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2
子,索性直接挑明了問:“那你覺得這樁婚事如何?” 萬萬不曾想到的是,雙桃吸口氣后,深深一叩首,極其誠懇而認真:“還請夫人責罰。您定下的婚事極好,婢子不能更滿意,只是莊子很遠,婢子憂慮之后就沒有機會多侍奉您了?!?/br> 崔姑母這下倒是真的有點震驚,完全沒想到她改主意改的這么快,原還以為會好好撕擄一番呢。 看來雙桃在自己身邊養了這么些年,到底還是和她那個不成器的娘不一樣,是一個曉得請事理的。估計哭過鬧過之后,也明白阿鋤他不是個良配了。 于是她態度也軟下來,“這都不妨事。都是在我身邊長大的,你們過得好,我就放心了?!?/br> 對著崔姑母沖著自己輕擺的手,雙桃動作一頓,然后膝行過去,將自己的頭輕輕搭在對方的膝蓋上,細著聲音叫過一聲“夫人?!?/br> 久違的,兩個人關系緩和不少,甚至雙桃還“改邪歸正”,經常留在內室里服侍崔姑母起居、用藥。 好像一切都在向正常而美好的軌道駛去。 除了雙桃欠著阿笙的銀子,現在還沒還。 作者有話要說: 雖然,這是一篇古言。 ☆、都言落子無悔 芭蕉葉都掩蓋過更夫敲竹梆子聲響之際, 便是晚秋時分。 也許是換季的時候不小心吹了風, 一向身子孱弱的崔姑母又病倒了。 崔姑母因為身子不是特別康健, 經常會外感風寒或者風熱暑濕,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沒覺得是件大事。 縱然是這次崔姑母臥在病床上的時間增長, 所有人也只當是前段時間她心情郁郁導致的病情嚴重,何況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抽絲。 崔姑母上了年紀, 所以這病才會痊愈的這樣慢。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 崔姑母的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愈發嚴重, 崔大夫人來探望的時候,都特意在叮嚀她,別再為從前的煩心事勞動心神。 唯有李四老爺李垂文卻莫名覺得,這崔姑母生病的事情是因他而起, 在外面當自己的風流韻事傳播不說, 還不請自來。 連請帖都沒有, 也不知道怎么跑進的崔府, 反正李垂文是得意洋洋地跑到崔姑母院落里,說什么“如若康復, 還是愿意在院里給她留一個位置”這種話。最后在阿笙指示之下, 被仆婦們拿掃帚給灰溜溜地打出門了。 然而不消說李冶勇登門好多次來探訪,就連李垂文的如夫人都攜禮上門,左一句“好夫人”又一句“受苦了”垂淚安慰。 可惜崔姑母的病情卻是一點都沒見好, 是日漸消瘦,眼見著真的被病痛熬的只剩下一把骨頭。 她們這些崔姑母的身邊大丫鬟更是不用提,雙桃不僅不再和阿鋤在馬廄私會,甚至卷著席子睡在了崔姑母的內室里,這回是徹底住下了,端茶倒水、揉肩捏腿一應俱全,細致的不能再細致。 不僅如此,每當阿笙表示來替一替她時,雙桃還含著眼淚婉拒道:“我馬上就要嫁人了,而且還不是在涿郡。從此山高路遠,怕是再也見不到夫人了。就讓我趁此機會,最后盡一盡孝心吧?!?/br> 雙桃都這樣說,阿笙也不好再攔著,只能將其他諸如取膳食、從藥堂取藥、熬藥的跑腿事情包圓,最后不僅沒趁著秋天貼一層秋膘,因著每日來回奔走,竟然還清減了一圈。 饒是如此,崔姑母的身體情況依然是每況愈下,沉睡的時間越來越長,便是醒著也只能說一會子話,就又會力竭而陷入久眠。 明面上大家都沒有說,不過背地里全都在念叨:這位怕是真的大限將至,就快要行將就木了。 這日惠風和暢,虹銷雨霽,連崔姑母都因著今日天氣好,醒著的時間比以往長了不少,還擺擺手讓雙桃離開屋子,輕聲叫阿笙到她跟前來敘了兩句私密的話。 “若是我這次沒撐過去……” 一聽這個開頭,阿笙登時就急了,可還不等她說什么,崔姑母好像就早有預料般,摸過她細而軟的發絲,“你先聽我說完?!?/br> 崔姑母含著顆蜜餞,聲音也有點含糊的不清楚,像是在夢囈般:“我自己的身體我清楚,便是沒有這場病,恐怕也撐不得太久。那醫師說得對,我就是有心結,便是過了這么長時間,我也難以釋懷。漂亮話誰都會說,可是人要是真的能做到這么清醒、萬事不掛懷,甚至俯仰無愧的話,還叫什么人呢?” 她幽幽道:“人啊,是真的會變的。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光明磊落,從不曾做虧心事??墒乾F在年紀大了再回頭想想,我真的有那樣溫良恭儉讓嗎?自詡是在濟弱扶傾,是否反而是慷他人之慨呢?” 然而崔姑母只提了這么一嘴,好像沒什么別的涵義,只是對阿笙規勸道:“你也知道我的情況,以博陵崔氏嫡長女的身份,風風光光嫁到合兩姓之好的李家,十里紅妝。當時送嫁的場面便是說成萬人空巷也不為過,不知道多少女郎艷羨,可到頭來不過是無子被休的凄涼場面。我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只是一個令娘家人蒙羞、讓他們提到的時候頭都抬不起來的累贅?!?/br> “所以,”崔姑母最近很少說這樣一長串話,靜靜喘了兩口氣,才接著道,“阿笙,你一定不要學我。侍奉婆姑、勤儉持家,對夫主溫言相待是出嫁的新婦一定需得做到的事,便是他做了什么對不住你的事情,你也要寬宥原諒。就算再委屈再難過,也不要輕言發泄出來,在心里默默忍耐。等你熬到年紀大了,若是夫主或兒子有出息,你也被封為一個老太君,那時候好日子就來了?!?/br> 講到了這里,崔姑母緊緊鉗住阿笙的手腕,牢牢注視著她:“你須得記著,一定要有自己的兒子。若是生不出來,就從人牙子手里買一個替你生。待到生出來之后,去母留子,在這件事上,萬萬不可有不需要的仁慈之心。我就是在此道上聽信了崔大夫人的話,非得執著于要一個從自己肚子里面爬出來的,結果吃了大虧,現在已是悔之晚矣。便是這孩子與你不親近,你也是他的嫡母。礙于孝道,他必然會好好尊敬你?!?/br> “你記住了嗎?”崔姑母咬著牙,似乎是把生命最后的力氣都燃燒,用在說出這一番話上,“一定要有一個兒子?!?/br> 然后崔姑母就卸了力,好像已經心滿意足了,她還有心回憶起舊事來,“那時候我歲數小,躲在屏風后面,悄悄看著李家這個男郞,很是木訥,口齒也不甚清楚。父親問什么話,都要猶豫好久才敢回答,還一直拿帕子擦汗。父母說這人膽子太小,恐怕難成大業,但我覺得不要緊,他能一心對我好就成。后來私底下相看的時候,他一雙眼睛都看得直了,說必然會永遠愛重我、對我好的。我的丫鬟全笑出了聲,但我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