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
家漸漸都聽說了。 自然而然的,吳勉也明白了月牙兒的心意,歡喜的讀了一夜的書。 他如今考中了案首,得以成為府學的廩生。不僅可以免役免糧、見官不拜,每月官府還會補貼他些錢糧。再加上吳勉是案首的消息一傳出去,就有書局的老板帶著錢上門,請他將這次應試的文章默下來,編輯成書,以作后來考生的參考資料。是以他如今可以專心念書,不必再為生計奔波。 今年的案首只十五歲,消息傳出去,媒人們更是蠢蠢欲動??烧l知這吳家的大門,竟然是敲不開的。就連一個媒婆帶著女方九擔嫁妝來說親,吳家也是一概謝絕,說是已經定了親。 這事頗叫街坊議論了幾天,然而杏花巷要辦燈節的消息一出,附近幾條街巷的飯后閑談全變成了燈節。 在家門口的燈節,多新鮮呀! 人們從杏花巷路口過,能見到一左一右,拉著兩幅大紅布。左邊的那副,用極顯眼的大字寫著杏花燈會何時開張的字樣;右邊的那副口氣更大,寫的是“金陵美食節”。只要眼睛沒瞎,一準看得清楚、明白。 除了杏花館,在杏花巷擺攤的小販們也紛紛掛出了海報,說美食節那日必定優惠。整條杏花巷,都是過年一樣的熱鬧。 杏花館還推出了一款紙扇,很漂亮,寫著杏花燈會的大字。在長樂街、秦淮河……日日都發放。 雖說已經到了秋天,扇子不是什么必需品,可架不住人家免費送啊。于是人人去搶去爭,一家只能拿一把扇子,可若是拉了一戶親戚來,可以拿兩把! 杏花館的蕭老板要在杏花巷辦燈會的消息,更一陣風一樣,刮過金陵人家的屋檐。沒用半個月,幾乎全城都聽說了杏花巷要辦燈會和美食節的消息。 “聽說蕭老板訂了一整條街的花燈呢,真是大手筆?!?/br> “杏花巷的那些小攤子前都貼了畫,說燈節那天有大優惠?!?/br> “娘,我要去吃點心我要去吃!” “小孩子別插嘴。會帶你去的,別哭啊?!?/br> “聽說杏花館還免費送糖呢!只有先到的五十個人有?!?/br> “呦,那我得一大早就過去排隊去?!?/br> 女人孩子們談花燈、談便宜的點心。男人們卻在談其他的。 “聽說了嗎?燈節那天,二十四橋的柳見青會在杏花館獻舞!” “還有那唱昆曲的蘇永,說也會來?!?/br> “那我一定得早早去占位置。那天杏花館開業,我就聽了個尾巴,全錯過了!” “這是真的嗎?杏花館我又不是沒去過,他們那里有那么大的臺子唱戲?” “你沒瞧見杏花巷靠近水邊,搭了一個高臺嗎?那就是戲臺子。我看人家宣傳單上寫著,每月都有免費的戲看呢!” “照你這么說,不就成了一個集會了嗎?” “誰說不是呢!要不是杏花館的蕭老板牽頭,咱們要跑好遠才能看這熱鬧?!?/br> “要我說,是我們這里風水好,要不怎么越來越興旺了呢?今年的案首,也住在咱們這一片呢。那些在杏花巷擺攤的,生意也越發的好?聽說那新開的燕云樓都賺了好多錢?!?/br> “說起這個我就來氣。娘希匹,我隔壁那個賣糖畫的,早早的在杏花館前租了棚子,這些天賺得銅滿缽滿。這又開燈會,我怕他回家的時候,牙都給笑掉了!” “就是,老子要有錢,現在就在杏花巷買一處屋做買賣了,鐵定不賠錢?!?/br> 傳言紛紛鬧鬧,有的人說的天花亂墜,那描繪的燈節盛景聽得簡直不像真的,倒像仙宮酒宴一樣。 月牙兒回到杏花館時,店里已經打烊了。伍嫂迎上來,小聲稟告道:“姑娘吩咐的宣傳,都辦好了。如今你走在這四五條街,隨便打聽打聽,都知道咱們杏花巷要辦燈會?!?/br> “很好?!痹卵纼阂娝碱^微皺,問:“怎么事辦好了?看你的模樣卻不開心?” 伍嫂擰著眉,說:“姑娘這花錢的手筆委實太大了些。今天我把那袋銀子給人時,心都要碎了。哪有這樣過日子的?” “這不是過日子?!痹卵纼汉纫豢谒?,拿過撲扇給自己扇風:“這是必要的投資?!?/br> 什么投資呢,不就是變著法子的撒錢嗎?伍嫂心疼錢,又不好駁她的話,只陰沉著一張臉。 月牙兒說:“別擔心了,伍嫂?;ǔ鋈サ腻X總能成倍回來的?!?/br> 廚簾一動,六斤端著一個托盤過來,擺在桌上:“怕姑娘餓著,簡單的做了一碗云吞面?!?/br> “我是真的餓?!痹卵纼撼鹂曜?,深深吸了一口氣:“真香啊,你放了芝麻油?!?/br> 云吞面做起來的確快,材料都是現成的,小云吞肥三瘦七,汁水充盈,一口能吃兩個。面是今日店里做的,很筋道,咬起來彈彈的。一口云吞一口面,再喝一勺高湯,整個人都舒坦了。 伍嫂擦好桌子,抬頭見她吃得急,問:“姑娘沒用晚膳?!?/br> “何止是晚膳?!痹卵纼阂Я税雮€云吞,口齒含糊:“我連一頓正經的中午飯都沒吃。上午光盯著他們在秦淮河邊搞宣傳,下午又去見柳見青。她那里你是知道的,晚上連一點油腥都沒有?!?/br> 伍嫂聞言,又給她泡了一碗蛋湯水:“姑娘也該歇一歇?!?/br> “還沒到歇息的時候呢?!痹卵纼禾ь^笑笑。 “對了,”伍嫂想起一事,轉身去拿賬本:“按照姑娘吩咐的,來這里存錢的人、數目都記下了。不僅是杏花巷的街坊,還有許多附近的人來存錢呢?!?/br> 伍嫂不認識幾個字,所幸月牙兒教給她的這一套記賬方法,只要認識數就差不多了。 “辛苦了,做的很好?!?/br> 月牙兒一邊吃云吞面,一邊翻動著賬本看。 六斤倚在桌兒上,對她說:“姑娘,咱們以后真要月月唱戲嗎?” “逢八的日子會有戲唱?!?/br> “可是……這樣好貴啊?!?/br> 月牙兒捧起碗咕嚕嚕喝湯,吃完了才道:“還好啦。李知府也覺得這個點子好,給了一些補貼,何況我也沒打算請有名的戲班子唱戲?!?/br> 戲臺這東西,本就是用來帶動人氣的。之所以逢八唱戲,是為了使人們有個概念,所以每月都會聚集在杏花巷這里。就像元宵節的夫子廟一樣。月牙兒原本的盤算,其實是想將這個戲臺做成類似于“廣場舞”的概念,組織票友上臺演出,既便宜又熱鬧。 辦燈會、為小攤販提供棚子也是同樣的道理,是為了將杏花巷的名氣打出去。名氣一大,人就多;人一多,商家就來;商家多,人更多。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習慣。 如今,人們提到買家具就會想到西河街。月牙兒想要的,是在將來的某一日,人們一提起金陵美食,就會想起杏花巷。來到杏花巷,就不可能忽然杏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