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
與你更接近嗎?”“不是,”林智超說,“我是說可惜了,你不能去參加偶像比賽,你知道偶像練習生嗎,知道青春有你嗎,知道以團之名嗎?”他停了下來,期待地看向徐揚的眼睛。但徐揚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林智超有些失望:“所以說你老了,竟然連這么火的節目都不知道!你要是年輕一些,可以和我一起去報名,就是可惜了……不過我喜歡你,你比那老頭有品位,你還知道達菲熊?!?/br>他指了指桌上的那只小熊,“現在很火的,是搶錢F4組合里的?!?/br>徐揚看了一眼小熊,并未將關注點放在上面:“你是說你想報名偶像比賽?”“是的!”林智超重重地點頭。林智超說,近兩年以偶像練習生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十分流行,只要你懷揣夢想,又肯揮灑淚水,就能站上夢想的舞臺,成為全民的偶像。他現在的夢想就是站上舞臺,成為一名偶像,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想占據隊內的C位。“節目的最后會有幾個優勝者,一起組成一個組合,C位就是組合的中心,相當于隊長的角色?!绷种浅d匆匆地解釋著,“成員要會一定的技能,比要會唱歌,會跳舞,或者會饒舌。我唱歌是不行的,但是我可以學跳舞,我也可以念rap,我學習很快的?!?/br>林智超的母親曾單獨找過徐揚,說林智超不去上學,盡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原本在學校的成績很不錯,老師覺得他是能上一本大學的,但他卻竟然想退學,去參加什么不靠譜偶像比賽,這讓他的母親又是心急,又是生氣。但林智超實在沒有什么偶像的長相,他的個子瘦瘦長長的,屬于學校里常見的那種瘦長條,配上平淡的五官和一副厚底眼睛,是個有些文弱的書呆子氣質的學生。如今他身穿的衣服,和佩戴的帽子,都太具攻擊性了,在他的身上顯得十分違和。但林智超說,只要他有實力,他就一定可以成功,而且他現在算是完全沒有打扮的狀態,等他一做造型,再畫個妝,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徐揚沒有抨擊他如泡沫般的夢想,甚至算得上是聚精會神地聽完了他的描述,而后溫和地問道:“為了你剛才說的夢想,你已經做了那些努力了呢?”林智超想了會兒,說:“我已經調查過了,如果沒有經紀公司,也是可以報名比賽的,等下次一有新的比賽我就去!最近我在跟著帶子練習饒舌,比起市面上那種純語言的饒舌,我更喜歡周杰倫的風格……我知道你一定會奇怪,為什么像我這種年紀的人會喜歡周杰倫,他是你們時代的偶像,但我就是喜歡……跳舞的話我還沒找到地方學,學跳舞需要錢,我爸媽不同意出錢?!?/br>說到這里,林智超的唇線抿成了筆直的一條,他有些羞愧地低下了頭,這個年紀的孩子總是希望獨立的,他們討厭被家長束縛的感覺。徐揚卻沒有說什么,而是十分自然地問道:“如果去學跳舞的話,你想學什么舞種?”“街舞?!绷种浅摽诙?,“我覺得街舞特別酷!”跟著林智超又滔滔不絕地描述了他對街舞的喜歡,以及對街舞比賽街舞的熱衷。他說如果哪天他偶像選秀選不上,就要去試試街舞比賽。做一個舞者不像做偶像,對長相的要求不高,而且更加靠實力說話。當然,如果他也能學習唱歌,他更想做個唱跳歌手。很快,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林智超似乎還想繼續說下去,但他咬了咬嘴唇,似乎想要營造一個很酷的形象,揮了揮手,走了。不出徐揚的意料,林智超剛出去不久,他的母親就進來了。林母憂心忡忡地坐下來,懷里抱著一只灰色的皮質大包,是個名牌。林母問:“今天聊得怎么樣?”徐揚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如果您的兒子向您提出需要學費……去學習唱歌跳舞,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請盡量滿足他?!?/br>林母呆了一呆,忽然睜大了眼睛:“這怎么可以呢,這是不務正業??!”徐揚說:“我和您兒子聊了一聊,覺得他很聰明,做事也很踏實,他以前應該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吧?”林母點頭:“是呀,他以前特別好!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他竟然變成現在這種樣子!”“一個一直輕易成功的人,是不知道很多事情是達不成的?!毙鞊P慢慢地說,“您的兒子是個懂得堅持的人,如果不讓他去學唱歌跳舞,他是不會放棄的?!?/br>林母嘆了口氣:“這倒是的,這小子的脾氣像他爸,特認死理,要是把這功夫花在學習上,他說不定能上清華北大呢!……我家經濟條件倒是可以的,給他出國留學的錢都準備好了……既然徐老師你這么說了,我也就豁出去了,他想學唱歌跳舞,我就讓他學,我看他能不能學出朵花兒來!”徐揚嗯了一聲:“麻煩和您的先生也說一聲,這段時間盡量地支持他,不要對他冷嘲熱諷,也不要過多地談及上學的事情,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情況,再看看后續的處理?!?/br>林智超的母親有些猶豫,又有些憧憬地,點了點頭。☆、第五章有條件的愛(4)與咨詢中心的老黎閑聊的時候,老黎向徐揚分享了他對林智超個案的分析。老黎說:“這孩子的問題,表面上是厭學問題,但實際上是同一性問題?!?/br>“同一性”概念是由埃里克森首先提出的,屬于他的“八大階段理論”中的其中一個階段的重要話題。該理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強調人在每個階段都有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好了,將獲得某種珍貴的品質,如果解決的不好,則將形成殘留,并持續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同一性”對應的是第五個階段,即人的12至18歲時期,青少年成長到這個階段時,開始將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自己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整合,并產生自己是誰,想成為怎樣的人的初步設想。此階段如果良好度過,人將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認知,并對未來做好準備,即形成良好的同一性。而若未良好度過,則會感到混亂,對未來感到迷茫。“以前的人很少有這種問題,因為社會角色太簡單了,鐵匠的孩子做鐵匠,廚子的孩子做廚師,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誰,將會成為誰,雖然沒什么選擇,但也沒什么困擾?,F在的人就不一樣了……”老黎搖了搖頭道,“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職業,各種膚色的人,媒體每天在都灌輸新的價值觀,孩子們太容易感到混亂了……就說林智超吧,他光知道要讀書,卻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么,既然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那就不讀了,反正那些不讀書的人很多也成材了,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