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
職場、家庭”三方面人際關系,而勉強為之?亦或是有若曾經“所托非人”,最終覺得還是自家人可靠,有感而發?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我還沒能理解此句的深刻含義,畢竟我的人生儲備還不足夠嘛!無論如何,有若帶來的這一則貌似虎頭蛇尾,但實際上我們起碼收獲了兩條處理人際關系的良方: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我們能夠把這兩句收為己用并融會貫通,也已經足夠了。您看我們多幸運,不用自己摸爬滾打渾身傷痛總結血的教訓,就有先哲的智慧作指路明燈,當然得好好利用!一純充分發揮jian商潛質,將與您共同登上夫子和一票孔門弟子的肩膀,傲視群熊(孩子)!孔子對“好學”的定義原來是……當聽到別人家孩子如何“上進”、如何“好學”,一純就很不舒服,表面上附和著稱贊一番,實則心里很是嫉恨:“好學好學,哼,這小賤人裝模作樣地‘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以為就是好學了嗎,叫你幾時折在本宮手里!”“卡!”導演大喊一聲,“請孔子就位,準備下一場!”“怎樣導演?我這加了點宮斗專業用語之后是不是更有張力了,還可以吧?”一純屁顛屁顛跑去問。導演端著架子:“不錯不錯,繼續努力,這次很成功地襯托出了孔子,你可以殺青了?!?/br>一純開心地離開了片場,殊不知導演轉頭笑得十分諂媚,迎著孔子討好道:“夫子不好意思啊,剛剛有個女十二耽擱了一下,讓您久等了,您的戲現在開始拍好嗎?”孔子整整衣帶,拱手回答:“可以了?!?/br>導演笑成霸王菊:“各部門就位!”伴隨著場記一聲“A!”鏡頭聚焦在孔子的臉上。他溫潤一笑:“各位小朋友,千萬不要學前頭那位jiejie,那是反面教材,專門來襯托我的。你們看我為什么這么有魅力?因為我是君子呀!大家也要成為君子喲?!?/br>然后孔子得意洋洋地繼續說道:“既然‘好學’不只是多讀書多看報,那還能是什么呢?請大家看看我的定義吧!”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br>——第十四則首先,好學派秘籍武功第一重:輕物質重精神。“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是好學派的八字箴言。物質上不那么講究,而把重心放在精神追求上,才符合“好學”的要求。當然了,孔子也不是叫大家別吃飽飯、顛沛流離,一日三餐還是得認真吃的,只不過別過分追求豐盛與美味;住所還是得有,只不過別過分追求安逸與奢華,這一點看官們要仔細理解。您瞧,“飽”的字義,除了有大家都熟悉的“與饑相對應”,其實還有另一種叫“滿和足”;“安”的字義,也不只是“安全”,更有“安適”之意。所以呀,我們可以這樣翻譯這八字箴言:飲食不求滿足,居所不求安適。當您把第一重武功練得“我似行云流水、敵已屁滾尿流”時,就可以向第二重發起沖擊波了:敏于事而慎于言。辦事敏銳勤快而說話小心謹慎。這一看就是言行方面的問題了,不知道您有沒有體會出孔子想強調的是什么呢?一純不賣關子啦,一起來看看吧:關于辦事,孔子給了個“敏”字,“敏”不僅有“敏銳、靈敏”之意,同時還含有“敏捷”的意思,那就有快速的意味了。至于說話,孔子則給出了“慎”字,謹慎就決定了速度是較緩的。您想啊,我們一般人辦事與說話的速度分別是怎樣的?辦事的時候想東想西拖拖沓沓,龜速;說話的時候倒是意氣風發侃侃而談,爽快!這可跟孔子提倡的“辦事麻利而說話謹慎”剛好相反吶!禍從口出,所以要“慎于言”;“敏于事”能更好地抓住機會,效率一高就有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支配了。現在,您理解這第二重武功的好處了吧。至于第三重武功:欲練此功,必先……不是自宮啦,當然只是要把第二重練好而已!就有道而正焉——主動靠近高尚的人去匡正自己。這就又上升了一個高度,考驗的是大家的意志與恒心。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正”我們一般理解為“匡正”,強調的是一種自主性。有的人會理解為“靠近高尚的人請他幫忙指正自己”,這種理解不能表達出孔子的原義。學習是自己的事,是一件自主性很強的事情,就算請了高尚的人來幫忙指導,自己其實并沒有真切的改過之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終究也不成事兒。所以,一純覺得孔子想表達的意思是:主動靠近高尚的人,揣摩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去匡正自己。把這三重武功練到家了,那您也就掌握了孔門的“好學”秘籍了。“怎樣?看完這一則,大家不會再誤會我是‘迂腐的書呆子’了吧。要是再這么說,寶寶就不開森,要發飆了哈?!笨鬃影盐兆詈髾C會蹦跶出來如是說道,“畢竟,人家從來都不只是死讀書的,日常教學中可是滿滿的生活處事技能呢,你一定要get到喲!”想提升自我,就靠這一句話了……當冬日的陽光和溫度再度聯手欺騙一純時,我哆哆嗦嗦地一拍鍵盤:“姑奶奶今天就霸王硬上弓,來個簡單粗暴一點的!”沒錯,被硬上弓的對象就是您現在看的這篇文章。大冬天的,找什么切入點,哼,不找了!來吧,我們直接來干掉本篇我要講的最后一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br>——第十五則這一則,是我最愛的子貢在和夫子嘮嗑呢,聽聽他們的對話內容吧:子貢問(孔子):“貧窮時不諂媚,富有時不自大,(這種行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還是不如貧窮而快樂于道,富裕而又好禮的人?!?/br>子貢說:“上說,‘要像對待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您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我可以同你談論了,(因為)你能舉一反三地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內容了?!?/br>哎,為什么說孔子的答案層次要高一點呢?您看,子貢說的是“貧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