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
還有以后可能會倒V,大家現在看了以后就不用買啦!第34章祠堂可期初春的清晨天亮的晚,勤勞的農家人也不會真的等到太陽升起來了才起床忙活,往往天蒙蒙亮雞鳴后就起床收拾倒騰起來準備開始一天的勞動了。何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何家眾人起床放完水后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做飯,而是要先活動活動松松筋骨。早在四年前,何寧就打著玄幻的大旗,教大家太極拳了,何家眾人也覺得這能強身健體的什么拳是個好東西,便生了興致跟著學。奈何有些事情僅靠三分熱度是不夠的,天分以及持續的努力才是關鍵。很快,幾天后,大家的興趣就被自己的表現一盆冷水般澆滅了。那一刻,何寧才發現之前被自己嫌棄的何安是塊多么難得的“好材料”。家里面的人雖是做慣了地里和木頭上的活,但在舞蹈或者功夫上毫無半點基礎,學起太極來才發現自己的手腳原來竟如此不協調。做起活兒來仿若有三頭六臂的人,打起太極來卻束手束腳。迷信的時代里,大伙兒不會歸結于自己肢體不協調,反而會想起何寧扯的虎皮,最終得出這么一個讓他啞口無言的結論:神仙教的本領,那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何家眾人興趣來得快也走得快,何寧也沒必要強迫大家非要學太極,但還是希望他們可以早上起床堅持鍛煉一段時間,便把一套體育課前的熱身活動教給他們了。熱身活動都是些妞妞脖子,轉轉腰,擺臂屈腿等活動關節的簡單動作,難度系數僅有一顆星,但一套動作下來,大家都覺得身上熱乎乎的,接下來干活也仿佛靈巧不少。因此,這套不及小學廣播體cao地熱身活動倒被堅持了下來。讓何寧感到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何柳與何杏倆姐妹不僅把太極堅持了下來,現在還打的有模有樣了。這倆姐妹雖是半大的孩子,卻有股不服輸的勁兒,盡管一開始各種跟不上何寧的教學進度,但依然每天堅持練習。小孩子身體柔韌度好,協調度不錯,學習接收能力也強,再加上何安常常幫助她們,就這樣,何柳與何杏成為了何家這批學員中唯二的成功者。現在,何家的成年人們早已習慣了早上起來做一套松筋骨的活動,然后做飯的做飯,灑掃的灑掃,修理農具的修理農具。而何寧、何安以及何柳姐妹則繼續打完兩遍太極拳才去洗漱整理自己。飯后,何大爺帶著長子何大柱到大伯何大順家串門,想著商量一下何氏祠堂的建造事宜。正月里不易動土,但可以先聯系一下磚窯定好青磚。說到這何氏祠堂,今年能開始動土已經很是難得了。自從四年前何大爺與李氏宗族把話攤開了講,表明自家想以西瓜種植技術作為交換條件的意愿后,雙方是拉鋸了三年多,才有了個結果。一開始,李氏宗族并不著急,畢竟何家承諾在先,他們就是不答應,何家照舊得公開技術,除非他們想毀了自家幾代人在北李村積累下來的好名聲。李氏宗族這招以靜制動確實讓何大爺愁了一段時間,但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當年遷移定居在北李村的何氏可不止他們一家,經過幾代人的休養生息,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了。何大爺當年在第一屆西瓜評賞大會上的言論,已經讓不少何氏人心潮澎湃了,大會過后他們自是跟何大爺家走得更勤了。于是,何大爺就將大伙召集起來,一起想辦法。而這群頭腦風暴的主力就是幾個年紀不小的老人,這些人年紀大了,見過的世間百態也不少,論套路,那可謂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眾人商量了幾天,就拿出了一套穩妥的方案出來應對。到了西瓜種植的第二年暮春,北李村針對何家的輿論壓力就越來越大了,何大爺也就順勢履行諾言公開了種植技術。這下村子里歡騰的氣氛已經不亞于過大年了。想想今年自家也能夠收獲大又甜的西瓜,再想想三年后第二屆評賞大會五十兩的獎金,村民們一個個磕了藥似的摩拳擦掌,期待著夏天的降臨。而北李村的族老們露出了得意的微笑。等到了西瓜收獲的季節,北李村種西瓜的人家果然收獲了比第一年更大更甜的西瓜??蛇€沒等眾人高興起來,就傳出何大爺家種出了鐵鍋那么大的西瓜。傳言雖有夸大的成分,但何大爺家的西瓜確實是比普通人家的大了兩倍。李地主以別家三倍的價格收購了何大爺家的西瓜,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有心人還發現,北李村的何氏人家種出來的西瓜普遍都比李姓人家種出的大一些,此番言論一生出就在北李村引起了不小得風波。這時北李村的族老們也意識到何家耍了心機,何大爺只是公開了一部分技術而已。要命的是,現在村子里的何氏人家已經擰成了一股繩,何大爺明顯是區別對待了。若非如此,村民們也不會反應這么大。畢竟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何大爺留了一手,自家比他家種出的西瓜小也算情理之中,但村子里別的幾家憑著同樣的姓氏就能得到優待,就不免讓人眼紅了。村子里為此鬧得沸沸揚揚,何大爺見時機差不多了,就在幾戶人家上門的時候就透露了幾句。“大家都是一個村子的,平日里我們家也受過幾位的照顧,這些情誼老頭子我都是知道的,我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家里這些小的以后還得托大家相互幫襯,跟這些相比,那些西瓜的種植技術又算得了什么呢?”以情理動人,何大爺幾句話就讓來者意識到他也是有苦衷的。“都是酒桌上喝了這么多年的好友了,老何的為人,我們也是知道的。像這種不妥當的做法你以前肯定是不屑的??蔀楹稳缃駥幵钢e犯錯,辦這種糊涂事呢?難道真像何大順說得那樣你想立祠堂?”說話的人是來者里面年紀最大的,平日里也慣會做人,和眾人的交情都不錯,也是他從何大順那里套出來的話。何家想立祠堂的事兒一開始也沒瞞著,卻被李氏宗族壓了下去,后來何氏眾人有了計劃,也就沒人再提這事。如今透露出去,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哎~不瞞老兄,確實如此。自我何家定居北李村開始,就將這里當做生根的地方了。如今,我們在這里住了也有近百年,幾代人下來為村子里的建設出了不少力,當然,做這些事情我們都是心甘情愿的。唯一遺憾的一點,就是不能建個祠堂,供奉起把我們帶到這里過上好日子的祖宗們?!?/br>想起自自己爺爺開始何家人的努力,何大爺真是動了感情,聲音都有些哽咽起來。“倘若我活著的時候能見到祠堂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