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3
逃跑。但皇宮哪是那么好脫身的,工匠一離開匠人區便遭到了宮中禁衛的追殺,重傷且又走投無路,終是不管不顧地躲進了楊德江的馬車。仿制的玉璽自然就在包裹之中,隨著這名工匠的死去而落入楊德江之手。事關重大,楊德江怕被他人察覺,使自己成了眾矢之的,便以自污的方式離開了京城。新皇登基之后,這枚仿制的傳國玉璽徹底成了燙手山芋,楊德江不敢將其毀掉,也不敢繼續私藏,終是尋到了秦國公的門下,以此物和此物的來歷換取秦國公的庇護。戚云恒把此事告知歐陽,得到了一個“頂多有一半是真話”的判定,但這樣的判定并不妨礙戚云恒向秦國公宋時施壓。今日,宋時覲見,戚云恒便將此事和弩車的事一起拋了出來。第133章無濟于事楊德江的供述并沒讓秦國公宋時有所動容,顯然對此事早有準備。弩車的報損記錄卻讓宋時變了臉色,雖然這樣的變化稍縱即逝,但還是被一直緊盯著宋時的戚云恒捕捉到了。“國公可能自辯?”戚云恒面如止水,沉聲問道。“臣……惶恐?!彼螘r垂下頭,看似認罪,偏又表現出一副我很委屈、我很無辜、我很無奈的不甘之態。戚云恒不由皺眉,“國公想和朕說的,只有這‘惶恐’二字?”宋時沒再說話,只將頭垂得更低。看到宋時這副模樣,戚云恒很快就明白過來。用他家皇夫喜歡的詞來形容,宋時這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認定了戚云恒不敢拿自己怎樣——這大概也是他敢于回京的原因,干脆省去辯解的力氣,坐等戚云恒“處置”。更讓戚云恒郁悶的是,他還真就不能把宋時怎么樣。抄家滅族是絕無可能的,甚至,連秦國公這個爵位都不能就此剝奪。意識到這一點,戚云恒也懶得再和宋時浪費時間,揮揮手,讓魏公公將他送出宮去。——真想砍了這家伙的腦袋!目送秦國公消失在殿門之外,戚云恒恨恨地想著。但也僅僅只是想一想而已。除非秦國公明晃晃地舉起反旗,不然的話,還是壽終正寢最好,最符合戚云恒以及這個新生國家的利益。當然,兵權是必須收回的,人也不能再放回西北駐地。宋時在軍中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特定場合下,甚至有越過將令虎符的可能。但宋時的影響力還遠未達到人在京城也可遙控軍隊的程度。將士們認可的是宋時本人,不是宋家,不是秦國公府。即便宋時把次子留在了西北,也不可能如他一樣控制住西北大軍。簡單點說,宋時振臂一呼,西北駐軍大概會有一半人愿意跟他起兵造反;但若是宋時的兒子如此行事,其結果,只會是被將領們一擁而上,果斷拿下。所以,只要將宋時留在京城,秦國公府就成了沒牙的老虎,頂多也就是利用他的影響力去制造一些讓戚云恒惡心的事端。……還真是夠惡心的!戚云恒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又開始思念他家皇夫了。若是歐陽在,肯定能想出幫他出氣的法子,即便不能,也能三言兩語地哄他開心。可惜,歐陽前天便回了宮外的府邸,要等夏宮徹底收拾妥當才會重新搬回。好在這次搬回之后,他們便又可以朝夕相守了。戚云恒心生感慨的時候,剛剛走出皇宮的宋時也不自覺地松了口氣。事實上,宋時并不像他表現出來的那樣鎮定自若。宋時這次回京就是一場賭博,賭戚云恒有沒有身居高位就變了心性,賭戚云恒還認不認他曾經立下的功勞。——好在,他賭贏了。宋時一邊想著,一邊從親兵手里接過韁繩,翻身上馬。十年前,將戚云恒接出京城的時候,宋時并沒想過要擁立戚云恒為新主。只是那時候的西北軍群龍無首,將領們各有一派人馬,誰也不肯服誰,更不想交出兵權,讓興和帝這個間接害死衛國公的仇人管束。但西北軍那時已是腹背受敵,北邊有外敵,南邊有內患。若是就這么一哄而散,各自為戰,不僅會讓早已虎視眈眈的北方韃子占了便宜,更會讓西北軍名存實亡,淪為一團散沙,被朝廷或者亂軍一口口地蠶食。為了把西北軍繼續凝聚在一起,共同抗敵,抱團取暖,西北軍內軍職最高、勢力也是最大的宋時和楊松柏達成協議,返回京城,將衛國公的獨子戚云恒接到西北駐地。當時,這就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妥協之策,誰也沒指望戚云恒能如他的父親衛國公一樣為西北軍的將士們撐起一片天空。宋時也和楊松柏說得很清楚,不會真的給戚云恒兵權,只是把他接過來做個擺設,讓西北軍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在宋時的設想里,戚云恒就是個過度,西北軍的兵權遲早會落在他或楊松柏的手里。但作為拿取兵權的代價,他們也不好卸磨殺驢,即便沒能保住戚云恒,也要給老國公留下一條血脈,讓戚家的香火能夠延續下去。如今回想這些,宋時只覺得臉上發燙,恨不得挖個坑把自己埋了,但在當時,無論宋時,還是楊松柏,乃至西北軍中的其他將領,真的是沒一個瞧得起戚云恒。一個自小長于婦人之手,從未離開過京城這種紙醉金迷之地的小郎君能懂什么?更何況這人還被逼著“嫁”了人,給男人做了男妻。這樣的人,即便不是一無是處,也定是膽小如鼠,只能任由他們擺布。戚云恒剛剛抵達西北軍駐地的時候,確實十分地乖覺老實,如宋時等人希望的那樣,既不謀求兵權,更不指手畫腳。然而三個月后,宋時便發現,不知不覺,戚云恒身邊的親兵隊就變成了親衛營,人數也從十幾個增加到了數百個。三年后,戚云恒在西北軍中的地位已是舉足輕重,即便是宋時、楊松柏這樣的老將,也只能建議,再不敢命令。五年過去,西北軍更名為東山軍,其勢力范圍也早已超出了西北這個范疇,開始向東南方向發展。等到第十年的時候,衛國公的兒子已經變成了華國的皇帝,宋時這些老將,亦不得不徹徹底底地彎下腰來,俯首稱臣。對此,宋時自是不甘心的。若是當初不曾接回戚云恒,之后問鼎天下的人,或許就是他宋時了。但世上并沒有后悔藥,再怎么悔不當初,也都無濟于事。只是“不甘心”這三個字卻如附骨之疽,使得宋時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思來想去,宋時覺得,他也未必就沒了機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