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9
能盡知原因——之后的發展倒是和前世沒什么兩樣,大隋著名的模范夫妻終于因為這件事而撕逼了,皇帝陛下離家出走了。前世這件事發生之后,沒過兩年,獨孤皇后就郁結在心去世了,之后楊堅受不了喪妻的打擊,以及在獨孤皇后去后肆意地放縱自己,過了兩年也同樣沒了。如今楊堅事發,也在人的幫忙、勸說下與獨孤皇后和解,只是獨孤皇后這時候依然“年輕氣盛”,女子的歲數在容顏老去之后便顯得分外重要,別看前世的事情與今生相比只晚了五年,但是前世的五年后與今生相比,獨孤皇后的脾氣已經軟和多了。獨孤皇后一向好強,楊堅這般作為之后,她就病倒了,而且很嚴重。楊儼作為皇孫,自然要為祖父母的感情問題出一把力,便時常借著自己知曉的一些他們年輕時的舊事帶他們回憶從前。楊堅與獨孤伽羅何須他幫忙回憶從前?這對夫妻的感情在這個時代可是一直為人稱頌的。夫妻裂痕似乎漸漸消弭的時候,又是外地的豪紳,類似當年洛陽的高德一般,上書了,不過他們不是請至尊為太上皇,而是請更易太子。上書的人這回來自于揚州,正是晉王楊廣做總管的地方,少不得讓人多想。眼見著又一場儲位之爭似乎要開始,縱然楊堅意在太子這一脈,皇室也少不得亂上一段時間,便有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傳出來了。楊堅在年末最后一場大朝的時候宣布自己要退位做太上皇,讓太子繼位,驚倒了一片人,讓他們連個年都沒能好好過。次年,也就是開皇十六年的二月初二,禪位儀式正式舉行,楊堅退位為太上皇,楊勇繼位,年號由其欽定,改為元祚。祚,有帝位之意,元祚這個年號,便是楊堅告誡眾人楊勇之地位不可犯。不過雖然楊勇登基做了皇帝,太上皇卻依舊理政,只是多了許多的時候陪太后獨孤伽羅,而楊儼得到的好處就是名正言順地成了太子。太子這一脈的人自然歡喜無限,但是太上皇的其他子嗣便不怎么歡心了。作者有話要說: 楊儼:阿翁突然退位真的不關我的事【純潔·jpg】作者:金鱗兒的運氣真好呢,我果然是親媽233333第135章永圣元祚二年,秦王俊因品行不端,太上皇親下旨意,命革其官,又因有疾,因此被送回大興城中的□□修養。楊儼代替皇帝親往探視,不過和其他人不同,楊儼早已知曉楊俊真正的病因。雖然知曉病因,但是楊儼卻在考慮是否要將真相揭露出來。皇子封王,其王爵的名號乃是大有深意。親王的爵位名都是以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為名的,極有古蘊,與郡王不同,而在諸親王之中,默認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而其中,實際上以晉王的王號最尊。雖然晉王最尊,但是和漢王以及蜀王相比,秦王的王號也不弱。說起來,蜀王楊秀或許是楊堅五子中王號最差的一個,如果單從王號來看的話,楊堅只是希望這個兒子安安分分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同建立在蜀地的蜀漢等國一樣,偏安一隅,安逸卻難成大器。但是最后,楊儼還是決定要救下秦王。首先,楊儼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人,楊俊與他之間的利害關系并沒有楊廣那么大,更何況他這么做,便是對楊俊有救命之恩,日后他這位叔叔必為他所用。在楊儼前世的記憶中,趙郡李氏有一些人與他相友善,曾經委婉地提過一段話。后來的大唐宰相房玄齡之父房彥謙,在開皇八年定陳、眾人都認為天下將迎來長久的太平的時候,和親近的出身趙郡李氏的友人說過這么一段話:主上性多忌克,不納諫諍。太子卑弱,諸王擅威……楊堅讓自己的另外嫡出四子出鎮天下各處,雖然是為了安定大隋天下,但是也埋下了諸王與太子相爭的種子。楊廣等人長年出鎮在外,大權在握,和他們作為太子反而更容易受到天子的掣制的長兄相比,他們私底下更容易發展勢力。這一世雖然明面上楊勇這個太子比起弟弟們要強勢不少,但是這只是換湯不換藥,私底下依然暗流涌動。若不是楊儼釜底抽薪,直接用讖語廢了自己心計最可怕的二叔楊廣,怕是楊勇之前的太子之位,即使有他的加成也不一定保得住。楊廣的可怕是楊儼深有體會的,前世他一直將這位當成了演義、影視劇中的暴君廣,沒有太過重視,知道被楊廣的心計所傷,他才恍然明白,楊廣亡國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暴君”,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聰明過頭的人,而多年的隱忍一朝解放之后,他便不愿意再忍下去了。可是這一世,楊廣依然是那個還在隱忍的晉王,楊儼不能對他放心。秦王楊俊是中毒,而且是在他身邊的王妃積年累月下的毒,調養的方向錯了,自然救不了他。雖然楊儼十分懷疑宮中的御醫是真的看不出來秦王楊俊是中毒還是在那裝傻充愣,但是他已經準備挑明了。民間多奇人,楊儼為了表示自己對叔叔的關心,特意讓手下人尋來的“神醫”很快就找出了秦王的病因,告知了崔家詳情之后,王妃很快就“病逝”了,這個速度也是讓楊儼嘆為觀止。大概是因為秦王妃的前例在,原定許配給楊昭為河南王妃、就差完婚的崔氏女——這位是秦王妃的親侄女——很快就因為大婚之前生病被測出與楊昭命格不合,只能遺憾地另許他人。秦王楊俊漸漸好起來,但是元祚帝楊勇卻沒熬過去。元祚二年,帝崩。楊儼的幾個弟弟都還只是郡王,雖然是皇帝的兒子,但是誰都知道楊勇登基不過是為了給楊儼一個名正言順的繼位理由而已,元祚帝屬于過渡階段的皇帝,實際上他的地位就和從前當太子的時候一樣,那元祚帝的這幾個兒子自然只能被封作郡王。當然也沒關系,他們大可等到楊儼繼位了之后再受封。但是沒有人想到,楊勇雖然有疾,但是這個駕崩的速度也實在是過快了。天子駕崩,諸王宗室并勛貴大臣都要來吊喪,楊儼作為嗣皇帝——楊勇駕崩之后,在場見證的一些重臣就請太子嗣皇帝位,以安天下了——正式登基,但是因為上頭有一個太上皇壓著,自然要對叔叔們好一些。而且太上皇楊堅已經升級了,作為先帝之父、新帝之祖,他應當被尊奉什么名號也成了難題。北齊的高緯曾將皇位傳給兒子,又令兒子退位,被尊為無上皇,但是那只是特例,而且北齊為北周所滅,直接禍首就是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