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63
正在用孫瑋煒的手機看網友的評論,他說,“諒解協議書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王家人這么鬧也沒有什么意思,他們鬧騰不了多久,自己都會感到沒趣?!?/br> 孫瑋煒聞言馬上問父親,“你那兒還保存了諒解協議書嗎?” “原件交到法院了,復印件還有?!?/br> “能不能給我拍幾張照片?” ...... 在牛rou面的香氣和果腹的滿足感環繞下,梁勝男和熊杰終于被說動了,同意加入“學文涂墨”團隊,他們也成為程序調試運行的第一波見證者。 “學文涂墨”類似普通直播視頻軟件,江乘風參考了網上能找到的所有代碼,以及相關軟件的架構。用戶點擊進入APP后,彈出的第一個畫面不是讓用戶注冊,而是一個有趣的問答游戲。梁勝男和熊杰充當小白鼠的角色,下載了APP,開始測試功能。 第一題:“歷史上被稱為‘書圣’的書法家是誰?A.歐陽詢;B王羲之;C.顏真卿?!?/br> 這道題很簡單,梁勝男和熊杰都選擇了B。 馬上跳轉到第二題:“‘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A.窗戶;B床;C.井上的圍欄?!?/br> 這道題也難不倒兩位學霸,他們不約而同的選了C 接下來進入第三題:“三國時期,誰的顏值最高?A.張飛;B.周瑜;C.袁紹?!?/br> 梁勝男/熊杰:“......” 熊杰問,“這道題和國學有什么關系?” 第七百八十五章 壓力很大 “我們的題目不一定那么死板的非要框定在國學或者書法的范疇里,適當的加入帶有趣味性的歷史小知識,更能吸引流量,”江乘風解釋道。 正如于茂然所說,江乘風制作的程序都充滿靈性,無論是抽獎小程序還是“學文涂墨”的小問答,乍一看內容中規中矩,大同小異,但真正參與其中才能體會到制作者的創意,非常吸引人。 對這種常識問答,梁勝男和熊杰都覺得很容易,本來有點漫不經心的態度,卻莫名逐漸認真起來,當最后答案揭曉時,他們還為此產生了爭執。 梁勝男答錯了,她說,“顏值最高的人怎么會袁紹呢?史書上說了,周瑜才是文武雙全的美男!” 熊杰推了推自己的眼鏡,一本正經道,“你所謂的史書應該是指,三國志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正史,只有其中的勉強可以作為正史參考,而袁紹的俊美是有等好幾本史書可考的!” 梁勝男不服氣,“這道題出的有問題,袁紹根本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他那個時候,東漢還沒有分三國??!認真審題的話,答案就應該是周瑜!” “周瑜同樣出身在東漢末年,生活年代和袁紹相差無幾,你這么較真就沒有意思了?!?/br> “你......” 眼看兩人要為這個話題爭得臉紅脖子粗,江乘風連忙打圓場道,“是我的錯,是我的錯,題目是我隨便選的,導入到APP里的,只是個例子,是我考慮不周全,現在只是APP調試糾錯階段,出現任何問題都是正常的,你們不要激動??!” 可是沒人理會他的話。 梁勝男和熊杰儼然沉浸在學術討論里,把他忽略的徹徹底。江乘風無奈的看了一旁捧腹大笑的劉嫚,“你同學在吵架,你還笑得出來?!?/br> “他們平時就是這樣的,歷史古籍這些知識和數學物理又不一樣,它沒有條條框框的公式限制,每個人理解不同,呈現的結果就有很大的出入,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生活在那個時期,他們不是吵架,是在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準確的說是辯論,”劉嫚說到這里,不忘表揚江乘風,“你的問題設置的挺好的?!?/br> 爭辯以熊杰勝出為最后結果,因為熊杰直接背誦出幾部著名史書中關于袁紹和周瑜的原文描述,精準到他們的生卒年份、外貌身材和豐功偉績。 江乘風這個理科生完全驚呆了,忍不住鼓掌,感嘆“流弊”。 按照江乘風的設定,用戶在APP上回答完所有問題后,APP會針對他們答錯的題目跳出一個頁面,比如梁勝男的頁面就是,“你想知道為什么三國顏值最高的是袁紹而不是周瑜嗎?跟著我們一起來‘學文涂墨’線上學習,就能知道答案啦?!?/br> 接下來才是用戶注冊界面。 除了常規的用戶名、密碼設置,用戶還要填寫幾個重要選項,比如自己的年齡是否是未成年人,感興趣的內容是國學還是書法,系統會根據用戶的選擇,優先推薦相關在線課程和視頻,暫時其他視頻,江乘風就把劉嫚上學期的楷書課視頻放上去湊數。 調試APP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從晚上七點一直忙到十點,期間遇到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熊杰和梁勝男雖然不懂計算機,但他們做事非常細心,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都要指出來。 江乘風獨自寫這個程序,期間沒有任何人幫助他,從春節前到現在,他花費了整個兩月的時間。這個程序體量就比抽獎小程序要大得多,內容復雜,有好幾種功能模塊。江乘風在此之前也自己檢查兩遍,覺得沒問題了,才叫劉嫚過來,結果被指出這么多bug,他非常汗顏,邊運行邊修改,大bug一時半會兒修改不完,就拿筆記本記錄下來,動作和語氣不由自主的有些急躁。 其實寫程序跟寫作文同樣是一個道理,作者一氣呵成,檢查了幾遍,都不一定能發現的問題,讀者看一遍就能挑出來。 劉嫚讓他不要著急,可江乘風越發不淡定,表面上,他和劉嫚是合作關系,實際上他們倆是雇傭關系,劉嫚相當于他的投資人,提前預支了他40萬,給李小茹去美國留學。李小茹在美國的學業非常繁重,競爭異常激烈,與她想象的完全不同,她根本抽不出時間去做兼職打工,她帶到美國去的40萬眨眼就花了一大半,而今年才過了三分之一還不到,后面的花銷只多不少。 李小茹是報喜不報憂的人,并沒有和父母、劉嫚、江乘風吐露過自己的壓力,她父母已經用家里的積蓄幫她交納了學費,劉嫚借給她40萬(她以為是劉嫚借的),她不能再麻煩他們了,她和江乘風視頻的次數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短,視頻里的她看起來很疲憊,活潑開朗的眼睛里也有了一絲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