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8
頻點頭, 曾經郁結在心中的那團困惑、不忿的郁結之氣,竟然漸漸消散了不少。 一時的名聲, 不必去爭搶,總歸是要蓋棺定論的,如果強行去爭搶,只能敗壞了自己的名聲, 而后世的名聲,關乎到世人,對這個人最終的評價,卻是不能失去的。 所以,君子對后世名聲的在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卻并不是去強求,而是要在世時,做到德行高尚統一,真正為世人所認可和推崇,這樣,死后好的名聲,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文章后面,還進一步論述了,孔圣人自己就是這樣做的,用事實說明了,孔子雖然也擔憂自己后世的名聲,卻并沒有拘泥于名聲,受此所累,而是做好自己當下的事情,功過是非,都留給后世的人,去評價。 而正因為他已經做得知行合一,所以即使他自己沒有去爭搶,后世的人還是會衷心的稱頌他,反而那些在世時,就執著于名聲,舍本逐末之人,留給后世的名聲,卻大多會被說為沽名釣譽之輩。 整篇文章,扎實大氣,立意高遠,不拘泥于題面之意,反而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實在是太合殷志修的心意了,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般,讓他看完后,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他在淮安府,已經連任兩屆了,年年政績考評,俱是優秀,可是,就因為他放不下讀書人的面子,放不下身段,不好意思像其他人那樣,阿諛奉承,巴結上頭的人,所以竟一直不能升遷。 跟他同期考中進士之人,政績考核,沒有他優秀的,也大部分,都或升了職,或調了更好的任,眼見著,再過幾年,他就再無法跟人家相比,換成誰,都不可能不急。 然而,一個人的性格,卻不是能夠輕易改變的,殷志修為此,沒少煩惱過,都幾乎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心結了,所以,他才會下意識的,出了這個題目。 而讓他沒有想到的卻是,竟然真的有人,可以解開他的心結,讓他看完后,茅塞頓開! 既然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那就將它發揚光大到極致,總會有人看到自己的優秀,即使現在,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后世人也會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評價,反而比勉強自己,去阿諛奉承巴結上司,最終落得個沽名釣譽之輩的名聲,要強上百倍! “寫的好!”殷志修越想,心情越好,情難自禁的贊了一聲后,眼光不由得向考卷上的名字,看了過去。 竟然是他!殷志修的腦海里,浮現出那天晚上,跟在世子霍榮昊身后,在皎潔的月光下徐徐而來,周身的氣度,不輸世子的賀書淵的身影來。 “府臺大人!”就在他晃神之間,身邊幾個負責閱卷之人,見他一副十分欣賞這幅考卷的模樣,忙又伸手遞上了一張考卷道:“我等私以為,雖然您手中拿的考卷,也是上佳之作,但相比之下,還是這張卷子,在文風上,要更勝一籌?!?/br> 雖然十分喜歡自己手上的這張考卷,但是,作為府試的主考官,他還是要尊重負責閱卷之人的意見的,因此,殷志修聞言,倒也十分從善如流的,放下了手中的試卷,伸手接過了閱卷官遞上來的那張卷子。 咋看上去,這張卷子,確實寫的不錯,辭藻華麗,佳句頻出,是時下文人sao客們,十分推崇的那種文章,讓人一見驚艷。 殷志修的眼光掃過卷紙上的名字,果然,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在清河縣坊間,十分有名,有神童之稱的程文奕。 雖然,府試有考卷糊名的規定,可是,當閱卷官閱完全部卷子,選出幾張優秀的考卷,呈到知府大人面前,最終決定名次的時候,是要把糊名去掉的。 畢竟,府試最終的結果,是代表著一府的臉面,在文章做得差不多的情況下,最終的排名,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殷志修也明白,閱卷官們的心思,可是,越往下看,殷志修的眉頭,卻越皺的緊,因為再華麗的文風,也阻擋不了這篇文章立意的低下。 什么叫,孔圣人都說名聲十分的重要,所以,不要等后世,名聲不顯時,再去后悔在世時,沒有全力去塑造自己的名聲? “這篇文章確實是辭藻華麗,文風飄逸,讓人一見,便覺是上佳之作,不像剛才那篇文章,扎實大氣,乍看起來,沒有那么的驚艷,可是,諸位有仔細品評過這篇文章的內容嗎?”殷志修放下手里的考卷,視線在五個閱卷官身上,一一掃過,嘴里雖然說得還算客氣,可是,眼中卻有種淡淡的譴責之意。 “回大人,我等自然是認真品評過文章,才得出的結論!”幾個負責閱卷之人,雖是知府殷志修的下屬,但也俱是讀書之人,有那個時代讀書人的風骨,此時,被知府大人質疑做學問的態度和職業cao守,自然心中不滿,就算礙于官職不能明說,但話回的,卻是頗為硬氣。 況且,等到將來揭榜之時,是要將府試前十名的考卷,貼到府衙外,讓大家觀摩的,這也是變相的監督,到時候,案首的文章,不能服眾,那些讀書人鬧起來,可就是自己這些閱卷之人的責任了,誰也擔不起科舉作弊的罪名! 所以,即使官職低于知府大人,幾個負責閱卷之人,還是十分堅持自己的看法。 而雖然按照規定,能夠自己一句話,就確定府試名次的知府殷志修,也同樣基于上述原因,不能執意不聽,閱卷之人的意見,獨自武斷,否則將來一旦鬧起來,即使他是知府,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因此,殷志修只能耐著性子說到:“照這篇文章的意思,孔圣人是因為擔憂自己后世的名聲,才在在世時積極的塑造去自己的名聲?!?/br> 幾個負責閱卷之人,看著他,點了點頭,心中暗道:“就是這樣啊,有什么不對嗎?” 殷志修微微嘆口氣,也同時在心中暗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嘴里,卻還是不得不解釋到:“難道孔圣人在世時,做的那些事情,都是為了讓自己后世有個好名聲,才去做的?” 他看著幾人,搖了搖頭,接著大義凜然,神情不屑的說到:“只有那些沽名釣譽之輩,才會去竭力的追求名聲,圣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圣人,是因為,他們雖然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是卻不會將自己,拘泥于名聲之中,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規范自己的言行,至于后世的名聲,就交給后世之人,自己去評判?!?/br> 幾個人被他說得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暗自納悶。 聽起來,殷大人說得好像有些道理,孔圣人肯定不是那等沽名釣譽之人,可是,這句話,明明是孔圣人自己說的,他說這句話的意思,難道不就是在擔憂自己死后的名聲么? 而且程文奕這篇考卷,從表面上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