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2
書迷正在閱讀:你佛慈悲還酷[重生]、我家偶像畫風清奇、遇見之后、成為女神的幾百個日日夜夜、表弟不好養、水鬼、普通人、斷更三年的大神他更新了、私房小廚、錢錢
大臣湊上去推的推摸的摸:“這個也太霸道了,皇上從哪兒換來的?叫什么?” “這是細綿土?!?/br> 這不是關鍵,關鍵在于:“皇上換了多少?” “朕許了煤炭,換了他們燒制細綿土的方法,用什么材料怎么配比怎么燒都寫得清清楚楚的,準備好東西建起廠子隨時可以燒?!?/br> 這個囤積石灰石尋找合適的坦泥選址建廠的事最終落到了工部尚書頭上。 也沒毛病,工程項目是他們管的。 以前工部在六部之中地位不算高,工業要發展,他們的分量就要重起來了。 不過梁國還早,這才一個水泥,橡膠還在折騰呢。 把建廠的事安排下去之后,裴乾認真想了皇后說的那個,要穩農業還要搞工業現在的人手確實不夠用啊。 但是梁國和秦國不一樣。 秦國是把之前的清萊王室推翻了,既然都推翻了自然可以全盤否定他們,在這基礎上搞新的東西不算難。 梁國這邊難度是那邊的好多倍。 不管怎么想,直接提通過的可能性都沒有,感覺上只能反過來,先建廠,給他們發現人手不夠再提出解放女性雇傭女工。 裴乾還打算運煤的時候讓大臣一起去,過去看看。 他們得親眼看過才知道那也不是洪水猛獸,都看到女人的能力和貢獻了有些東西才會容易一些。生推只會引起激烈對抗,那不行啊。 裴乾斟酌這些的時候,打著進翡翠原石口號的商人沒買多少翡翠原石,反而進了一大堆秦國商品回來,其中就有他們絞盡腦汁才搞到的膠鞋雨鞋,還有價格便宜很多的棉布和帆布。 布匹帶來的震動還不算大,那個鞋子真是只要拿出來必定引起圍觀,炒到原價的五倍十倍了都還有人要,還有很多人跟他們打聽這是從哪兒來的? 有人問起,這些人就挑著撿著說了些。 都說本來只是去看玉料,沒想到在那邊看到這樣的好東西,又說秦國和以前的清萊國真是不一樣了,大大的不一樣了,現在那些人吃的穿的都好了挺多,尤其是穿的。以前很多穿麻布衫還是反復打補丁的,這次過去好多都是一身新棉布衣裳,原先的舊衣裳他們做工才穿。 講的人唾沫橫飛,聽的人一頭霧水。 “那不就是巴掌大一個小國,有這么好?” “反正比你們想的好,不信自己去看。都說秦國那邊三五年必定崩盤,肯定要退回去,我這次去看了,崩不了,人家好著呢!他們那個陛下有魄力,還有那個女親王,比咱大梁那些親王更有本事,你看到這些都是她推舉的人才搞出來的,人家在秦國威信高的很,我還聽說胡國那個二王子之前帶人過去,對這個女親王一見鐘情,想擠掉她原配的王妃嫁給她!” 從秦國回來這個商人賣力在吹,接著他就被人吐槽了。 “前半截還像,后面越說越離譜?!?/br> “胡國怎么說也是草原霸主,他們家王子不去爭位竟然想把自己嫁了?你從哪兒聽來的?這也太假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胡王:你說對了,假的,都是假的!我兒子不嫁人,這輩子都不可能嫁人,死心吧他們! 嬴政:也沒人惦記你那個傻兒子,醒醒吧,天亮了。 ☆、二四一: 梁國強盛了太久,直到最近裴乾才感受到他大舅哥帶來的壓力, 南邊發展太快了, 原先他只要守好江山就能被后世稱頌,最近他感覺, 假如在自己手中梁國落后了,成了必須要看別人臉色才能生存的國家, 就算前面二十年他做得再好,后人也不會夸他。 當皇帝的已經坐擁江山,他們在乎的就是這些虛名。 因為這,裴乾不得不擰擰自己的性子,他本來是守業型的, 現在得主動出擊,緊跟秦國的步伐把工業搞起來, 讓大梁能夠一直強盛下去。 重壓之下,人要么奮進要么崩潰。 裴乾之前雖然磨磨嘰嘰耽誤了些功夫,親眼見過南邊的情況之后, 他警惕起來了, 他把細綿土和橡膠的重要性提了起來, 又加大了采煤的力度, 和秦國的約定是從明年起, 明年他就要送去第一批煤,到時候他必須要派幾個說話有分量的大臣同去,讓他們好好看看。 到明年,秦國應該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吧。 裴乾忙起來, 進后宮的次數就越發少了,得虧馮念現在管的事也多,才無所謂他是不是過來。 為了趕上這個冬天將毛衣賣一些出去,馮念隔天就要去看看那邊的進度,工資和獎金雙管齊下,毛衣工人將效率提到最高,終于在京城開始轉涼的時候,朝廷發布告示在國內招了個同外面做生意的大商人,由他代理,將這批手織毛衣和別的貨一起賣到需要的地方。 這個商人當然是經過考驗的,是馮念那邊技能的考驗。 人品端直,心懷國家,可以信任。 這人效率也真的高,入冬之后,馮念適才自掏腰包買了幾件毛衣回去,剛給兩個崽子穿上,他差不多也趕到北方了。 之前的膠鞋因為看起來不是很上檔次,就算好穿有些也不樂意買,還有些買個稀奇拿回去放著。 這個毛衣不一樣。 雖然這一批都是平針織的,也還是好看,還是稀奇。毛衣這東西,單穿漏風,但要是外面穿上不透風的棉襖,那就暖和的很了。 這時候不流行緊身穿法,其他衣裳穿著不服帖,也沒那么暖。 毛衣有彈性,能把人捂住,冬天特別冷的那些地方穿一件甚至兩件,再裹過棉襖或者皮襖子,都不用烤火,就很舒服。 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經歷一樣的事。 最早嫌貴,不好賣。 有不差錢的買個新鮮回去一穿,好家伙!這也忒安逸,只要有人試過好,回頭客說來就來?;仡^客都來了其他人還不知道這是好東西嗎?有余錢的跟著就來。 毛衣這東西賣得貴啊,全毛外加手工織的,它的定價比膠鞋貴好多倍。 可買得起的本就是家中富裕的,家中富裕的真不在乎這點,手織毛衣的利潤真是很高。 要是賣國內,可能價錢會壓低,但因為秦國天暖,單棉襖就能過冬,現在的毛衣全是外銷。 那個價錢是抬了又抬的。 材料和人力方面的開銷加一起占三成,額外七成都是利潤。 想想從胡國進口羊毛的數量,這個利潤也不小。偏這個利潤還不是馮念真正看重的,她并非想靠毛衣發財,毛衣這東西,做不了幾年別人就能摸索著學會,就算用新的針法加上染色,只要給他們時間,甚至能做得很好。秦國本身不出羊毛,真競爭起來他們不占優勢,為什么還是搞了? 主要馮念想拿出一些新鮮的東西讓人知道現在秦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