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9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小爺我喜歡、經常用腦、男朋友是個受蘇怎么辦?!甩了唄!、因為你丑、狂情虐愛(H)、校園求“生”記、論身體是如何愉快共♂享的(H)、一晌叔歡(H)、重生之煙火孽情(H)、我的基友會捉鬼
?!?/br> 左弗口氣淡淡的,“我已經放花園工坊了,讓咱們的文書都過來見我,我有事讓他們做?!?/br> “好勒,我親自去!” 一會兒功夫,被聘請來的一干文書理工人才都到了花園的工坊內。 在工坊內,十來個扁平木匣子已安置在了桌上,左弗見人來了,就將其中一個打開,道:“諸位,本官打算辦一個面向民間的邸報,這是本官打人打造的手推油印機,可快速印刷……” 左弗說著便拿起鐵筆,抽出一張蠟紙鋪在刻板上,在上面寫下了四個字:常州日報。 也得虧她上輩子在孤兒院時幫老師做過印刷的工作,后來因著好奇,也跟著老師學怎么刻字印刷。 這種方式其實在后世基本已經淘汰了,事實上這種油印卷子在左弗的生活里也沒存在多久,若不是恰好經歷過,估計她也不會知道,曾經還有這樣一種印刷方式的存在。 而這種刻板很考驗水平。用力太小,蠟紙沒刻透,油印就不清晰;用力過大,蠟紙破了,油印時白紙上就會形成黑色污跡,所以在過去,一個老師會不會刻板也是很體現其教書能力的。 而刻板還只是第一步,后一步的印刷也十分講究技巧。用力過猛 則蠟紙滲油過多,印出的字跡又黑又粗,油墨久久不干;若用力不夠,則印出的試卷因油墨過少而顯得字跡不清楚。 在說這油墨也有講究。多則字跡粗劣模糊,少則不清楚。當推動滾筒和翻拉成品時,還需小心,不然很可能就會損壞蠟紙,導致前功盡棄,又得從刻板這一步重頭做起。 所以,可以這么說,這種印刷方式相當考驗一個人的耐心與體力。但好處卻是刻板方便,用來推廣報紙是再合適不過的。 反正報紙是消耗品,無須長期保存,只要內部留著手抄本就行了。至于其他人嘛……想要截留精彩內容,那也只能自己抄咯!不然成本太高,大家也買不起嘛! PS:我更新了的,不曉得為啥后臺顯示成功,可更新卻顯示不出來,此段話不滿一千字,不收費。 第166章 報紙(上) 左弗一番示范下來,那幾個文書都驚呆了。 “這等技法,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本鄉舉人林立連連感嘆,“這油蠟紙刻板后再印刷可省不少工時,這到底是怎么想到的?且這油墨也頗為不同,是加了什么進去?” 林立是這回來應聘文人中學歷最高的。同時,也是最年長的,今年已二十有八,已快到而立之年了。 說起來,這也是個可憐人。 林立滿腹才華,可偏偏缺點考運,年歲輕輕便中舉,哪知走半道上就病了,這一病便是大半年,生生錯過了考試??蛇@事吧,雖說心里難過,可也不至于要死要活的,錯過便錯過吧,下科再考就是。 可偏偏就在這時,林立聽聞同鄉楊廷鑒拔得頭籌,成了狀元,這等事若不去立刻賀喜,以后見了面可沒法說話了。 這兩人在常州時關系就不錯,后來還結伴一起上路考試,就林立病倒那會兒,楊廷鑒是要留下照顧的,只是一個有情,一個有義,以死相逼后,楊廷鑒只得去赴考了。 就這樣的關系,不知道也罷了,知道了再不去,不顯得豬狗不如了么?更別提已經離著京城這么近了,一大半的路都走過來了,不去看看京城繁華也不好吧? 這一看,便是好幾月,等他想走時卻是走不了了。闖王兵臨城下,天子殉國,而他與楊廷鑒也被抓了起來。若不是后來城里大亂,兩人沒準就沒命了。 后來,兩人相互扶持,可謂是吃盡了苦頭,歷經了九死一生才回到了家鄉,經此一事后,兩人都沒了往日朝氣,也不想再入仕途了。 只是雖不入仕途,可在家閑著也無事??!索性便造福鄉里吧!林立從小就愛讀雜書,擺弄一些古怪東西,為此還挨了不少揍,如今不行舉業了,便也放下所有心思,潛心研究雜學,造福鄉里。 而左弗的到來則讓他看到了一個新世界,所以當告示一出后,他立刻就招呼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了,他有預感,他能在這得到一些答案,一些自己想不明白的答案。 果然,左弗沒有讓他失望。來的這些日子里,對于學術上的討論,這位縣太爺總顯得格外有耐心,而且毫不吝嗇自己的學問,而她本人更是對這些學問格外推崇,還為此編教材,將這些學問統稱為科學,意將世間萬物歸納總結為學問,分科而學既科學。 雖說自立學派顯得有些狂妄,但在與其交流過后,林立覺得她已很謙虛了。因為無論自己還是別人提什么樣的問題她總能有見解,而且這些見解一聽便知不是隨口胡謅的,而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驗證歸納總結而來,其功底之深厚,讓林立自嘆不如的同時也心生向往。 按左弗的描繪,若是有很多人能掌握這些知識,那么百姓就不容易挨餓了。 讓百姓吃飽穿暖是一個讀書人最圣神的向往,林立雖熄了行舉業的心思,可這種理想卻從未熄滅,當今日看到這個油印機后,他立刻就狂熱了。 “常州日報?大人是要將這邸報推向天下人?” 左弗點頭,“不錯。朝廷的叫邸報,面向民間的叫報紙。每次寫告示都顯太正式了,百姓也有權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所以我就想著弄一個邸報一樣的東西,也好讓百姓知道前線戰況如何,今天各地收成如何。 除此之外,還可在上面編寫話本,采用一刊一篇的方法,若有人愿投稿,過稿我等也能給稿費。再寫點城里的民生百態,甚至是衙門所授案情,如此既能讓小民懂法,還能令其增廣見聞,豈不是絕妙之事?” 一群人細細一琢磨,覺著是這個理。 “大人說的是,的確得讓百姓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不然以訛傳訛,反易弄巧成拙?!?/br> 林立點著頭,“往日學生想讀邸報,還得通人事,若是遇人刁難,少不得也得花上點錢,才能讀到邸報?!?/br> 他頓了頓又繼續道:“學生家中雖不是大富大貴,可也算中等人家,祖父,父親皆是讀書人,人脈見聞已比一般人廣博,可若要了解時訊,尚艱難??!” “就是,就是?!?/br> 另外幾個文書也點頭,“士銘(林立表字)兄尚且艱難,更不要提我等了?!?/br> “你們幾個尚且還好,像我這等寒門子弟才是辛苦哦?!?/br> 一個面容清癯,年約二十三四的青年搖頭苦笑,“我五歲啟蒙,手里經過的文字除了那考卷就沒不是手寫的,所有的書都是我抄的,至于邸報?見都沒見過幾回,不要說點評時事了?!?/br> “文博,莫要哀嘆?!?/br> 左弗笑了起來,“我將你們召來就是想讓你們來做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