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 葉氏想了想,同意了明朗的意見,并親自去請韓敬博。韓文富夫婦聽說是陪客,立刻打發韓敬博過來了。 韓敬博是韓文富的四子,今年十五歲了,已經有了童生功名,與鎮上一家木器行老板家的千金定了親。 王存周見韓敬博來了,忙起身相迎,“叔父!” 韓敬博也回禮,“存周來了?!闭麄€平安鎮讀書的小郎君本就不多,這又是親戚,韓敬博自然也認得。 王存周知道韓敬博身上有童生功名,對其很是敬重,外加上明朗,三個讀書郎說起話來也是滔滔不絕。特別是韓敬博,他正摩拳擦掌預備參加院試,等院試過了,就是正經的秀才了。 梅香帶著蘭香在廚房下吃的飯,雖然來的是她的未婚夫,但桌子上不是長輩就是男丁,她一個姑娘家家的,不好上桌吃飯。 吃過了晌午飯之后,韓敬博先回去了,王存周一再相送。 等送走了韓敬博,王存周也要家去了。 葉氏硬拉著梅香一起,跟著明朗把王存周送到大門口。 王存周見梅香低著頭不說話,忍不住又囑咐她,“梅香,近來還是少出些門,就在家里跟著嬸子cao持家務?!?/br> 說完,他又叮囑明朗,“秦先生前幾日還問我你的情況,如今你身上有孝,雖不好去學堂,但在家也不能荒廢了功課?!?/br> 葉氏笑道,“存周果真是懂事了,這樣心細?!?/br> 王存周被葉氏夸得臉也紅了,忙又躬身道,“今兒偏勞嬸子了,我先回去了,嬸子留步?!?/br> 葉氏點點頭,“路上小心些?!?/br> 王存周點頭了,轉身走了。等他拐了個路口,見不到身影了,葉氏才帶著孩子們回了院子,又把大門栓插上,讓孩子們歇個中覺。 梅香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總覺得心里憋屈的很。原來韓敬平在的時候,王存周也時常過來,二人雖然不說多親密,也能和睦相處。那時梅香文靜秀氣,王存周待她和顏悅色的,一口一個meimei,如今見了面就要訓斥她。她又沒捅了老王家的祖墳,怎地總是看她不順眼了? 梅香想了很久,她知道,王存周是個臭講究,他覺得姑娘家家的不該干粗活,不能一個人往外跑,就應該安安靜靜坐在那里繡花做鞋,或者讀書寫字,要出門也必須有男丁陪同。 讀書寫字梅香不反對,她跟著明朗把千字文和三字經都背會了,家常記賬寫單子,都難不倒她??扇缃窦依锊槐纫酝?,她難道還像以前那樣坐在那里當小姐不問事? 梅香迷迷糊糊睡了一會,葉氏就叫她起來了。 葉氏讓梅香在家里看著弟弟meimei,她自己帶了鐵锨往菜園里去了。 梅香仍舊坐在廊下拉鞋底,呼啦啦的聲響里,她的心漸漸平靜下來。 她就是她,她可以為了家人裝文靜,但不會為了裝文靜而委屈家人。王存周的心態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兩個都在變化的人卻希望對方能待自己如初,這本來就是奢望。 可誰都不肯服輸,這中間必定要拉扯許久。 梅香心里想,既然這樣,除了讓我裝大小姐不干活我不答應,別的,我且先讓讓你,阿爹既然挑中了你,我不能讓阿爹失望。但你以后若是太過分,我也不能答應! 作者有話要說: 親親們都復工了嗎?記得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 第22章 磨豆腐各懷心思 清晨,雞叫兩遍的時候,黃茂林起身了。他穿好了衣裳后,自己拿盆去廚房打了半盆水,用毛巾搓了搓臉,綁好了頭發,就往倒座房去了。 黃家豆腐坊占了三間倒座房的位置,黃茂林的父親黃炎夏已經在豆腐坊里忙活開了。 昨兒晚上就下水泡過的豆子這會子已經發起來了,黃炎夏用清水淘了淘,又把磨盤洗干凈了,把毛驢牽了過來,給毛驢吃了些東西后,蒙上毛驢的眼。正準備開始磨豆子時,見大兒子來了。 黃炎夏笑道,“怎地不多睡一會子?!?/br> 黃茂林沒有正面回答黃炎夏的問題,“阿爹起的好早,今兒我要一個人去賣豆腐哩,早起來了一會子?!?/br> 黃炎夏點點頭,“既已經起來了,來給我搭把手,以后慢慢都要學起來?!?/br> 黃茂林高興地點點頭,接過了黃炎夏手里的水瓢。磨豆腐的手藝他也學了個七八成,想要獨自磨出一盤好豆腐,他且還得學著呢。 黃炎夏套好了毛驢之后,往石磨眼里加了些豆子和水,抽了小毛驢一鞭子,小毛驢邁開四條腿開始轉著圈拉磨。 吱呀~吱呀~,小毛驢拉著石磨的上扇以磨臍子為中心一圈一圈不停地轉,黃茂林在黃炎夏的指示下不斷地往石磨上扇的磨眼里加黃豆和清水。 這加多少豆子和水非常講究,水一加多了,做不成豆腐,只有豆漿,水加少了,做得豆腐要么太老,要么直接成了豆腐腦。 泡發了的黃豆從石磨孔里進去后,沿著兩扇磨之間的紋理往外蠕動,在磨齒的作用下被碾成豆渣和豆腐水。有一些大顆粒的豆渣可以用小木鏟鏟起來再次放到磨眼里,磨到一定的細碎程度才能作罷。磨過的豆渣隨著豆汁水一起,沿著磨盤下盤邊緣的開口流進大木桶里。 爺兒兩個一個不停地加黃豆和清水,一個看著小毛驢,不時提點兩句。等公雞又開始叫的時候,黃豆都磨好了。 黃炎夏拉住小毛驢,解掉套子,把毛驢牽到外頭驢棚里去了。 黃茂林把過濾用的架子立好了,過濾用的紗布昨兒已經洗干凈了,紗布四角固定在架子上。不等黃炎夏回來,他自己就把桶里的生豆漿用大瓢舀了倒進紗布兜里,生豆漿透過紗布流進下面的桶里,細碎的豆渣顆粒留在了紗布上。 過濾生豆漿是黃茂林做熟了的,生豆漿都被他倒進鍋里。正在這個時候,黃炎夏的婆娘楊氏進屋了。 這楊氏是黃炎夏的續弦,黃茂林的生母郭氏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沒了。黃炎夏一個人要照看豆腐坊,還要照顧兒子,忙不過來,后續娶了楊氏。楊氏進門后,又給他生了一兒一女。二兒子黃茂源也有十歲了,唯一的女兒淑嫻已經七歲了。 人說天下有三苦,撐船打魚磨豆腐。磨豆腐雖然不用像船夫和漁夫那樣到水里和龍王打交道,但磨豆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要早起。楊氏寶愛自己的兒女,以其年紀尚小為由,未曾讓兩個孩子早起。 原來黃茂林也不用早起,豆腐坊是黃炎夏自己cao持,楊氏有時候給他搭把手。但黃茂林一日大過一日,漸漸知道手藝的重要性,每日不要人督促,自己早起,跟著黃炎夏學習磨豆腐。 這豆腐坊原就是黃炎夏和原配郭氏一起置辦的家業,黃茂林也想把手藝傳給大兒子。 但楊氏的想法自然不一樣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