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4
還是離一般孩子有些距離,只能再晚個一年半載報名入學。唯一的例外是林家小妹林良歡,這位被小公主啟靈的孩子,幾乎一天一變,以海綿吸水般的速度吸收著各種知識。她不太愛說話,最喜歡做手工,在編織上似乎還有奇特的靈賦,聽說了安大師打算辦的這個班,歡歡小meimei一天都沒放開他哥的衣角,直到他答應帶人來報名入學。小卷也愉快地從學校寄宿轉而住程門私塾了,在這班里,他是老二就沒人敢當老大——哥。林良歡同學以其神秘的特質、天賦的美貌、奇妙的靈賦,雖不說話卻出手如電的風格,輕松地成了程門一年班詞里派的大姐大。直到那一天,班里來了群岔坎村下山的野猴子。愛珍姑娘帶來了八個適齡上學的孩子,留下一句豪邁的話,又回山了。村里搞大建設實在走不開,山路修了大半,陰靈洞改建隊伍剛剛進場,光靠老黃老板那小身板,玩不轉!要不是怕孩子們頭一次下山,不適應,她都想給娃們腦門上貼個郵票寄出來。祭司大人留下的那句豪言是這樣的:敢不聽話的,狠狠揍!揍了還不聽的,黨族五毒大刑伺候,再放吊三天!孩子們交給安大師,全村和她都一百個放心。程塵聽了都一激靈,更別說小黑臉發青的孩子們。五毒是什么樣古怪的、能讓人欲仙欲死的蟲蟲,岔坎村的孩子們都說不清,可一提起就腿軟;至于“放吊”,那個個都是一清二楚——扒了光豬綁樹上,風吹蟲咬,饑寒交迫不說,關鍵是讓全村人都看到光屁屁小JJ,那是多么地有傷男人的自尊!上一次受罰的狗子,只吊了半天,羞愧得窩屋里一個月沒出門。要是在這城里“放吊”三天,讓街坊鄰居看三天光豬……想想都全身發寒??!在政府明里暗里的支持下,程門私塾很快就集齊小朋友、老師和工作人員們,正式開張了。小小私塾,也得有個名兒,程塵想了想,嗯,就叫應天書院吧!希望這里的孩子們都能成長為有用之材,也希望這個小小私塾能成長得配得上這個名號。校長是“青苗基金”里的老義工,州小退休高級教師孫和玉奶奶,老人家退休后一直熱心公益,這次也是何老師極力推薦才來這個小小書院發揮余熱。何老師因為還有龍川的主職,又舍不下乙組的同學們,只能在休息天來幫幫忙。好在書院其實并沒有日常教學,由安大師提供助學基金,孩子們上的都是普通公立學校,書院里只需要幾位生活老師來照顧孩子們住宿起居。每日的晚課和周六、周日的靈文培育,才是書院真正的課程。意料之外,大狼程朗這位黑面的教導主任,在培育啟靈師上居然相當有天賦,能調教人。他并不和聲細語,只是將程塵教授的關于安大師作品情感的分析,慢慢轉授給孩子們,天天領著孩子們誦讀安大師名下的幾個作品,但他的聲音似乎有種魔性的魅力,引誘著人入耳入心。領著孩子們讀了幾天,初初判斷,幾乎有一半以上孩子對安大師的靈文有特異的“靈感”。雖然說這些孩子們都與安大師的靈文,有靈性上的關聯,但這個比率還是相當驚人。最為出色的三個孩子,是小卷,林良歡,以及野猴子幫的老大——貍尾。第74章密行磨合了一段時間,應天書院也漸漸走向規范化。坐在綠蔭重重的大宅里,聽著孩子們朗朗書聲,與阿郎輪流給孩子們培育靈性,偶爾應政府的請求,用那幾本名下的靈書啟靈撫靈,收上一堆讓人開心的小錢錢。安大師的日子過得忒自在,要不是越氏血脈和那個“漏”的陰影,幾乎可以稱得上歲月靜好,閑適逍遙。雖說兩本鎮國靈文并不適合作為暢銷書類再版,但完全不妨礙大晚娘牛氣沖天地借此宣傳,半年不到,鎮國兩本,還有誰?!至此,如慧星般突然閃耀于世的,年輕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安大師,在華國已是無人不曉的超新星,狂熱的粉絲無數,自發地稱自已為“安心”——給安大師比心心!鑒于安大師本身并未成年,以及保護文人隱私等嚴厲的法規,未經本人允許,事實上媒體網絡上沒有一張安大師的公開照。吃瓜群眾除了“安然”的主筆名,名下書籍,以及年齡、性別等最基本資料,其余一無所知。但這完全不妨礙粉絲們,尤其是年輕狂熱粉絲的舔舔舔!雖然咱們沒有安大師的照片,可是咱們有“內部”消息??!比如晚娘家的小胖子,時不時在粉絲群、論壇里炫自己與大師的非一般親密關系,什么“我與大師同居二三事”“桃花雖美,比不過你容顏!”“天才源于靈賦,更顯于勤奮——‘掃書機’安大師日?!薄爸挥墟倗?,是因為傳世需要時間!”那一堆rou麻的贊譽之詞,讓安大師一路撫著雞皮疙瘩看過來,時不時得拍下胸口,免得讓折小胖如黃河之水般濤濤不絕的馬屁給惡心得吃不下飯。上躥下跳的活躍分子折總,說起來也算是大晚娘宣傳計劃的一小部分,能說不能說的,折總心中還是相當有數的,也有助理和“有關人員”密切審核著他發表的內容。無論如何,折小胖的夸張言論,在粉絲們心中還是豎起了一座豐碑:安大師少年英才、盛世華顏、勤奮刻苦,又富有同情心和愛心。這樣的愛豆,沒有照片也跪舔了!如果不考慮“漏”的生存威脅,大華國正是處于積極奮進、昂首雄立于世的盛世華章。安然安大師這樣的人物出現在這樣的年代,猶如絕世明珠閃耀當空,讓人渴慕崇敬,也難免會有陰影下的鬼祟盼著天才隕落,流星消逝,或是抱著不可言的陰暗心理。在灼灼烈日、煌煌大勢之下,肖小的鬼蜮伎倆也唯有煙消云散。程塵同學最近還接到了一個讓他有些誠惶誠恐的好消息——教育部有心將作為新一版初中教材的必讀課目,雖然還在籌備階段,但如無意外,就是定稿了。安大師非常非常高興,興奮地答應之余提出一個堅決的要求:安然的筆名可寫可不寫,但一定要注明此篇是改編自上古先賢陶淵明的湮滅靈書,陶大大在地球九泉下安眠,應該不會氣得穿越過來找他算賬了。想起當年自已初高中時頭懸梁、錐刺股,苦背什么佶屈聱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什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再看看現在這大藍星的語文課本,古詩詞倒挺多,古代大長文少得可憐,中二的少年們輕松愉快地背背小短詩,做做習題,這樣的培育怎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