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6
門子糧食?朱定北疑惑,這天下糧倉收上來入了國庫,沒人比朝廷更有存糧了,又能問誰借?他眼珠子轉了轉,看向寧衡道:“糧鋪?皇商?”寧衡莞爾,肯定地點了頭,又補充道:“還有寧家?!?/br>糧食關系國計民生,普通商戶沒有資格買賣糧食,只有朝廷欽點的皇商才能夠開糧油鋪子?,F在皇帝沒米吃飯,拉不拉的下臉都得找上他們,誰讓他們享受了這份殊榮,就得時刻做好準備為朝廷做貢獻。朱定北聽他所朝廷已經出面購置糧食充入國庫,便放心了,只要不虧待了士兵,他是不管貞元皇帝晚上能不能睡好覺的。他臉上幸災樂禍太明顯,寧衡忍笑捏了捏他的臉,在他的眼刀子飛過來時,正經著臉說道:“楊廣一帶的災情最麻煩的地方不在于糧食供應不足,而是它會引起的糧價浮動?!?/br>朱定北一聽,連忙收住亂走的思緒,凝神。“糧食短缺,供不應求,糧價自然上漲。如果不及時控制,糧價浮動蔓延開來,大靖二十州的糧食價格,一應物價都會因此猛漲。那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br>寧衡解釋道。朱定北雖然不同商事民生,但眼界非凡,寧衡短短數語就讓他明白了這件事的嚴重性。朱定北急問:“你能想到,皇帝和戶部肯定也想到了。他們打算怎么做?”寧衡道:“軟硬兼施。一方面對商戶施壓,重典限制糧價。另一方面,由朝廷出面添補商戶損失的銀兩,數額不會超過兩成?!?/br>商戶地位低下,但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卻是不可估量的。糧,鹽,酒,油,布。任一種價格的上漲都將導致民生不穩。前兩者由朝廷嚴格把控,但在非常情況下,也不是朝廷能說了算的。比如這一次即將到來的糧價飛升,商鋪的糧食減少,要賣賣的糧食數目卻未減少,所謂價格者得,百姓之間的爭搶便會帶來糧價大幅度的浮動。朝廷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這也不能根治這個問題。就算皇商被控制住了,可還有其他商戶。他們沒有資格開糧鋪買賣,但他們可以拿糧食在黑市中流通。常言說商人重利,這些商戶中眼見深遠的在揚州爆發澇災的時候便開始屯糧,尋機謀求暴利。又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說法,商人講究有多大的膽子吃多少飯,這筆暴利唾手可得,也不是沒有人冒著被朝廷重罰的危險,以天價私售糧米。而糧食關乎每一個人,老百姓要吃飯,那些普通商戶也要吃飯。糧價一漲,這些商戶要維持生計,也只能將自己售賣的物價提升。這樣一來,同等的銀錢兌換不了同等的物品,銀錢就變得不那么值錢了,一旦銀錢貶值,這才是真正為禍社稷的大問題。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朱定北想了半晌,有些不確定地問道:“你們寧家也占了不少糧鋪吧?”見寧衡點頭,朱定北不由一陣rou疼?;实劾蟽合胍€定住商戶,那肯定得拿寧家當前鋒,而寧家與皇室之間的關系復雜,但在關系到國家根本上的大事上寧家定要為皇室效犬馬之力。朱定北:“穩得???”寧衡:“穩得住?!?/br>長信侯爺說這場糧價戰朝廷穩贏,朱定北無條件相信。只不過心里有些發虛罷了。要打這場糧價戰,得要多少個兩萬六千兩黃金才能頂得住???真可謂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在旦夕之間傾家蕩產……此間的刺激,一點不遜色于沙場血戰。受災的郡縣果然發生疫病,好在太醫院的醫丞早早就被派出,又有民家醫家高手聯手,早早就在各地做好準備,疫病發生后,一應的藥材早已備齊,治理之事有條不紊。在七月末,疫病平定下來的奏折便上呈天聽。貞元皇帝大喜,當場表彰兩位皇子行事端方為民效力堪為皇室楷模,喜訊一出倒是讓后宮幾人歡喜幾人愁。樓安康幾人為此歡欣雀躍,國子學的學子們是天下學子中離時政最近的存在,在平州一戰平復之后,楊廣的災情就成了他們唯一的話題,跟著百官為天下黎民憂心,時有應對之策在交談之際提及。如今災情大定,他們也感同身受一般,人人臉上都有喜氣。朱定北還聽說,這一屆的詩書大賽空前熱鬧,不僅有許多學子做文章大肆贊揚朝廷之功陛下圣明,還有人畫了一副萬里河山圖,被文殊閣重金買下高懸在大堂之上,成為一時熱談。朱定北聽后,心中滿是腹誹:嘖,這群洛京酸儒還真會耍玩。想他當年在北疆廝殺,哪有這個閑情寫詩作畫拍馬屁?而這些人,在這繁華安泰之地寫寫字作作畫也能被夸得天上有地上無。朱小侯爺必須說,他絕對不是嫉妒,他這是看不起:這群閑的蛋疼的龜孫子!在災情穩定之際,平州州牧一道奏請也到了洛京。為的正是那批初時被平州軍認定是??芡h,而后發現竟然是大靖遺民,幫助平州軍找回被??芮艚奈迦f大軍的海妖一族。平州州牧已將這些人接回岸上,但如何安置他們,卻要請陛下定奪。他在奏折上請命這些人定居平州,同時將他們編入軍伍。不提他們本身兇悍至極的戰力,單憑他們對海的熟悉和駕馭海妖的能力,這些人若是加入平州軍,那便是大靖之福。有海的兒女在此,何懼??苤??貞元皇帝與董相商議之后,恩準了滕慧的奏請,此外還就遺民救助五萬大軍一事發下重賞,將遺民大挫平州軍之事一帶而過按下不提。末了,皇帝還對董相說起董家的二公子,在這次平州一戰中立下奇功的董明和。“愛卿府中兩位公子龍章鳳姿,長子聰慧在地方上政績斐然,次子更是精通兵法,屢立戰功,當真文武雙全,為朕分憂,國之棟梁也?!?/br>貞元皇帝言辭懇切,顯然對董相兩個兒子都十分滿意。董相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我那二兒子自小就頑劣不遜,便是他這次從軍也是,竟瞞著我與他娘一個招呼也不打就到平州投軍去了,沒少讓他阿娘憂心。沒想到這次讓這小子誤打誤撞,實是我大靖有福才得遺民歸順,戰局方定,那小子充其量就是逞兇斗狠,當不得陛下夸獎?!?/br>聽他如此自謙,貞元皇帝一笑帶過。董家的二公子啊。待此番兵部核定戰功,就該忝為五品中郎將了。大靖最年輕的參將,如何當不得他的夸獎呢?若是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