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0
嗎?”“瓦倫提諾先生,請您評價一下演員陸……”然而被群情激奮的記者和目瞪口呆的同行嘉賓們包圍行注目禮的陸衡卻是無奈搖頭。他與盧克瓦倫提諾的交情其實可以追溯到陸衡第一次參加戛納電影節,彼時還是新人的他有幸得到了瓦倫提諾先生的鼓勵和指點。隨后幾年,兩人也因為不斷的接觸交情日益加深。正因如此,陸衡也分外了解盧克喜歡隨口亂說話,沒事兒放大炮的脾性,更加清楚盧克方才那一番話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宣傳炒作,估計沒有一句真話在里頭。果然,面對各路記者們的咄咄逼問,盧克瓦倫提諾只是幽默的聳了聳肩膀,開口笑道:“嘿,親愛的伙計們,我剛剛說的可是威尼斯電影節,跟這屆的戛納沒有關系?!?/br>“如果你們真的想知道這部電影怎么樣,很簡單,去放映廳看看就知道了?!?/br>“如果你們真的好奇能否斬獲金棕櫚,更簡單,關注閉幕式的頒獎典禮就可以了?!?/br>盧克瓦倫蒂諾說到這里,還不忘俏皮的沖著陸衡眨了眨眼睛。陸衡只能無力的搖了搖頭——他能怎么辦,他也很絕望??!被媒體包圍住的盧克瓦倫提諾看著陸衡無奈的樣子,愈發高興的露出一口大白牙。他非常享受這種萬眾矚目的氣氛,更得意于自己三兩句話就掌控局面的機智。群情激動之余,誰也沒有注意到,不知什么時候,前來打招呼的蘇曼已經悄然離開。第二百三十一章首映場戛納電影節開幕式結束后的第三個晚上,這部影片在電影宮的一個能夠容納三百人的小展廳內舉辦了首映禮。前來捧場的除了跟陸衡私交甚篤的方愷之和盧克瓦倫提諾主席外,還有許多入圍了主競賽單元或者是其他單元的業內同行,這些同行有些是華夏電影人,有些則是其他國家的電影人,還有全球范圍內最具權威的娛樂媒體記者、電影雜志的主編和專業影評人們,當然還有一些是全球各大時尚雜志的記者。除此之外,來自全球各地的愛好華夏文化的影迷們,還有喜歡陸衡的粉絲們也都想要在第一時間觀看這部帶有濃重的華夏武俠風的電影,熙熙攘攘的人群從各個方向匯聚而來,全都想著先睹為快,以至于開場前十分鐘,不但放映廳內坐滿了人,就連在放映廳外,還有不少影迷在排隊買票。這樣的影響力不僅讓很多記者自動自發的舉起了相機,在電影開場前進入人群采訪——果不其然,大多數還在排隊的影迷幾乎有六成以上全都是陸衡的忠實粉絲。在得到這個數據以后,所有人不得不再次感慨陸衡在國際大屏幕上的票房號召力。跟著劇組一同參加首映場的林超陽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被戛納評委、國際同行和媒體記者簇擁在人群中間卻依然談笑風生的陸衡,不免口干舌燥的舔了舔嘴唇。作為一名入行二十多年的老戲骨,林超陽演戲的經驗雖然豐富,但是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次數卻是屈指可數——用準確的詞匯來形容的話,這應該是林超陽第一次參加國際電影節。面對周圍這些異發異不同發色不同膚色cao著各種歪果話的歪果同行,林超陽簡直緊張到無以復加。而這種緊張的情緒一直持續到電影開場,看著大屏幕上徐徐展開的故事情節,林超陽才勉強定了定心神,全神貫注的欣賞起他第一部征戰戛納的電影。電影一開場,就是一段聽起來字正腔圓正氣凜然的旁白,直接介紹了整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北宋末年,朝廷積弱,皇帝昏聵,jian臣當道,外有強敵進犯……伴隨著這一段旁白,大屏幕上最先浮現出的秀麗婉約的江南煙雨,淅淅瀝瀝的小雨拍打著明媚的春水,鏡頭先是定焦在一圈圈蕩漾著的漣漪上,而后慢慢上升抽離,殘陽如血,于半江瑟瑟的白蓮碧荷之間,一葉扁舟徐徐探出,江湖少年一席白衣颯然坐于船頭,迎著微風細浪徐徐吹簫,下一幕,鏡頭中突然出現了幾聲刀劍碰撞的金鳴。畫面一轉,一道青色身影裹著一位紅衫女子從烏篷船中飛出,而后便是一陣令人眼花繚亂的刀光劍影。在陸衡的參與設計下,這一段打斗情節堪稱行云流水動作酷炫。在影片進行到五分鐘左右的時候,整部電影完成了第一個“前情介紹英雄救美”的小節點。很顯然,這是一組帶著華夏獨有的韻味的武俠類電影中非常經典的一幕開場——當然,換一種方式來評價的話,也可以說是華夏武俠類電影中頗為爛俗套路的故事開場。坐在觀眾席的陸衡微微皺了皺眉——雖然是這部電影的男二號,但是在首映場之前,陸衡并沒有看過這部電影。自然也不曉得吳中源竟然會把這一段剪成影片的開場。當然,陸衡并不是說這樣的開場不好。事實上從放映廳內寥寥無幾的純影迷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大家還是非常喜歡這種開場就有大動作的影片——然而,吳中源拍攝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拿獎而不是為了票房。在這種前提下,選擇這種套路開場的話,估計難以討好喜歡挖掘影片深度和角色人性的戛納評委們。陸衡細不可查的皺了皺眉,雖然他只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可是常年征戰各大電影節的豐富經驗卻隱隱告訴他,戛納評委會未必會喜歡這種看似華夏風情,本質上還是英雄救美的商業片套路。想到這里,陸衡不動聲色看了眼坐在前面一排的盧克瓦倫提諾,以及其他幾位評委會成員——果然,大家的表現都有些輕微的不適,甚至還有人不以為然的輕輕搖了搖頭,就連身為華夏導演的方愷之都有些不滿意的皺了皺眉頭。一直在觀察大家反映的除了陸衡之外,自然還有劇組內的其他人。身為影片導演的吳中源更是心下一沉,有些不甘心的抿了抿嘴——身為一名由商業片轉型文藝片的執導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導演,吳中源深深知道。有些習慣真的不是那么好改的。經年累月的工作經驗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桎梏人想要突破的一層枷鎖。就如吳中源,即便很想轉型,可是在跟進后期剪輯等各項進度時,還是忍不住按照思維定式來剪輯影片的進度——而這種做法主要出于兩種考慮,一種是老生常談的票房擔心(畢竟要為投資商考慮),另外一種則是吳中源想要以拍攝商業片的方法來拍攝藝術品。說白了,就是吳中源導演非常有野心,他想在第一次征戰戛納時就一鳴驚人,拍出一部既有票房又有口碑,既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作品——考慮到這部電影在題材上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