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
至那些自稱仙人的修仙者們,都沒覺得哪里不對,殺人搶財,在他們看來,就真的如同呼吸一般的自然。 這種自然,才是讓扶阿、讓讀者,覺得真正毛骨悚然的地方。 可怕的不是明面上‘惡’,而是人們對這種‘惡’的習以為常。 但有一點,至少讀者也通過扶阿的視覺,真正確定了,這些所謂的修仙者,肯定不是扶阿要尋找的‘仙’。 而第十一冊的內容,依然是接著第十冊的后續。 開篇就是那兩位被景余殺了的兩個男女的宗門所在,原來這兩人臨死前捏碎了影像石,這是一種大宗門弟子的煉器之物,可以將殺害自己敵人的樣貌傳回宗門。 其他人殺人奪寶,都會留意一下這些大宗門的子弟的影像石,但由于扶阿與景余到底不是這個世界的人,之前的魔修也算不得大宗門所在,根本就沒這方面的準備。 這樣的開局,直接就讓讀者們為扶阿兩人捏一把汗。 而且這還并沒有完! 原來這宗門的人通過傳回來的影像,發現扶阿與景余施展的術法與大多的不同,那種不同之處,不單單是不一樣的修行秘籍可以解釋的。 這完全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修行道路。 宗門的高層自然起了貪婪之意,替自己弟子報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將這種新發現的修行之術搶過來! 這個世界的修行者的貪婪嘴臉,再次清清楚楚的顯露出來。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逃亡與反殺之路。 不僅沒讓這些人得到扶阿修行之法,并且扶阿還得到他們的修行之術。 雖然這些法術并不算高級,但知一斑而窺全豹。 憑借扶阿與景余的天賦,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奧秘。 在李祁的設定里,扶阿與景余的修行之術,直指天地之氣,算是本源之法,能夠容納和解讀其他的法術。 準確來說扶阿兩人之前的世界的修煉,大多都是這樣,將自己的氣息與天地連接,修身、修人、修心,講究內外循壞,平和中正,而這個世界的修行,更強調的是奪天地靈氣,造化自身。 扶阿吸取這個世界的優點,譬如五行之術、飛行之法,又將之改良。 而景余的五行之術卻掌握的一般,只對其中的水之法有著優勢,想想也理解,畢竟景余本身就是海中生物。 第十一冊的后面部分,主要就是在逃亡與反殺之間,兩人時不時的探討一下修行,扶阿甚至將自己解析出來的東西,主動與景余分享。 兩人之間的分享與外界的貪婪形成強烈對比。 兩人真正經歷生死之后,景余才告訴扶阿,他當初從海底遺跡中得到的修煉之術,名為“逍遙游”。 善云雨之術與夢境之法。 第十一冊,就以景余最后對扶阿的坦白結束,讀者們倒是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只是對景余的修煉之術表示了強烈好奇。 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啊…… 什么大夢千年,在夢中推衍世界變遷、坐看滄海桑田。 什么修煉到最后可化為鯤鵬,在海為鯤,展翅為鵬…… 總之聽起來就是很有逼格。 這也只是李祁設定中的一部分,他算是采用了前世有關于鯤鵬的傳說作為靈感,來寫景余的修煉之法。 但人們更多的關注其實還是在新世界本身,以及那個所謂的大宗門之上。 甚至因為這個世界的設定,完善而真實,將人們之前對仙君和界樹之類的疑惑,都轉移了不少。 紛紛開始思考,這個世界究竟是為什么會成為如今這樣? 如果說先前的世界,算是李祁基于大殷的本土文化,然后以此為基礎,去描寫和塑造,那么這個新的世界,就真的算是幾乎全新的世界了。 這其中自然也有李祁本身的考慮。 他最開始寫的時候,就害怕自己寫的過于幻想,脫離了人們接受的限度,導致自己的無人接受,最后失敗遇冷,甚至幾番寫故事設定時,都放棄了自己心中更想要的情形。 但如今的尋仙已經出來了大半年了,真正會看到第十冊、第十一冊的人,其實早就在心底接受了中天馬行空的設定。 李祁當初關于新世界的設定其實有兩種,主線其實都差不多,但力量設定和人文環境卻大有不同,就是想先看看大殷讀者的接受程度如何,再去決定寫哪一種形式。 事實表明大家的接受度還是可以的。 這里面也少不了盧修潔的功勞。 畢竟整天在外面說著哪里哪里不好,硬生生吊起了不少人的逆反心理,對的認可更強烈了。 而現在,盧修潔就在思考這十一冊,他該怎么去評價? 用怎樣的語言,能讓自己最大的獲利,又能讓豐來書肆不真正的有所損失,總之,就是雙方有利。 現在的盧修潔,已經不會像之前那樣,一出,就急沖沖的跑出去宣揚,而是選擇慢慢等待更好的時機。 當然,并不真的只是等待,也要自己創造機會。 只是讓自己顯得不那么急躁,要一切看起來更順其自然一些。 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啊。 盧修潔揉著眉頭,心中感慨。 作者有話要說: 又是職業黑粉在努力的一天啊 ☆、秦祿明的算計 自從與盧修潔相聯系后, 秦祿明就基本上掌握了京城話本市場上, 所有有關的不好評論。 但奇怪的是,近日來關于的言論有些異常暫且不提,很多還上升到了豐來書肆本身。 這種情況本身就很奇怪,在如今的話本市場,就算一本話本本身不好,遭人嫌棄, 但人們集中的目標都是這個話本本身, 很難會將矛頭對準話本身后的書肆。 同樣的, 哪怕話本寫的好,書肆也沒有這本話本本身的贊揚多, 甚至至今都有多數讀者, 并不了解豐來書肆。 而上一次出現這種將話題矛頭對準豐來書肆的時候, 還是當初的蘭雅居一事。 所以……這一次又是哪個同行? 秦祿明敏銳的察覺此事或許與官府放出的民間辦報有關。 因為這兩個月他們積極行動,并且努力爭取的,也就只有這事了! 當初官府放出這一消息時,心動的也不只是豐來書肆,官府那邊要先觀察看看,若是名聲不好, 說不準連給你申請的機會都沒有。 在腦海中一轉,秦祿明甚至都能猜的出,能做這種事的,都是哪些書肆了。 如果是當初的秦祿明或許還不會有這么敏銳,但經驗這種東西, 本就是需要積累的,秦祿明在東家這個位置上做了這么久,又不是一個真的不管事的東家,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