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
萬萬不能丟的!最后,我們來看看孔子心目中“孝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樣的吧。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站在合適的位置上,實行先王傳下的禮儀,演奏先王傳下的音樂,尊敬先王所尊敬的,愛護先王所親近的。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還有生命一樣,侍奉亡故的人如同他還存在一樣,這就是孝順的最高境界啊。從這段話的內容來看呢,孔子大概是針對當時的統治者而言的,但也無傷于今人的借鑒。特別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很能感動我:能達到這一點的兒女絕對是非常地愛父母,除非是悲慟到一種癡狂的地步,否則也絕對難以實現。再結合起孔子所處的春秋末期,為奪皇位,父子兄弟相殘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連守個孝哭一哭的表面功夫都不屑去做了??上攵?,暖心boy孔夫子看到后會有怎樣的感受,咱們也不難理解“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這句話的存在價值了。和諧社會的基礎究竟是什么?自古以來,我們老百姓都盼望著生活在和諧社會,每天喝著小酒吃河蟹,這樣的生活滋潤得肥而不膩,想想就很美好!然而,和諧社會就像是飲料罐上的一等獎一樣,真的只能想想。我天朝現今的社會狀況呢,也是很不錯的了,不過,我們依舊存在很多社會問題,還不算真的達到了“和諧”的地步。聞言,我黨舉著小鐮刀很委屈:“我也很努力啦,大家看看我列的幾條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br>此時,有若穿著儒袍來安慰了:“你們的努力我有所聽聞,只是……不如聽聽我的建議,畢竟,我比你早吃了兩千多年的飯嘛?!?/br>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br>——第十二則只聽有子說道:“‘禮’的作用,以形成和諧局面最為可貴。上古帝王的治國之道,就以這一點最完美了;無論大事小事,都要依循‘禮’的規定。遇到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只是知道要為了和諧而和諧,(卻)不使用‘禮’來節制,恐怕還是不成功的?!?/br>“唔,您的意思是說,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禮儀咯?”小鐮刀聽完后如是問道。有若微微一笑:“不完全是這樣。準確來說,和諧社會必須依靠良好的秩序而成立,沒有秩序的所謂和諧社會是無法長久的。在我們那個年代,周公創立的‘禮’就是一種社會規范,它能很好地維護社會秩序。你說的‘禮儀’加上禮節、禮貌等都包含在‘禮’里面?!?/br>所以,看官千萬不要誤以為“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禮儀”喲,這樣不夠精準。雖然一純知道這一則不難理解,但是,作為一個追求精準的小屁孩,我還是決定很有職業cao守地跟大家詳析一下:禮之用,和為貴。這句話已經直接點明了周公制禮作樂的目的——就是和諧!同時也給后世人做出了個典范。此話怎講?我們說春秋時期的“禮”其實是一種社會秩序和規范,換作今天的話來講,就有點類似于“法律”的意思。無論什么朝代,制定法律的人都應該以達成社會和諧為主要目標,不然,我們要這法律有何用?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其實,這一句話如果斷句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意思。看官您去查一下便知,網上普遍的斷句是“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倍患優槭裁床贿@樣斷句呢?首先請您回顧一下一純的翻譯:“上古帝王的治國之道,就以這一點最完美了;無論大事小事,都要依循‘禮’的規定。遇到行不通的地方……”然后,再看看百度百科的翻譯:“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小事大事,都重視以禮節交接,卻忽略‘和’的精神,是不可行的?!?/br>雖說古籍的句讀往往可以有多個理解,但是,無論怎樣斷句,總歸不能逃脫“符合事物道理”這個原則吧?我們已經講過,一個社會想追求和諧,那就得有秩序,而“禮”就是一種社會秩序和規范。那您想啊,秩序和規范自然是確立得越明細越好啦,不然便達不到“形成穩定、繼而和諧”的預期效果,且容易被不法分子鉆法律空子——我國在這一方面就需要大力完善。現在您再看這個百科翻譯出來的結果,它居然說大事小事都用禮來節制是行不通的,這不正和制禮的初衷相違背么?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句話其實就解釋得更通透了。在行不通的時候,我們不能為了和諧而和諧。如果我們每做一件事都強化自己:要和諧!五官六感就會受到意念干擾,甚至因此屏蔽,能想到的解決方案也頂多是聊勝于無。我直言不諱:就像前兩年,廣州教育局希望從學生抓起培養公民優秀品質。某領導下去視察,發現無人會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大怒,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背下來。諷刺的是,學生會背了又怎樣?做不到啊,背了又有何用!不是說要學生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嗎?聽著就好笑——“愛國”,自己的文化連半吊子都沒有,就把人家洋鬼子的語言放到主科里,這是什么狗屁“愛國教育”理念?有網民就諷刺:現在中國人會英語居然是標配!您看看,這都成什么樣子了!上面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么,我們解決問題就得找到根本,然后一針見血才能起效!這是先哲留給我們的智慧,而我一介布衣,最多不過是用筆桿子發發牢sao,倒是真的很希望有職位之人能善用這種智慧,大力解決根本問題,這才是我們民族的幸事!人際關系的小妙招,點進來獲??!有道是:人怕出名豬怕壯,有若這家伙可能嫌棄自己太苗條了,在篇里狂刷存在感,這不今天又擠掉孔夫子的位置上節目來了……一純很是擔心收視率,畢竟他也不是人比潘安的類型,萬一看官覺得怪油膩的,不來了怎么辦!所以一純搞了點小噱頭嘛,忘了告訴您:恭喜恭喜,現在您已經成功鉆進我的圈套了!是不是很激動呢?哎哎,別打我臉!咳咳,有若雖然油膩了點,但說的話還算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