借有還”,才有“再借不難”;唯有珍惜羽毛,品性良好才能獲得好口碑,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而這一點,在看重名聲的封建社會尤為重要,也是一個家族興起并傳承下去的根本。眼見這雙輪手推車迅速在村子里風靡開來,何大爺便又讓倆兒子閑時做了幾個,周轉著用。誰知這無心栽的柳,竟也開了花。何家的雙輪手推車頻繁在鎮上露眼,引來了不少懂行之人的詢問。這雙輪手推車不同于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