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3
這種行為簡直可以稱為膽大包天。以龍介純熟的技巧,足以讓他在這個慢板中找出很多處哪怕只有零點幾秒的休息時機——比如抬手移向低音區高音區的時候因為確信位置不會錯,且時間因慢板而有著余裕,所以在途中手部就可以放松一下——這些零碎的時間加起來起來也頗為可觀。彈巴赫的時候雖然也有著類似的節奏,但因為聲部太多所以手上非常忙碌,能抽出時間來休息的機會就太少了。像是更是根本閑不住,雙手在鍵盤上大幅度地變換區域是最累的,能堅持下來就不錯了。跟相比,巴赫的曲子能讓他在一個八度里多呆一會兒都算是在休息了……手指跟手腕的運動,和手肘也在不斷地運動消耗的體力能一樣嗎?趁著前面節奏還算慢,龍介打算好好積累體力,等著之后……狂想曲可不是慢板就能表現出狂的曲目啊。就在龍介的呼吸好不容易變得緩慢了一些的時候,曲目已經到了節奏輕快氣氛熱烈的Friska急板,標題所寫的“匈牙利”音樂演奏特色開始顯示了出來。鋼琴那輝煌的音色,與演奏者高度的演奏技巧終于開始體現。精確而清晰的左手大跳和弦表現完美,右手在突出小指節奏重音的同時,還需要把握部分的八度三和弦。幾度變奏之后,旋律被不斷地加花、加密,顯得速度似乎越來越快。愈發的歡快活潑的樂曲旋律,被大量的切分和裝飾音修飾得華麗而絢爛,達到了一定難度的織體與層次被演奏得淋漓盡致,至此依然毫無破綻。只是之前小心積累起來的體力再次被消耗過度,龍介身上的白襯衫已經被汗水浸透,隱約能夠窺見里面的rou色。整首曲子強弱快慢對比鮮明,結構有些自由,變奏也很隨意,倒是很好地詮釋了“狂想曲”的風格。托福,龍介也彈的頗為隨隨便便。反正這種狂想曲只要大致方向對了,如何解釋細節方面的最終解釋權是在自己手上,目前區區的堅定和靠密集的落滾、旋律織體、半音階、裝飾音等等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氣氛,他還是能表現出幾分的——其實這個曲子只要速度和節奏上得去,想冷清一點都不行,只是對龍介來說感情細膩程度就別妄想了。龍介在最后的狂歡部分來了一段從極弱到極強的音量統一連續八度,平穩而華麗地將樂曲一路推向了最高潮,使這首猶如舞曲般狂熱的曲子干脆利落地結束在了主音的重音上。評委席一片死寂,半晌之后才有人開口。“雖、雖然還不夠狂熱……但他真的彈下來了……”“沒辦法,你看他的樣子,大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能彈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了不起了?!?/br>“他回去肯定要感冒,渾身都濕透了,明天的第二輪行不行???”“還沒確定他第一輪這就過了呢,缺了一首曲子的話肯定不能讓他過的……”“重點難道不是他又一點都沒錯嗎?!上帝啊,這是個天才,多少年沒見到這種狀態下連續彈這些曲目都能分毫不錯的人了,他還是個孩子呢!”“哪怕他沒拿到名次,我也一定要在比賽結束后去找濱井女士好好談談她這個學生的未來?!?/br>“我覺得巴黎很適合他?!?/br>“不不不,來我這邊的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br>“還是法國音樂學院適合他?!?/br>“你們都夠了,這沒影的事都能吵得起來……當然我是支持他去維也納的?!?/br>“??!你還說我們……”“夠了,他開始彈下一首了?!?/br>評委席再次安靜了一瞬間,所有人的表情都嚴肅了起來。能否過第一輪比賽成敗在此一舉,這首曲子只要他能完整地彈下來,哪怕中間出點什么差錯也可以原諒!但是看這個少年的狀態……再看看他的選曲……為什么感覺連如此低的要求想要達成都有點懸呢?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就不要對自己要求那么高了啊,看看他剩下的這個曲子都選的什么!——被拉赫瑪尼諾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練習曲”,李斯特超技練習曲之。作者有話要說:比賽拖太長了,于是本來第一輪6個曲子被我刪成現在這樣了……回頭我去前面改一下BUG。鐘的版本有很多,現在現場演奏的為了不出丑有些是簡化版本,但是正規比賽用簡化版本那是作死關于怎么在演奏時偷懶,我相信學過琴的人都深有體會。。。我應該不是一個人放個狂二的視頻,小時候看的人應該有印象,不知道能不能播放……這個不是鋼琴演奏版本,好像是協奏曲的版本,不僅僅鋼琴在演奏,一開頭就能聽出來……反正旋律就是這個了,大家有興趣自己去查一下,雖然動畫演的簡單,其實難度跟差不多……中間有一段爵士亂入不要管==違和感很濃你們聽得出動畫里面最后沒有極弱到極強的過渡,但是鋼琴版的樂譜上有標注的……不過我覺得會計較這個的人應該自己去看譜子就懂了。第55章名為鬼火的曲目李斯特的是以三十二分音符為基本節奏單位的高速練習曲。全曲極其鍛煉演奏者手指的獨立能動性、手腕靈活程度、力道的平均使用還有對節拍的精確把握,同時還伴有著復雜而高難度的雙音以及復調技術。橫貫幾個音區的變體半音階長句不時地出現在樂曲之中,急速進行的三十二分音符營造出一種陰暗森冷的氣氛。在長句之外還有著存在感極高的小三小七和弦縹緲又零零碎碎地穿插著。左手的減七和弦給人以飄忽不定的游離之感,而尖銳奇詭的屬九和弦也在旋律中跳躍。那雙被三十二分音符所驅使著在鍵盤上不斷高速游移的蒼白雙手,像是在鍵盤上起舞一般,掠起琴鍵起落時的動作是那樣的優美,帶出的大量重復音符構造成詭異的旋律,撲朔迷離的感覺正是在詮釋標題所命名的。這首風格詭異的練習曲對演奏者的整體技術水平要求非常的高,難度比之前的和都要高出一截,手指的觸鍵技巧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否則音符會不連貫,整首曲子都會斷開。在如此高速的演奏當中,任何一處小小的停頓都會被無限放大。但是此刻,臺上的少年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他的手指靈動而敏捷,帶著奇特的韻律與難以言說的漂亮存在于其中,僅僅看著他在鍵盤上起落的動作都可以堪稱享受。而且與之前在評委聽來過于內斂以至于感情抒發不夠的演奏不同,這一次,演奏者再次給了他們驚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