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6
……景國新帝的身份?!?/br> 岑慶娓娓道來,“當年景國宮變,先皇后虐殺皇嗣,這位新帝和乳母一道逃出景國,流落民間十多年。從玉門關一路逃至揚州地界,在揚州明月樓做小廝仆婦。因江浙一帶多景國人經商居住,新帝和乳母的身份并不曾引人懷疑??汕傻氖恰碌墼诿髟聵侵兴藕虻墓媚?,正是長公主?!?/br> 說罷,岑慶滿心不安地看了顧湛一眼。 顧湛聽到這兒,已是全然明白了,他面色鐵青,毫無血色的薄唇緊抿著。 兜兜轉轉,所有線索和片段都被串聯到了一起——原來景國新帝便是當年陸茗庭身邊的小廝,尹承。原來他從即位起便大肆尋找鸞鳳毒的解藥,只是想為她解毒。 回憶起當日陸茗庭提及尹承時,眼中的依戀和不舍,顧湛頓覺心里一緊,連呼吸都沉重了起來。 她拿尹承當哥哥看,可尹承待她如此情深義重,又豈止兄妹之情? 顧湛腦海中只剩下一絲理智,勉強抑制著心底的混亂如麻,冷聲道,“把這件事壓下來,誰也不準透露。派人加緊盜取解藥?!?/br> …… 是夜,戴府里亮著一盞孤燈。 臥房里,三公主自榻上起身,一把掀開床幃,怒道,“都半夜三更了,戴勝元又去哪廝混了?” 綠衣瑟瑟道,“駙馬去……去酒樓了?!?/br> 三公主成婚之后,本想著戴勝元會看在她金枝玉葉的身份上有所收斂,沒想到,區區幾日功夫,戴英連便和江家反目,戴勝元愈發不把她這個嫡妻放在眼里,整日和青樓花魁廝混,甚至還變本加厲,想為青樓女子贖身,納為小妾! 三公主一想起那些不干不凈的地方,便露出嫌惡的神色,當初她奉旨下嫁戴家,本是他們高攀皇家,如今戴家和江家反目,戴家竟然對她百般輕視,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 三公主暗自咒罵的功夫,傳來“篤篤”敲門聲,綠衣出去片刻,折返時,手里握著一紙書信,“殿下,紅袖來信了,是從淮陰快馬加鞭送回來的?!?/br> 三公主神色一變,立刻接過書信,展開細看。 原來,當日紅袖在殿外聽到了陸茗庭和顧湛的親密交談,將其情狀寫成書信,寄回到了三公主手中。 每看一行,她面上的怒容就更增添三分,一封信讀完,竟是將書信撕了個粉碎,狠狠扔了出去,“賤人!賤人!我就知道,她和顧湛絕非一干二凈,原來早已經勾搭成jian!” 綠衣試探著問,“聽說長公主入宮之前,曾在揚州待過一陣子,而當初顧將軍身邊有個美妾,據說是揚州瘦馬出身……莫非他們那個時候就認識?” 三公主聽聞此言,腦海中白光一閃,整個人如遭雷劈,瞬間便紅了眼睛。 當時她還未出嫁,捧著一顆真心傾慕顧湛,就算他常常冷臉相對,不惜三番兩次放下羞赧,苦苦求元慶帝賜婚……而陸茗庭,那個時候便常伴顧湛身側了,之后進了宮,又做出一副單純不諳世事的模樣,騙去元慶帝的寵愛,更把她這個皇妹耍的團團轉! 三公主流了滿臉冷淚,如同被抽去全身力氣般,癱坐在床榻上,喃喃道,“令人去查,令人去查!年前顧府放了一批舊仆人,便從她們下手!陸茗庭進宮之前的事,我要知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她狠狠拭了下淚,冷笑道, “回封信給紅袖,我要送給陸茗庭一份大禮!” …… 千里之外的北地,景國。 夜幕四合,宮闈深深。太監匆匆穿過廊廡,跪在寢殿門前。 “皇上,半柱香前,有刺客妄圖潛入珍寶閣里盜取解藥,已經被御前侍衛捉拿,奈何還未審問,便咬破毒囊自盡了?!?/br> 說完,太監頗有些忐忑不安。自打尋到這味鸞鳳毒的解藥,深宮便接二連三地被刺客光顧,意欲盜取解藥,上回御前侍衛也捉到了刺客,沒等審問便服毒自盡了,這次也如出一轍。 夜風沁涼,太監兀自打了個哆嗦。 過了半晌,一個清潤低沉的嗓音才從殿內傳出來,“增加防衛,解藥務必萬無一失?!?/br> “是,皇上?!?/br> “去揚州尋人的探子可有回音?” 太監伏地道,“皇上恕罪,那位陸姑娘……還未有音信?!?/br> 新帝手段狠戾,有帝王之才,登上皇位才短短兩年,便大刀闊斧,鏟除異己,安撫社稷。 可怪就怪在……從登上帝位那天,他便下了兩道密詔,一道是尋找鸞鳳毒的解藥玉珍露,一道是去大慶朝揚州地界,尋找一位陸姓的女子。 思及此,太監大著膽子抬起眼,往寢殿內瞄了一眼。 殿內軒窗大敞,一男子著明黃寢袍,長身立于窗前,沁涼的夜風穿殿而過,吹拂起他鬢邊的鴉青烏發,一張英氣的側臉在燭光的映襯下明暗交疊。 他手里緊緊握著一支金釵,許是用力過度的緣故,指節都有些泛白,過了半晌才啟唇道,“茗兒,你到底去了哪里?” …… 五日之后,元慶帝的御駕抵達淮陰,淮陰地界大小官員數百人皆等候在碼頭,列陣迎駕。 顧湛先前在鬧市遇刺,知道此地并不太平,趕在御駕來臨之前加緊布防,大慈恩寺的禁軍里三層外三層,就算一只鳥雀飛進來都插翅難逃。 這些日子,戶部撥出賑災款項,工部在各地旱區修建灌溉水渠,旱情已經得到極大的緩解。 元慶帝將其歸功于陸茗庭誦經祈福的功勞,到了行宮之后,便召陸茗庭上前好生嘉獎了一番。翌日馬不停蹄,率禮部官員趕到大慈恩寺中舉行祈福大典。 大慈恩寺里,平民百姓一概不許進入,大雄寶殿前方冠蓋云集,玉階下設了明黃的供桌,擺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果品山珍。 巫祝帶著面具,手持一柄三叉長戟,正邁著步子亂舞,嘴中念念有詞。 元慶帝相信巫祝是能通鬼神之人,更相信手里那柄三叉長戟,則是驅魔迎神所用。故而屏退眾人,獨自跪坐在巫祝身后的蒲團上,雙手合十,虔誠參拜。 此時旭日東升,晨光萬里。頗有佛光普照的祥瑞之相。 顧湛立于禁軍之首,穿一身金甲,腰佩長劍,盯著那亂舞的巫祝,眉宇間略有不耐之色,不料寒光一閃,掠過他身上的甲胄,瞬間折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