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書迷正在閱讀:年花(H)、如果那天可以重來、獻給雙重人格、毒奶了影帝后發現我竟是白月光[娛樂圈]、我被惡龍寵上天、男朋友是醋壇子怎么辦[快穿]、夏季八寫、我總能看見奇怪的文字、建國后修士不給飛升、紅娘鬼生
作者:ranana文案虛構的鎮子。主角:小刀,小曲。第1章小刀二十歲,大眼睛,薄嘴唇,白皮膚,長得很好看,在惠州白紗鎮的明星發廊和鄒師傅學理發。鄒師傅五十五,鄒太太三十二,膝下無子,養了三條狗,分別叫大毛,小毛,和小毛毛。大家都以為小刀是鄒師傅的養子。可是,小刀不是。小刀只是個學徒。他十六歲的時候經福利院院長介紹,來到鄒師傅這里,頭一個月,他跟著鄒太太,掃地,抹桌,疊毛巾,遛狗,殺雞宰魚,提菜籃;第二個月,他還是跟著鄒太太,掃地,抹桌,疊毛巾,修水管,修電吹風,修椅子,為了方便小刀爬上爬下修天線,修空調外機,鄒太太特意買了架梯子,還給他置辦了個有二十個不同螺絲頭型的工具箱;到了第三個月,鄒太太來教他怎么往洗發水里摳水,怎么往護發素里摻油,怎么把淘寶上五十塊一箱的三無染發劑加進同樣五十塊一箱的染發劑外包裝盒里,這些外包裝盒上全是些黃皮膚的俊男靚女和小刀看不懂的,各種形狀的字。鄒太太有時會教他認字,說,這個嘛,是日本字,這個是韓國字,這個嘛,泰國的,哎呀小刀,我看這個女的估計是人妖。人妖發模!小刀聽了,笑了笑。鄒太太突然就板起了臉孔,質問小刀:“這有啥好笑的?”小刀眨眨眼睛,鄒太太唉聲嘆氣,看看那個疑似人妖的發模,扔開了這些泰文包裝盒,在墊在地上,沾了些黏糊糊的染發劑的舊報紙上擦了擦手,說:“人妖也蠻辛苦的?!?/br>小刀又笑了笑,鄒太太哼了聲,瞥了眼報紙上的新聞標題:驚爆!官二代夜店買春,同性艷照、視頻遭人曝光!還不止一版上寫了這個故事,娛樂版八卦不完,就續到社會版上繼續討論,鄒太太皺鼻子皺臉的,扯了些養生版面的報紙過來,蓋在那報紙上,把那些泰文包裝盒撿了回來,堆在膝蓋上,也笑了笑。鄒太太和小刀置氣,沒有一次超過三分鐘。也許這和小刀的笑容頗具感染力有點關系。每天下午,三五成群來理發店閑坐的師奶們總喜歡小刀長,小刀短地拉著他吹水,他對她們笑一笑,她們就很開心,愈聊興致愈高,有的講,我那個仔如何如何,有的說,我那個女如何如何,拍拖對象如何如何,好像比小刀矮一點,皮膚黑一點,過年的時候帶回來過一次,電話里聽見過一回聲音,中意食什么呢?不挑食的,做什么都吃,有一點很好,吃飯的時候不看手機,人好老實,話不多,很安靜,不吵。鎮上見不到什么年輕人。大家的仔和女、仔女的拍拖對象都在外頭打工,有的已經有了下一代了,正在送他們回來的路上,有的急急忙忙的,正在白班夜班和電子游戲的間隙孕育下一代。周末的時候,發廊里生意會多一些,整條商業街上也會更熱鬧一些,鎮上有間衛校,周末放假,在那里讀書的女孩子們會結伴來做頭發,她們看到小刀,起先是不笑的,只是看他幾眼,再互相看看,再低頭刷刷手機,等到小刀給她們中的一個人洗頭的時候,她們又偷看小刀,湊在一起,咯咯地笑。發廊的主要客戶群其實是上了年紀的男人——也是小鎮人口的最主要組成部分,白發斑斑,抽煙,牙齒蠟黃,口氣很重,臉上的皺紋很多,尤其是額頭上的紋路,仿佛板斧刻上去的,他們總像在憂慮著什么,挑剔著什么,但其實他們什么都不挑,也從不和鄒師傅講價,二十文,只要讓他們享受到一點熱情的招待,一點太陽xue和頭皮按摩,再一點鄒師傅對他們所說的任何話題,任何觀點的附和,他們一個個就都是回頭客了。鄒師傅的話也不多,來了男的客人,他只問一個問題:剃短點吧?男客人在等候時沉默了十多分鐘,小刀給他洗頭時,他們一塊兒不聲不響地聽了五分鐘流水聲,聽到鄒師傅的問題,他點了點頭,鄒師傅也點頭,手里的電推子嗡嗡地響,男人滔滔不絕。對女性客人,鄒師傅問得要詳細許多,是要燙呢還是要染呢,還是修短一點,打薄一點。燙好了,染完了,修好了,打理好了,重新洗一遍,用電吹風吹干,師奶挑三揀四,鄒師傅,這個長度和我說的不一樣呀,女孩子也不情不愿地,這個顏色怎么和包裝上印出來得不一樣啊,鄒師傅,哎呀,怎么聞上去還有點花生油的味道???鄒師傅對小刀使個眼色,小刀在鏡子里對這些師奶,這些女孩兒笑一笑,豎豎拇指。鄒太太閑閑地經過,滿臉堆笑,眼睛忽而睜得老大,聒噪地贊美一通,哎呀陳太,哎呀小顧,看到的人都會覺得好看的!下次再見哦。小刀在發廊一待就是四年。十八歲的時候,小刀離開了福利院,鄒師傅把發廊樓上的鴿子間整理了出來,小刀住了進去。他每個月交三百房租給鄒師傅,鄒太太每個月發他八百人工。小刀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多,早飯他自己吃,豆漿油條或者一碗面條,一碟腸粉,只要是熱乎乎的東西就可以了;午飯,他和鄒師傅,鄒太太一起吃,鄒太太在發廊后面搭出來的小灶間里煮飯,她的手藝不怎么樣,只會做大鍋燉菜,雞rou蘑菇,白菜豬rou粉條,米飯用砂鍋煮,省電,倒是燒得噴噴香,鄒師傅喜歡燒焦的鍋巴,上下牙齒磕鍋巴,嘎嘣嘎嘣地響。他們吃的米都是從東北寄過來的,據說鄒太太的老家在那里;晚飯,偶爾他們一起吃,偶爾小刀自己出去吃,偶爾他啃面包,嚼餅干,吃水果。他最愛吃的水果是番茄。至于穿著打扮,小刀也不挑剔,他有兩套雪白的制服,在發廊待著時就穿著,胸口繡著“明星發廊”四個字,是鄒太太的手工。她參加過三個月的老年大學的刺繡班,學校一開始只招退休老人,但用學校cao場種菜的老人家比上課的人多多了,便放寬了政策,只要對課程感興趣的,都能去上課。有一陣子,鄒太太刺繡班上的班長經常來店里理發,班長四十多,老公在西街開雜貨鋪,有五個女兒,都在東莞打工,前些年班長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成日在家繡枕套補貼家用,后來她的五個女兒陸陸續續給她生了三個外孫,班長不知怎么在家待不住了,走東家,串西家,見到誰的小孩兒都喜歡哄哄,看到哪家太太都喜歡去拉拉家常。班長總愛用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和鄒太太攀談,冬天到了,她說,鄒太,你給先生煲海馬湯補補身體啦,你們那邊是不太講究的啦,廣東這邊講這個的啦,食補啦,春天時就說,外頭到處都是采蜜的蜜蜂了呀,立夏了,她熱心地關照鄒師傅,榴蓮少吃點啦,好鬼熱氣的哦,火氣太旺沒什么好處的啦,大家畢竟不是年輕人了,哦。班長還總愛問鄒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