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4
聲,“除了朱邊,其他人都是有兒有女,子孫滿堂?!?/br>“有兒有女和養過孩子可不是一回事。你得知道,生孩子的是孩子他娘,養孩子的是奴婢和奶娘,至于他們自己,可曾喂過一次,帶過一天?”歐陽翻了個白眼,冷哼道,“你可以隨便找人去問,看這些官員中有幾個知道自家的孩子一頓飯能吃掉幾兩米,做一件衣裳又需要多少尺布!”“不用問了?!逼菰坪憧嘈χ嗣亲?,“朕就不知道?!?/br>受到這個話題的影響,戚云恒和歐陽的心境雖不相同,心情卻都有一些低落。戚云恒也沒了帶歐陽去泰華宮玩樂的興致,直接在夏宮這邊洗漱歇息。兩人躺到床上,歐陽才想起自己今天為何沒去大朝會,隨口問道:“今天的大朝會鬧的是這個,沒因為王太傅的事吵架?”“沒有?!逼菰坪愕?,“許是王績那老貨終于想通了,或是被什么人給點醒,終于發現以他如今的身份,本就不適合當什么太傅,教什么皇子?!?/br>王績的親孫女可是當今皇后?;屎笕羰巧碌兆?,他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曾外祖父,理該避嫌讓位;若是生不出來,他就算把別的皇子教得再好再出色,教出花來,到最后也只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得不償失。怎么想,都是親孫女生一個跟自己血脈相連的皇帝更為靠譜,偏偏王績卻鉆了牛角尖,根本就沒把親孫女的存在放在心上。當初看到一群官員上奏章舉薦王績的時候,戚云恒就覺得疑惑:給庶皇子當太傅,你這是認定自家孫女生不出孩子了嗎?本以為王績沒這么蠢,肯定會主動請辭,戚云恒才順水推舟地接受了舉薦。沒曾想,王績那邊竟然連自謙的話都沒說上一句就接受了他的聘用,反倒把戚云恒這邊鬧得是進退兩難——雖然他確實沒有讓王皇后生孩子的打算,至少目前還沒有,但這樣的事,他自己知道就好,哪能擺到明面上,讓眾人皆知???嫡庶有別,這是人世綱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皇帝陛下就應該高高在上,黎民百姓就應該俯首稱臣。撼動了這個秩序,就等于撼動了皇帝的地位。皇后若是生不出孩子也就罷了,可一旦生了孩子,而且還讓這個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那么,即便是這個孩子不如其他兄弟聰明,也沒有其他兄弟勇武,他也必然是更必須是無可爭議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如今的戚云恒并不需要這樣一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存在,更不希望這個繼承人的母族姓王。王家的女兒,做皇后是很不錯的,但當太后……可就不那么讓人放心了。直白點說,皇后的家族,收拾也就收拾了;母后的家族,卻不是想動手就能動手的。好在,他的那些熊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僅僅一個月,就折騰出一樁事情,給他制造了一個將王績從宮中驅離的契機,使他在弄走這只老鼠的時候,不必傷及到王皇后這個玉瓶。“那老貨興許是當年被嚴永昌壓得太狠,以至于壓壞了腦殼?!甭犉菰坪氵@么一說,歐陽也隨聲附和了一句。王績與嚴永昌相爭的時候,戚云恒和歐陽的年紀雖小,卻也將這件事的前前后后盡數看在眼中,對王績一心想要勝過嚴永昌以雪前恥的心態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呢,理解歸理解,他們又不是王績的爹娘,哪來的義務去幫他得償所愿,心想事成?!“嚴永昌確實是比王績多了些遠見卓識?!逼菰坪阍u價道。第86章孤芳自賞嚴永昌與興和帝雖有師徒之誼,但一看到成國的形勢不好,前途無“亮”,他便早早為自己和家人安排了退路,把次子嚴之武送出去當了叛軍,一家人也從成國朝堂的紛爭中退了出來,只把當貴妃的女兒留在宮中做策應。后來,一發現戚云恒的東山軍已經占盡優勢,嚴永昌立刻又果斷站隊,讓次子嚴之武投靠了東山軍,并借此機會,在戚云恒的陣營中為長子嚴之文謀得了一個官位。現如今,嚴永昌本人雖然隱居在家,但兩個兒子卻在華國的朝堂上站穩了腳跟,只要家中后輩足夠爭氣,再出一個縱橫新朝的權臣亦是指日可待。“對這二人的才華能力,我是不好評價,但說到養女兒,我認為還是王家更勝一籌,至少是更加靠譜?!睔W陽冷笑一聲,“過兩年,你若還要選秀,可千萬記得,別把嚴家的女兒選進宮來,省得被人戴了綠帽子都不自知,萬一喜當爹,給別人養了兒子,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這又是怎么一說?”戚云恒饒有興趣地問道。“嚴太傅的小女兒,當年寵冠后宮的嚴貴妃,可是給興和帝那家伙戴了一個大大的綠帽子!”歐陽看似直言不諱,實則有所保留,“她一邊在皇宮里當著貴妃,一邊和外面的表哥郎情妾意,偏偏興和帝那傻子全未察覺,還總為她和皇后置氣,鬧得夫妻不和,后宮無序?!?/br>“這可真是個……”大八卦。戚云恒張了張嘴,終是沒好意思多說什么。最后那兩年,嚴家人還真是給他提供了不少消息,大到成國的兵力布置和糧草運輸,小到京城里的朝堂紛爭和權臣齷齪,為戚云恒順利抵達京城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這也是戚云恒大方地將嚴之文提拔到吏部任右侍郎的原因所在。有功,自然要賞。但聽歐陽今日這么一說,再一想他們的所作所為雖然對自己有利,可也確確實實是背叛了前朝,品德上亦有不堪,戚云恒對嚴家人的觀感立刻惡劣了許多,心中更是暗下決定:絕對不能讓嚴家的女兒進入宮廷,即便是給他當兒媳婦都不行!雖然猜到王績被免職一事為何會忽然間沒了聲音,但戚云恒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第二日就把掌管金刀衛的都督潘五春叫進宮來,讓他去調查此事的幕后因由。沒過兩天,潘五春便送回了結果。如戚云恒曾經預想到的,王績本人是不想對此事善罷甘休的,早在大朝會之前,就已經聯絡了一眾門人弟子,讓他們尋找關系,在三月十五的大朝會上向皇帝陛下發難。但就在他們這群人閉門協商的時候,一個名叫常安的弟子卻站了出來,直白地質問王績:您老人家若是想做太傅,想教皇子,當初干嘛還把自家孫女扶上皇后的寶座?您不知道權臣和國戚是不能兼職的嗎?歷史上唯一一個肩挑過兩職的那位可是實實在在地謀了權篡了位的!有這一位做先例,皇帝陛下他是腦子進了水了,還是被驢給踢了,才會把第二次這么干的機會送到您的手中?您是不是以為皇帝陛下是傻子???被這個名叫常安的弟子如此一問,其他人頓時也清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