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2
因為到了十一月,就是太子十五歲的生日了,不能再拖。朝臣們也沒忘,特別是太子的老師們,他們在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再次對武帝提起。隨著幾個皇子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太子的老師們不可能不著急。他們希望借由太子出閣,來打消某些人才剛剛升起的希望,把傷害降到最低。太子的競爭對手們更不敢忘這件事,幾乎可以說是寢食難安,日日夜夜想著辦法希望能夠拖延太子出閣的日子。最好這輩子別出,出了也搞砸了。但另外一個問題也來了,那宮人引顧喬去書齋做什么?太多此一舉,畫蛇添足了。“也許還是兩伙人?!?/br>挑撥顧喬的人不知道具體是怎么打算,但目的很顯然就是離間太子與伴讀的關系。而給太子下藥的幕后之人,很可能是本身就有意對太子動手,又知道了第一撥人的動作,才決定將計就計,一箭雙雕。聯想三公主和十皇子的事,對方的目的從沒有變過,那就是挑起兩個皇子之間的矛盾,自己坐收漁利。所以,對方搞事,不怕太子知道,就怕太子不知道。對方就是希望太子能報復得轟轟烈烈。若不是之前十皇子的死,讓太子和顧喬意識到了至少有兩股勢力在角力,他們現在也不會這么快想通這個處處都是矛盾的夜晚。而當他們把做這一切的人從一股勢力看成兩股,那就都說得通了。他們的目的不同,但都是在給太子設套,其中還有一方順便把另外一方也算計了進來,才會讓一切都顯得撲朔迷離,又略顯智障。不過,他們也因此至少知道了一件事。——想要挑撥他和顧喬關系的人,絕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對方應該很好找,畢竟這樣才能如了幕后之人的愿。他可以讓顧喬暫做與他人斗法的樣子,自己私下里排查真兇!這挑撥之人……不做他想,正是大皇子妃。她本來的計劃也不是這樣的,只是在她不明白的情況下,計劃被改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她聽說宮人被抓之后,就急了,一直想辦法想要打聽清楚情況。大皇子妃就是很單純地想要依照大皇子所愿,搞臭太子的名聲。其他伴讀都滑不留手不好下手,她只能把顧喬這個新來的當作突破口。大皇子妃也是知道顧喬的聰明的,制科第一,不好糊弄。所以,她的本意是引顧喬去拿東西,白跑一趟,等第二天顧喬把東西拿給太子,太子表示不認得,然后再一步步引導著顧喬往太子這是在故意耍他的事情上想。她也不怕顧喬在一開始就看出這里有問題,這就是個陽謀,就是為了讓顧喬看出來問題,但模糊了到底是誰做的。顧喬被他心思歹毒的二叔虐待了那么久,對這種事情肯定是心思敏感又纖細的,他絕對受不了重新回到地獄的感覺。一旦顧喬崩潰,他就是最好的突破口了。再借顧喬之口,把她精心炮制的有關于小侯爺之死不是意外而是自殺的謠言傳出去。太子前逼死一個伴讀,后又逼崩潰一個,他還能怎么洗?只能是百口莫辯。殺人誅心,大皇子妃太習慣玩這種心理戰了。她都不需要驚動太子,只用在顧喬身上使勁兒地下功夫,武帝肯定不會去關心顧喬的死活。大皇子妃的算盤挺好,可惜,出師未捷,死在了第一步。最可怕的是,大皇子妃一想,她沒給太子下毒,但有人下了。她雖然沒敢這么大逆不道地想過這種事,但如果太子死了,她自然也是開心的??墒且驗樗胰艘龑ь檰痰呐e動,反而讓顧喬警覺,無心插柳柳成蔭地解了太子被下藥之圍……大皇子妃恨得砸爛了一屋子的東西。當聞道成得知想要挑撥他和顧喬關系的是大皇子兩口子的時候,他竟一點都沒有驚訝的感覺,甚至有了一種“既然是他們,也就放心了”的詭異寬慰。因為這兩口子真的不足為懼。與此同時,顧喬也在思考著該怎么為殿下復仇,這藥不能白吃。比起喜歡把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的倔強太子,顧喬就要神奇得多。他直接把對方有可能是在阻止他出閣的猜測,找人暗示給了善于腦補的武帝。武帝不愿意相信是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孩子下手,但他卻很容易聯想到其他人,好比皇子們的后妃,皇子們的外家,乃至皇子們入朝之后就拉幫結派的近臣。他的孩子是不會出差錯的,錯的只會是那些教壞了他們的人。如果能讓武帝去暗中排查,為他所用,乃至借由此事拔掉其他皇子結黨營私的苗頭,那就太完美了。等武帝來找顧喬說的時候,他依著太子一貫硬剛的思路,給出了太子會給出的答案,聲音沙啞,但已經能說話了:“兒臣想要盡快安排出閣講書一事?!?/br>不是想要阻止他嗎?他偏要再快一倍給對方看!第三十七章第二天一早,周叔辯等七個伴讀就結伴到了無為殿,他們是來探望太子的,已經提前得到了武帝的允許。真正的太子聞道成因為照顧了顧喬一整夜,十二歲略帶余毒殘渣的身體,發來了不堪重負的強烈抗議,現在正在后殿東間的側室小憩。等待他們的只有顧喬版的太子。整座無為殿占地面積極廣,僅前殿便是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關起門來就已是尋常權貴府邸無法比擬的大院了。但這個前殿只是武帝日常用來讀書、辦公、面見大臣乃至禮佛供道的地方,后殿才是武帝正式的寢宮。后殿的五間稍間都是武帝的住所,晚上看心情隨機選擇就寢地點;東西兩堂的耳房則分別是為皇后與太后特意在無為殿備下來的房間,也是各五間,不一定住,但肯定有;寢宮兩側還有十多間矮小的圍房,那是供妃嬪隨侍時臨時居住之所,不固定哪間屬于誰,誰侍寢誰獨自暫用。顧喬也是躺在床上養病窮極無聊,看著輿圖一點點了解到的。武帝把太子就安置在了屬于皇后的后殿東堂,名曰“長生”。“長生堂”這個名字,是在皇后去后才改成這樣的。因為當時群臣不斷上奏,希望武帝能夠另立新后,有人血薦——國不可一日無君,后宮不可一日無主。聞道成聽后怒不可遏,為了惡心前朝后宮這些在皇后尸骨未寒時就已經心大了的歹人,就請旨把皇后生前所有居住過的地方都改了統一的名字——長生。“早登極樂,永享長生”的“長生”,這是大啟的喪葬習俗里一般都會刻在棺材兩側的話。也是年幼的太子,親手一筆一劃刻在他母后棺槨上的話。聞道成的意思很明顯了,你們不是迫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