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
何寧把他放在了心里一個特殊的位置。這么一說是有些奇怪,可仔細回想起來,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從何寧來到這個世界開始,何安就是陪伴他最多的人。在他被稱之為傻子的時候,在他為生存迷茫的時候,在他控制不住思念前世親人的時候,默默陪在他身邊給他信任,給他支持,給他擁抱的,始終是何安。也許在剛得知何安喜歡他時,他是毫不猶豫拒絕的,但他也是茫然無措的。沒認識何安以前,何寧從來不知道一個人的喜歡是可以讓自己卑微到塵埃中的。這樣的喜歡給他帶來壓力,而童養媳的身份捆綁了他的婚姻讓他叛逆,讓他憤怒,讓他殘忍地傷害別人。當他清醒過來,打算妥協于現實時,他以為,讓他從心底里接受何安作為自己另一半的身份會很困難??汕∏∠喾?,四個月的陪伴,早已讓何安成為了他的習慣。他們之間的相處沒有無措,只有習慣。當陪伴成為習慣,身邊人已經不能稱之為過客。第30章定中鎮宅男之所以可以宅得住,是有那么一個東西吸引著他,讓他不斷地投入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東西很是神奇,可以讓男孩甘愿在最活潑好動的年齡靜靜地呆在一個地方,久久不挪窩兒。以前,這么一個吸引著何寧的東西是電腦;現在,卻是一堆各式各樣的木材。對于大多數男孩子來說,或多或少都有一個機械夢,喜歡擺弄各種機器零件兒;喜歡將家里的電器拆了重組;喜歡關注各種汽車模型或者武器。何寧就是這樣的機械控。前世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何寧沒能涉及機械領域,只能收集一些模型過過干癮,再在網上搜集資料或者看一些軍事雜志,了解最前沿的軍事武器。但要說實際觸及機械零件的機會,何寧前世還真沒遇到。幸運的是,這一世何寧可以把他大把的時間用在研究、涉及以及制作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他有支持并傳授知識給他的家人,有趁手的工具,有合適的器材和環境。雖然受到時代技術的限制和約束,很多設想無法在技術上得到支持,但不妨礙他利用學過的力學、動力學等知識,換種思路“曲線救國”。但是,作為一只初初涉及該領域的小菜鳥一枚,何寧依然常常感覺到技術上的束縛和限制,很多時候,理論上可以實現的方案,cao作起來卻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技術漏洞。何大爺傳授于他的知識是老一輩們一代一代鉆研、探索、創新而來的,這些瑰寶往往看似理所應當,并不出彩,但只要看到其本源,就可以以此為基點,進行千變萬化的創造。但時間一長,何寧將這些知識消化吸收后,就總覺得思維受到了限制。老一套固定的模子需要被打破,新的知識需要被吸收,以產生更多的創造力。這天,正好父親何大柱要到鎮上交一批做好的搖籃,順便買一頭壯實的黃牛。畢竟以后若是經常來鎮上交貨,老借別人家的牛也不是個事。雖然該掏的租金一文沒少過,別人也愿意出借家里的牛,但要是真到了農忙時候,沒準會借不來牛耽誤了事。而買牛這事得靠何大爺的眼力,老人家年紀大見識多,對牛也有幾分了解,是此行不可或缺的人。何寧也打算一起去鎮上。一來呢,到這里這么久了也沒出去逛過,老在家里憋著思維都固化了;二來呢,能到鎮上別的木匠鋪里見識見識;這三嘛,還可以去鎮上的書局看看,能找到有關木工的書就最好不過了,即便沒有,那能找到關于這個世界風土人情的奇聞異志也是不錯的。而何安也被何老娘交與了生活物資采購的重任,需要一同往鎮上去。何大柱選的這天正好是鎮上趕集會的時候,熱熱鬧鬧的的集市里有不少賣小吃的,賣菜的,賣胭脂水粉的,還有吹糖人,捏泥人兒的,運氣好時還能在碼頭附近碰到雜耍的。這個鎮子不大卻能如此熱鬧,得得益于鎮子依偎的河流——定中河,鎮子依定中河而建,又因定中河而繁盛,顧名曰“定中鎮”。定中鎮上的所見所聞讓第一次見識到古代鎮子的何寧吃了一驚,看來這里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民安物豐。四人一路走馬觀花,倒也不耽誤正事,先跟著何父到一家雜貨鋪交了貨。這件雜貨鋪名“稚淑坊”,名字起得秀氣也讓人一目了然,店內專賣各種女士及幼童用品,小到銀針彩線、首飾布匹,大到織布機、屏風、美人榻等應有盡有。雖然種類繁多,物品琳瑯滿目,卻因合理的擺放布局而不顯得雜亂。不得不說其老板絕對是個精明玲瓏之人,懂得女人與孩子的錢最好賺的道理。何氏搖籃在鎮上的第一筆生意就是和稚淑坊做的,何父還應店主的建議給品質上好的搖籃上雕刻了寓意吉祥的圖案。雖然這些除了好看就沒什么別的功能的圖案在和寧看來甚是雞肋,但也不能就這么忽視市場回饋的信息。為此,何寧還花費了不少功夫在學習雕刻上,奈何確實對此興趣寥寥,水平也只能達到個入門級。何父在稚淑坊交了貨,何安也正好購置了一批母親李清交代買的針線。看見擺放在臺面上的幾匹棉布質量不錯,何寧想起了何安身上的衣服,正想著買些回去給他做身新衣服,卻想起自己囊中羞澀,錢財都交給何安保管了。不花錢的時候也沒覺得自己窘迫,等到有了花錢的地方才發現存款竟如此微薄,看來這次回去花點心思賺錢才行,否則別說買布了,就是給家里的meimei們一人買朵絹花都夠勉強的。等四人出了稚淑坊就兵分兩路,何大爺與何大柱直奔牛場選牛,何寧就和何安一起采購生活物資。雖然要買的東西總結起來就四個字——生活物資,但林林總總的算起來可真是不少了。除了油、鹽、醋等調味料,還有米、豆、面、糕點等糧食,等所有東西都買齊全了,兩人的背簍也裝滿了。雖然兩人都是負重前行,但一點沒影響何寧的興致,兩人一路走走停停,找到一家木工店。說是店面,倒不如說是一個院子。寬敞的院子只用齊腰的籬笆圍了一周,可以一目了然的看見幾個刨木料的,雕刻的,安裝的正在各司其職地忙活著。這樣規模的木工店在這個鎮上已經是最大的了,店主加上幾個學徒已經可以滿足整個鎮子對木制品的需求了,甚至還常常能接到周邊幾個村子的活兒。院子后面是一棟一進的房子,卻有一間不小的廳堂,兩邊各有兩間屋子。房屋的墻邊擺放了幾把新制的農具,從外面隱約可以看見廳堂內有幾張家具的影子。如此看來這家木工店主要經營的大概是農具和家具的制作了,但也不排除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