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8
的境遇。 最近紅旗九隊的社員們最常閑話中議論的就是二龍了。 幾十戶人家的生產隊,大家互相都很了解,二龍一直是不大招人喜歡的孩子,從他偷雞之后,誰家少了什么都免不了懷疑他,在村里一直灰溜溜的。但現在一同上了高中的同學中魯盼兒、陳建國和大龍早就輟學了;成績最好的魯躍進參軍了;只有他進了化工廠當了工人。 在大家的心目中,有城鎮戶口,有工資,捧上鐵飯碗的二龍是最成功的。 許多人便感慨不已。 后奶四處炫耀,還特別來家里吹了半晌。魯盼兒理也沒理,當初她就說過,兩邊各自過日子,再無瓜葛。二龍過得好,與自己一點兒關系也沒有。 何況,她總覺得二龍那樣的人,就算一時成功,總不會長久的。 第103章 劉家兄妹 魯盼兒從上?;貋? 將織毛衣的方法帶到了紅旗九隊,但那時因為買不到毛線, 社員們只是看看熱鬧,并沒有人來學。 最近化工廠生產了大量的腈綸毛線,公社代銷社也進了一批,再看到襄平縣人找魯盼兒織毛衣,紅旗九隊就開始流行織毛衣了。 學織毛衣當然要找魯老師了。 鄉里鄉親的,大家吃了飯便帶著線和針到魯老師家里,熱熱鬧鬧地坐了一屋子人,“既然城里時興, 我們也跟著學學?!?/br> “很容易學的,”魯盼兒熱情指導大家, “我們先學最簡單的上下針——小春嬸兒,帶線不要太用力, 免得織出來的毛衣硬繃繃的?!?/br> “可我手勁兒就是大,怎么辦呀?” 小春嬸兒雖然是能干人兒,但她性子急,怎么也改不了, 是以魯盼兒的毛活兒就是再多, 也沒找她做過。此時就接過針線, “看, 應該這樣, 把手放松了,輕輕巧巧地一帶, 把線繞在針上——要一直放松,免得不均勻?!?/br> “我再試試吧……” “陳嬸兒,你又漏了一針,要挑出來才行?!?/br> “哪里漏了?我怎么看不到?” “在這里,來,我替你挑吧?!?/br> “眼睛花了,看不清楚了呢?!标悑饍喊厌樉€遞給魯盼兒,笑著抱怨,“一連生了五個兒子,所有的針線活兒都要我一個人做。哪怕有一個女兒也好呀!” 大家就一起哄笑,“趕緊給建軍、建國娶媳婦兒吧,你就不用學織毛衣了?!?/br> “我也巴不得呢!”陳嬸兒笑著,卻再不提兒子結婚的話兒,壓低了聲音說:“你們還不知道吧?蔡穎搬到了吳家的新房子里了?!?/br> “你不會看錯了嗎?”大家都不信。 “我原來也不信,可是一早我看見蔡穎從新房子里面出來的?!?/br> “畢竟是夫妻,鬧了一陣子,吳家低頭了,也就罷了,一起好好過日子才是?!?/br> 大家都覺得蔡穎搬回去沒什么,可是魯盼兒卻不大相信。送走大家,她便去了知青點兒。 蔡穎正在收拾東西,見了她就低下頭,“你一定聽到消息了吧?是真的?!?/br> “可你怎么又答應回去?是不是有什么難處?” “沒,沒什么,”蔡穎垂下頭,“聽說過幾天生產隊就來新知青了,我總不能再占著他們的房子?!?/br> “若是因為沒有住處,你就搬到我家,跟豐美住一起;再或者你就搬到魯家的老屋,那邊現在空著,日常用的東西也都在,隨便住多久都可以?!濒斉蝺壕驼f:“我們不怕吳隊長!” “謝謝你,我想好了,還是回去吧,畢竟再沒有別的路可走?!?/br> 大家都說蔡穎已經回不了北京,又沒法跟吳強離婚,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就是跟著自己織毛活兒掙點兒,日子也艱難,所以就屈服了。 但魯盼兒還是為她不值,“只要想辦法,總會有路可走的?!?/br> 蔡穎低聲說:“你要是可憐我,就還讓我幫你織毛衣吧?!?/br> “當然,我不會因為你回吳家就改變的?!钡斉蝺盒睦镞€是不大舒服,便淡淡地點了點頭。 隊里果然來了新知青,公社的拖拉機將他們送了過來,三男兩女,都在十七八歲上下,也都來自北京。 九隊先前的幾個知青,徐菲、顧鐵山和章麗雯陸續走了,蔡穎嫁人,楊瑾結婚落戶,算起來現在九隊一個知青都沒有,是應該來新人了。 新知青到來沒多久就是秋收。 接著就到了分糧的時候。 每到這時節,全村人都要到隊部里等候,會計小春嬸兒把一年的工分的帳本都攤開來,又請了楊瑾幫忙一起算帳,最后算出了一個工分值。 總之,今年的收成雖然還是趕不上前年,但比去年要好——吳隊長對田里不上心,可一村子的人都盯得緊,有這樣的成果也算是滿意了。 社員們的臉上個個露出了笑容。 只有吳隊長一直沉著臉。 大家都說他因為想占知青點兒的房子沒有占到,所以才不高興呢。 他果然對新來的知青很苛刻,“每人交五十元錢才能發口糧?!?/br> 幾個知青都懵了,“我們來插隊,還要交錢?” “當然要交錢!”吳隊長對著幾個知青大聲嚷了起來,“秋收的時候你們什么活兒也不會干,還不如放農忙假的小學生!現在隊里的糧食是社員們種的,總不能白分給你們吧!” 好像說的不錯,但其實知青下鄉插隊,就是長大了參加工作了,就連戶口也從城市遷到農村,哪里有再回家要錢的道理? 楊瑾便替知青們說話,“當年我們來插隊,生產隊分了一部分糧,又從公糧里先借了些,之后分了幾年扣下,不如現在也這樣吧?!?/br> 社員們便都想起了當年的事,“可不是?這辦法正是大家一起商量出來的?!?/br> 可有些社員不愿意分知青口糧,畢竟糧食的總數是一定的,分的人越多,每人得的越少。吳隊長的親家帶頭反對,“憑什么分他們糧?不交錢就不分!”也有幾個人應和。 幾個知青初到農村就參加了最緊張最勞累的秋收,本來就覺得難適應,又遇到了這樣的事兒,心里也是不痛快的。其中最聰明的小杜順著楊瑾的話說:“如果隊長不給我們分糧,我們沒飯吃只能回北京——這可不是我們不想下鄉,而是生產隊逼我們回去?!?/br> 知青們才到紅旗九隊沒多久,如果都回了北京,公社一定會批評自己。吳隊長又不敢了,只得不情愿地答應,“就那么算吧,不過兩年之內必須扣回來?!?/br> 知青們才到農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不會,這些日子楊瑾一直教他們干農活兒、打柴打水、升火做飯,此時幫他們爭到了糧食后又囑咐,“九隊工分高,只要好好參加勞動,節約些過日子,兩年能還清的?!?/br> 魯盼兒看著吳隊長的嘴臉很不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