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6
不分散部分兵力,保證后備以及尋找突破口,但是他大部分的主力不對都是在最前線放著的,也就是說,從正常情況來看,劉備在軍事方面并沒有犯什么常識性的錯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知兵這方面來看,司馬師有些崩潰地下了結論:這屆老板不行??!好在曹老板人才培養得好,曹魏派出去的大將還是很有能力的。再加上陸議很靠譜,所以說,魏軍只要不隨便作死,那基本上就能躺贏了。然而,在司馬師看來,孫權應該不會讓魏軍那么舒服,孫權需要盟友,讓曹魏把劉備滅了,那他就真的只能在日后俯首稱臣了。所以曹魏的軍隊很是被用來當了幾回木倉。但是,南方是會進行水戰的,要不是蜀國的水軍比起江東勢力的水軍來太弱了不夠看,屢次挑釁那邊也沒反應,劉備也不會在夷陵之戰里犯下讓陸軍壓上、水軍沒啥存在感的錯誤。感謝當年的赤壁之戰給曹魏的軍隊和大將們都留下了深刻的陰影,魏軍對那些純拼戰力的送死活動表示“不約,我們不約”。戰死不可怕,但是沒有絲毫反抗能力地被淹死就很痛苦了。夷陵之戰當然是東吳和曹魏這邊大勝,劉備雖然沒有慘到歷史上“僅以身免”的地步——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陸議同學留手了——但是也像赤壁之戰的曹老板一樣,把大半的家底都賠光了。但是當時的曹老板還有北方作為后盾,劉備卻連荊州都沒奪回來,只能占著蜀地這么一塊可憐的地盤,這就很悲劇了。蜀國這回是元氣大傷,孫權與曹丕都選擇了乘勝追擊。雖然史書在這部分的記載上替作為“正統”的劉備“為尊者諱”,把夷陵之戰后的情況寫成劉備退守白帝城,孫權因此畏懼,派人求和,劉備同意,但是實際上,最先撐不住求和的是劉備,先遣使的是他,之后才是對魏國心懷異志的孫權順水推舟。這回有曹魏這頭狼在那邊虎視眈眈,要是孫權住手,又沒有在背后捅曹魏刀子的手段的話,他們就真的完了,再加上之前一直提心吊膽,劉備現在沒有求和,他怎么可以停手?于是曹魏和江東的兵馬就兵臨白帝城了。劉備:別攔著朕,讓朕駕崩!就現在這情況,真的是生不如死??!劉備派人和孫權求和,表示唇亡齒寒,他要完了,江東也約莫藥丸,所以兄弟,求你收了神通!孫權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他也知道現在做不行啊,但是都已經干了,再在背后捅刀子,那就是禍水東引,用東吳自己替蜀漢分擔曹魏的怒火??!要是蜀漢還能保持戰斗力,那兩家繼續聯盟抗曹也不成問題,但是誰讓劉備剛剛被他們聯合起來打殘??!孫權,男,江東之主,繼承了父兄基業的人生贏家,陷入了難以選擇的困惑之中。雖然看起來他還有和曹丕一起滅了劉備,然后默默下黑手陰掉魏軍,自己占據南方,和曹丕南北分立這樣的選項,但是這么大塊的rou被曹魏收入碗里以后,他真的還能搶回來嗎?孫權對此表示了極度的懷疑。劉備那邊也向曹丕求和了,但是曹丕沒有同意。要是曹丕同意了,孫權就不用這么糾結,擔憂自己的未來了。最后,孫權艱難地做出了決定,答應曹丕的求和,然后干翻曹軍。背后偷襲什么的,雖然有難度,但是他們沒有準備的話,那應該還是容易吧?曹丕:呵呵。魏軍緊急向洛陽求助,曹丕勃然大怒,然后發兵,御駕親征,準備與之前的魏軍會合,共抗孫權與蜀漢的聯盟。當然,鑒于蜀漢戰斗力已經被削弱到了一個地步,曹丕主要需要對抗的還是孫權。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的一種比較壞的情況,之所以說是比較壞,不僅是因為曹魏不愿意面對這樣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曹二丕的心中還存著幻想,要是孫權沒有對他們動手,就證明他之前沒有看錯人,他信任孫權也是正確的。然后曹丕就被打臉了。曹丕:好生氣哦,而且寶寶不愿意保持微笑。把被他比成是漢之蕭何的司馬懿留下來看家,曹丕帶著人浩浩蕩蕩地出征了。用的名頭不是征孫權,而是征劉備,孫權只能算是順帶要收拾的叛逆,在主要目標上排不到第一位。司馬師對這次的事情沒有印象,因為事情已經和他知道的歷史錯節了,現在的情況和歷史上是不一樣的,曹魏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司馬師對曹丕懷有很大的信心,而曹丕也確實靠譜了一回。曹魏這次幾乎堪比當年曹cao赤壁之戰的大手筆了,又長了記性,雖然對孫權很生氣,但是現在劉備那邊才更有rou,只要打通中間的部分,然后逮著蜀漢往死里懟就行了。因為陸議出奇兵把劉備坑得不輕,所以江東的士兵信心很充足,但是之前兩家還打死打活,現在就為了保護蜀漢之人獻出江東人自己的生命,這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吧?而且比起易守難攻的蜀地來,江東是比較被動的,而曹丕又明言這回不干江東的事情,他可以既往不咎,相信孫權為蜀漢抗曹丕還是要頂著很大的壓力的。無論是離間、謠言還是別的什么,曹魏這邊能得到好處就行。但是,事實永遠比想象要離奇,誰也不知道意外會在什么時候發生。作者有話要說: 啊,蠢作者明天要回家啦,好開森呀~【狂喜亂舞·gif】不過雖然是暑假,但是感覺自己超忙的Orz第100章意外當劉備同學兵敗的時候,留守蜀漢大本營的丞相、錄尚書事、司隸校尉諸葛亮長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br>法孝直,也就是法正,劉備親自追謚的翼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有謚號的大臣。是的,雖然說起來很囧,但是關羽和張飛二人都是沒有謚號的。關張趙馬黃的謚號都是劉禪在之后給予追封的時候,而且批次并不算很靠前。當初曹老板赤壁兵敗,傷懷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現在劉備夷陵兵敗,諸葛亮替他感嘆“法孝直若在”,真是非常有歷史性的既視感呢!但是呢,現在就算諸葛亮再怎么感嘆,蜀漢的兵敗也已經成為定局,無從更改了。然而兵敗已然成為定局,亡國卻還不一定。蜀地易守難攻,若不是當初劉璋自己引狼入室、開門揖盜,手下還有謀士投靠了劉備,他真正的敗亡還有得耗呢!只要蜀漢之人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