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
,即將到來。九月中旬,折家軍由寧遠將軍折久年領兵八千,渡河到白石城東面五百里處;九月十六日,神武軍七千人齊集白石城南面六百里外大舀山。白石城附近所有鄉縣農戶全部遷移到了白石城及臨近的堅城青巖縣,田地里的莊稼也早已全部收割了,剩下的一些來不及收的則全部放火燒掉,方圓幾百里邊境不留一米一粟。九月二十日,遼朝南院大王蕭燴,領族兵六千、附屬旁支族兵三千,共九千鐵騎,破關入境。九月二十五日,折家軍八千兵力轉移進白石城,原白石城駐兵威遠軍則只剩下二千人守城,其余人等不知去向。同日,神武軍進駐青巖城,領軍的將軍身側的,赫然是威遠軍監軍李窯。十月十四日,被困關內平原的契丹人向白石、青巖兩座堅城發起了攻城。然,漢人善守,而蕭燴軍并無大型攻城器械,久攻不下。十月二十日,契丹人開始斷糧,斬馬食之。十月二十五日,威遠軍大將軍柳定國前方書信終于送回,蕭燴退路同壽關被炸,其治下三州,均已易主,報捷書信同日發往朝中;折家軍于神武軍二軍將領皆喜,同時亦不甘人后,加快了對蕭燴的圍剿。蕭燴的兵馬已不足五千,據守了小遙山附近一塊險地,作困獸之斗;折家軍與神武軍不愿本部的兵馬去跟這些殺紅了眼的蠻夷拼命,多日來只是且圍且打,倒讓他尋著了喘息之機;只是如今柳定國已得手,戰局不宜再拖,兩軍的將領便在十里坡大營主帳會晤,商議如何將其一舉拿下。雖是必勝之局,但正面與契丹人打,兩家都不愿自己的兵馬去消耗;會議膠著之際,威遠軍中一位旁聽的本沒有參言之權的陪戎校尉越級站出來進言:建議兩軍合圍三面,留小遙山方向出口;遼人有可逃方向,必然不會盡力來拼,而小遙山占地數百里,山深林廣,遼人若入山,便如甕中之鱉。折久年大喜,當即采納,并容許進言的陪戎校尉參與到圍剿之中。這名陪戎校尉姓陳,名四喜。十月二十六日,折家、神武兩軍,正式對蕭燴開展合圍。十月三十日,兩日沒合眼的柳晉揉了下發黑的眼眶,重重地出了一口氣后,癱坐到了椅中。開戰以來,他沒有一日休息三個時辰以上;柳定國率軍襲入遼境以來,大軍補給全由他來支應,千里轉運,雖早已做了幾年準備,但私人行此事不若國家方便,將他折騰得夠嗆。房玄安給他沏了茶,這兩月忙下來,柳晉瘦了一圈,他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大事已成,他又不如柳晉般講究喜怒不形于色,此時人雖憔悴,面上卻是笑得花兒一樣,喜滋滋的道:“老爺,收到季先生的傳書了,只等那蕭燴受擒,咱們便功成名就了?!?/br>柳晉鼻子輕嗯了一聲算是回應,仍如爛泥般癱著不動,他實在是累極了,若不是要等衛夫的傳書,此刻他恨不得趴到床上去睡他個三天三夜。房玄安也知他累極,討好地道:“對了,老爺,夫人來看您了,已在城中等待了兩日?!?/br>柳晉有氣無力地道:“夫人?梅兒么?怎地來了?”昔年陳玉兒與四喜走后,他遣散了院中其他的小妾,獨留了懷孕的梅兒。后來梅兒也沒令他失望,生了個兒子,由柳老夫人親自管教,如今已三歲了。“許是半年多不見,想您了吧;還帶了些揚州的補品來,您瘦了這么多,也該好好歇息一陣了?!?/br>柳晉嗯了一聲,算是知道。房玄安此時心中興奮,話也多了些:“那個陳陪戎,我原不知他原來也是柳府的,前日聽說他跟著折將軍上小遙山逮那遼王蕭燴去了,要真是讓他給逮著了,那真是不世奇功一件;真不愧是老爺手下出來的……”柳晉好似給人用針扎了屁股一樣的跳起來,布滿血絲的雙眼狠狠瞪著房玄安:“你說什么?”小遙山是簡稱,這一片山區應稱為小遙山山脈,占地近三百里,隔在遼漢之間,數百里地深廣古林,渺無人煙。四喜隨手抓起盤在腳邊一尾拇指粗細的小蛇,槍刃在其腰部一斬兩斷,將頭部丟到口中咀嚼,另一半丟給了身后的李十三。李十三接過斷蛇,看也不看塞進口中,緊緊盯著遠處山腳下一群黑點,目中的血絲顯然也是幾夜沒睡了。四喜擦了下槍頭,回頭看了一眼身后的兄弟們,默默數了下人頭,又別過頭去,蹲到李十三旁邊,注視著山下。十六人。這是四天來丁隊的傷亡數字。契丹人的勇猛是他們早就知道的,也做了充足的準備,然而還是算失了一籌。蕭燴的六千族兵中,居然有三千人是黨項精騎。在攻城戰的消磨中,這批人幾乎毫發無損。四日前的合圍,折家、神武兩軍的聯軍正面對抗契丹鐵騎,實實在在地吃了個大硬仗,三千騎兵折損過半不說,連急于取攻沖得太前的神武軍頭領將軍都被亂箭射于馬下!幸好李窯尚在神武軍指揮營,他早年又是領過兵的,收攏了指揮營的兵士,繼續保持合圍陣勢,才使合圍之戰沒有敗于自亂陣腳。也幸好合圍留了小遙山方向的缺口,蕭燴意在逃跑,沒有死抗;精銳騎兵護送他突破缺口逃入山中后,剩下的其它散兵皆被輕松吞吃,沒有給聯軍帶來更大的傷亡。然而蕭燴其人是萬萬不能放他逃走的,若他活著回到遼境,則遼漢邊境,二十年內戰亂不會休止。所以折久年當機立斷,大軍壓入山林,直追蕭燴大部。黨項人不擅陸戰,山林中也跑不了馬,沒了馬戰的優勢,面對陸戰強軍的漢兵,倒是吃了不少虧;然而契丹人的悍勇是遼人所不能比,這一番血拼下來,雙方傷亡數難分高下。丁隊的兵士自四喜領隊后,一個月中至少有十天是在這山林中強行軍cao練,比起其他兵士的縛手縛腳,倒是如魚得水般靈活,立下不少斬殺之功。兩日前在小遙山前山坳的谷地中,兩軍正面對沖了一輪;蕭燴見勢不妙,領了兩百親兵從亂軍中逃脫;四喜遠遠見了,其時與折久年的主帳離得太遠,不及通報,又眼見蕭燴即將隱入山林,便咬牙做了決定,帶了丁隊五十余人,追了過來。丁隊的兵士雖擅林戰,又cao練得益,耐力過人,但正面對抗蕭燴的二百精銳親兵,仍舊無疑于以卵擊石;是以兩日來,四喜和李十三兩人各領一半人,配合夜色在夜間多次襲擊,一擊得手便退入林中;兩個晚上的戰績倒也不俗,然而傷亡亦驚人。到現在為止,蕭燴二百親兵還有一百六十余人;而丁隊,算上四喜與李十三,只剩三十九人。四喜不敢說這些人中有多少能活著回去,他只知道,若讓蕭燴活著回到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