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把它困在小宅子里不讓它出門。 姜桃想著那也是百姓們的善意,又想著大家估計也就現在熱乎一陣,以后就不會這樣一直喂它了。而且多放它出去走走也好,讓旁人都習慣一下他,就像王氏李氏他們,看著他一點點長大的,并不會怕它,這樣日后雪團兒真的長成大老虎了,也不用因為怕嚇到其他人而行動受限。 但姜桃大大低估了雪團兒的魅力,也低估了它對百姓們的影響。 地震之后百姓們漸漸從災難的陰影走了出來,但有些地方的陰影就是揮之不去的——相傳地龍翻身懲罰的都是罪民。 附近其他縣城的百姓已經因為這個被更遠一些、沒有遭災的地方的人嫌棄了,人也容易被環境影響,連不相信傳言的人都慢慢地被影響,開始懷疑難道自己真的是犯下了什么罪,所以被上天懲罰了嗎? 但是姜桃所在的小縣城里的百姓不一樣,誰要拿著這種說法來說他們,他們立刻會回擊道:“你懂個球??!這就是天災,啥神罰???我們縣城傷亡少,就是因為我們城里有瑞獸,提前察覺到了警示我們了。我們真要有罪,老天還能讓瑞獸來給我們提醒?” 雖然小縣城百姓們還是離不開神神道道的迷信思想,但因為有了雪團兒,總還算是比別的地方的人更清醒一些。 這種說法傳開了,大家伙兒對外的腰桿子硬了,也就全身心投入到新的生產建設中,日子自然比其他受災、百姓積變得消極的地方過得更好了。 這下子一傳十、十傳百的,連附近其他縣城都知道了—— 這地方有瑞獸,不僅保佑他們在地龍翻身這樣的大災里脫險,日子還蒸蒸日上。 還有人特地趕路來見見雪團兒,想給它喂點東西來沾沾福氣的。 但小縣城的百姓不答應啊,你這外地人存不存壞心還兩說呢,再說就算不存壞心,把他們的瑞獸哄走了,去護佑其他地方怎么辦? 他們不讓生人靠近雪團兒,自己還喂得越發起勁了。 以至于后來某天小姜霖早上起床,發現自己的雙肩書包沒了。 書包不值錢,但是姜桃親手做的,而且是他和幾個哥哥都一樣的,他們每個人都很愛惜。 他頓時就急了,在屋里翻找一圈沒找到,只能老老實實地去給姜桃說。 姜桃去他屋子一看,其他東西都沒丟——連書包里的書都在炕上灑落著,獨有那書包不翼而飛了。 她安撫了小姜霖幾句,隨便尋了個布袋子讓他用著,說白日里再給他做個新的。 小姜霖這才委屈巴巴地應了,還特地說:“jiejie記得得和原來做一樣的,我得和哥哥們背一樣的呢!” 姜桃說記下了,把他哄著去衛家上課了。 后來中午的時候雪團兒回來了,叼著小姜霖的書包。 書包里滿滿的都是rou食,還都用油紙仔細包好的,一看就是它這幾天實在是吃不完了,就只好拿袋子去裝。 也不愧是和姜家兄弟一起長大的,連審美都出奇的一致,家里不是沒有其他口袋,可它偏偏拿了小姜霖的那個。當然姜楊和蕭世南的書包也是會帶回家的,不過他們都會放好,不像小姜霖丟三落四地隨便放。 姜桃說了它兩句,但看它耷拉著腦袋怏怏地蹲到角落盤起身子,又心軟起來,下午晌她把小姜霖那個書包洗了晾了,又按著雪團兒的身形縫了一個同樣式、可以固定在它背上的。 姜桃無奈地和黃氏說著雪團兒過去幾個月的作為,又嘆息道:“真是等于多養了個孩子,偏我對著它那烏溜溜的眼睛就也硬不下心腸。本以為大家伙兒也就是喂個幾天,沒想到如今它真成了吃百家飯的。為了這事兒我都不知道出去說過多少次了,偏大家伙兒當面應的好好的,回頭該怎么喂還是怎么喂?!?/br> 黃氏聽得直笑,她沒養過什么寵物的,卻也對雪團兒喜歡的不行。畢竟雪團兒救了她家人在先,又生的那么好看,還格外聰明,想讓人不喜歡都難!她也沒資格說旁人,連她自己每次來姜家都帶著rou干呢。 閑聊了一陣,黃氏收起了笑對姜桃道:“我聽到消息,來年大開恩科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說是這兩個月就要下旨了。你家阿楊是個頂聰明的,因為有孝在身才耽擱了,這回可得好好把握!” 黃氏娘家也是大商戶,消息自然比一般人靈通。而且最早衛常謙已經透露過,前兩天楚鶴榮也特地來說了一回。 姜桃早就重視起來了,當即就點頭道:“謝夫人提醒,我省得的!” 如衛老爺子猜想,和楚、黃兩家收到的消息一般,這年秋天,皇帝下旨開了恩科,奪情天下舉子。 但凡是有科舉資格的學子,都可以下場了! 第111章 幾個月的時間里,京城的局勢又發生了巨變。 承德帝先把宮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處置后,后又尋了理由將福王和德王軟禁起來審問了三個月,又將兩個王府都抄撿了,終于找到了另外兩份遺詔。 更可怕又可笑的是,兩個王府里竟也有先帝的人。 再順藤摸瓜查下去,就發現先帝還留了后手,防著這兩個王爺因無端篡位。 后手復后手,若是從前承德帝知道這些,怕也要是驚得說不出話來??勺源蛱K全告訴他,他幼時遇到的那些人都是承德帝安排的,等于說這整盤計劃是先帝計劃了十數年的,便也沒有那么吃驚了。 后頭牽牽扯扯一大堆人,光是收繳上來的遺詔就堆滿了御書房的龍案。 刑部、大理寺等地方牢房就更別說了,都快人滿為患了。 但承德帝四年前都能那么對沈家了,還清洗過了一遍朝堂,倒也無人敢置喙,只是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有膽子小、年紀大的官員干脆趁機上奏辭官,生怕牽扯進這風波里。 也是在又篩過一遍人之后,朝堂之上頓時多了許多空缺。 若是平時便也罷了,偏承德帝退位在即,不好把這樣的爛攤子甩給蕭玨,才干脆效仿前朝,大開恩科,奪情天下舉子。 這些大動靜自然影響不到姜桃所在的小縣城。 她現在一門心思充當好家長,幫著姜楊備考呢。 來年二月就是縣試,算起來就只有三個多月了。而且縣試只是一個開頭,因為恩科的緣故,若是考的順利的話,姜楊可以一路往上考,一直考到進士。 雖然姜楊是有目共睹的聰明,但科舉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多少有才的學子在科舉中失利,然后一蹶不振。加上這個時代醫療條件有限,運道差一些的得個風寒都能沒命。 更別說姜楊這樣先天比一般人弱一些的,年紀也小,若是按著姜桃想的,等兩三年后他十六了再去考,也就沒這么擔心了。 但這又確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