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8
書迷正在閱讀:你佛慈悲還酷[重生]、我家偶像畫風清奇、遇見之后、成為女神的幾百個日日夜夜、表弟不好養、水鬼、普通人、斷更三年的大神他更新了、私房小廚、錢錢
?” 潘玉兒:“所以他不配我們群主,只配你個狐貍精?!?/br> …… 群里在調侃剛吃上rou的妲己,群外面裴乾跟馮念說了他的設想,看貴妃沒意見就準備搞起來。剛好正月頭上這幾天不用忙朝事,裴乾安安心心做了個計劃,同時讓李忠順把話宣揚出去,讓因為各種原因想要孩子的都知道,現在的情況是,貴妃有心想幫她們,但不可能為每個人去賣臉面求情,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要看看大家的誠意和善心,哪個善心最好就幫哪個。 至于說怎么評判,貴妃想要幫助最底層艱難困苦的人們,打算建起一個可供有資質的窮人家孩子免費入讀的學堂,現在方案有了,其他什么都缺,各位看著辦吧。 消息一出來,已經準備買米施粥的寶華長公主氣得不輕。 她氣的不是本來計劃被打亂,而是這樣一來她平白多了許多對手。京里面想要個親骨rou卻生不出的貴婦人不止一兩個,這之前她們已經做過各種努力,都沒能如愿以償,現在一條明路擺在面前,就算知道要散出去很多錢,可想到貴妃通天的本事,只要能贏過競爭對手就必定能懷。 這種機會怎么能拱手讓人? 必須拼一下看看。 她們還在琢磨看怎么捐,廣平王府就帶了個頭,贈出白銀萬兩,另有啟蒙書籍若干。 廣平王府趕了先,其他人也不肯落后,排著隊有人來送錢,只是送錢還怕體現不出自己的一片善心,還有安排人抄書捐贈的,這就有了一批世面上買不到的書籍。也有許諾文房四寶,另辟蹊徑讓自己家的老大人寫詩詞文章題字送去的,用他們的話說學堂里面哪能沒點當時名儒的墨寶呢?總得掛一些出來激勵大家。 短短幾天之內,裴乾就收了一大堆財物,他特地騰了個庫房來存放,并且已經在看地方,盤算將學堂建在何處。 馮念只是借了個名頭給他,沒實際插手去管,她最近得將更多精力用在越發活潑的女兒身上,為此還跟裴乾說好,讓他把各家捐贈的東西記錄詳細比對清楚,看誰出錢出力多回頭報名字來。 裴乾在這種事情上很靠譜的,他看好地方過完年就準備安排動工,為省勞力,還把主意打到派去勞改那些個身上,正好這些全部都冒犯過貴妃,也該讓他們為貴妃推動的慈善事業出出力。 作者有話要說: 于是裴澤馮曦實現了從種地到搬磚的技術轉型。 裴乾:朕真是個物盡其用的好皇帝??!朕不光聰明,還會疼人,看我天天給貴妃揚名,還給貴妃出氣! ☆、一四九: 裴澤跟馮曦吃了一段時間的苦,才找到一點在御田里干活的節奏, 就接到通知, 監工說皇上仁慈,可憐他們長時間見不著家人, 這就準備調他們回京。最近京里要蓋所學堂,需要勞力。 這話不光是說給他們, 也是說給幾位二世祖聽的。 大家伙兒聽了喜憂參半。 能回京是好事,雖然還得繼續做活,距家人近了容易得到接濟。監工是不敢給他們放水,總能抬抬手任他們族里家里送些東西過來。 凡事都不會絕對利好。 回去的壞處就是搞不好天天都要被人笑話。 想到那尷尬場面,他們又不太想回去了。但這是不是被勞改這些人說了算的, 皇上已經下了令。 出十五工程一啟動,他們就被送回京里, 被使喚著埋頭做工的時候,還有人站得遠遠的看熱鬧。 最早來的是一些百姓,這段時間他們聽說了一些事, 恐怕是謠傳, 都來打聽真假。在這邊監工的還比較平易近人, 有百姓詢問, 他便說了—— “熹貴妃向京里富貴人家籌了一筆善款, 想建一所對你們窮人家孩子開放的慈善學堂,過個一年你們就可以帶自家孩子來報名。在這兒讀書不交束脩,也不用你們花筆墨錢?!?/br> 來打聽的驚訝極了:“我聽到有人說,還當是謠傳, 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情呢?讀書人多金貴,讀書啊,是最費錢的事了?!?/br> 又有人問:“到時候滿京城的都來報名,學堂收得下那么多人?” “提前告訴你們也沒什么,聽說到時候會派人來考校,不是每個都收,資質不錯的才能留下,要想過來讀書的回去好好準備吧?!?/br> “咋準備???咱們要是會教還用把人送學堂嗎?” 監工瞅瞅他們,嘆口氣:“我是說,回去好好教教你們孩子規矩,到時候學堂要是收不了那么多人,在兩個差不多的里面選一個,肯定是選坐得住的,這道理都不明白?” 圍著的幾個恍然大悟。 對對對。 師傅帶徒弟都喜歡聽話懂事的,皮猴子樣沒人肯收。 打聽到情況以后,他們準備回去說給自家親友,讓大家都準備起來。 有這種不花錢就能讀書的好事,不讓家里孩子試試怎么行?都不指望他能考上秀才舉人,能學會認字都能找個好活計。 有人趕著回去報信了,也有人留下多看了一會兒,就注意到在里面做事的人中有幾個看起來眼熟的。仔細瞅瞅才發現,那不是在一年多前橫行京中的幾個霸王?怎么變成這鬼樣子?穿得跟平民百姓沒二樣,露出來的臉跟手都黑了好多,一看就是吃了苦的。 “那是被皇上發配去勞動改造的?我的天,他們真在做苦力??!我還以為只是判幾年做個樣子,家里打點一下混過去就完事了?!?/br> “咱們皇上跟以前那些皇上不一樣!是真為我們百姓著想的!” “貴妃娘娘也是,竟然想到為咱們開學堂,活菩薩啊?!?/br> “就是可惜了這么好的人竟生在馮家,馮慶余拖累她了,要不是有那么個爹,貴妃娘娘早該封后?!?/br> “是啊,太可惜了?!?/br> “……” 這些人看夠了熱鬧回去也是一番宣傳,正月還沒過,滿京城都知道這兩則消息。第一慈善學堂已經在建;第二之前被判勞改的都在那邊做工。 消息傳開以后,陸續就有過去看笑話的。 當然也有他們的親戚朋友去送溫暖,一口吃的能遞到,錦衣華服這些就送不過去了,畢竟哪有穿綾羅綢緞做苦力的? 看熱鬧的看熱鬧,捐款捐物的也沒停過,最近還出現了新花樣——捐人。 學堂建成之后要收學生之前必然先得有夫子,裴乾本來想著若實在不行直接派人,馮念說不著急,等等看,興許有人因為感動或其他理由自愿過去教書。 后世都有不求名不求利大老遠去山區支教的,這年頭肯定也有。 果不其然,以前教皇上讀過書現已退出朝堂整日含飴弄孫的當世名儒把自己捐了,自愿去坐鎮,有他帶頭,陸續有一批閑在家里的跟風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