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
帖了。還望這位大哥通融,麻煩向殿下稟告一聲,說裴子戚前來拜訪?!?/br>小廝怔了一下,連忙打開朱門,笑盈盈道:“原來是裴大人呀,快請進快請進。殿下早就交代了小的,若是裴大人拜訪,不必通傳。小的這眼神不好使,還望大人多多包涵?!?/br>裴子戚微詫少焉,邁過門檻道:“這位大哥,不知方不方便透露,殿下是何時吩咐的?”二皇子早知道他會登門拜訪了?“有啥不方便的。這事府上人都知曉,殿下剛回京就跟小的們吩咐了?!毙P諂笑說:“小的說句多嘴的話,殿下是盼著大人來,大人卻是遲遲不來?!?/br>裴子戚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么,最終只是輕輕道:“多謝大哥?!?/br>“大人太客氣了?!蟾纭?,小的是萬萬當不起?!毙P關上朱門,又道:“裴大人,請隨我來,這會殿下在后院下棋呢?!?/br>裴子戚愣住了,躊躇說:“這……”小廝笑了起來,道:“這后院呀,旁人是進不去的。殿下不愿跟您生分,您又何必跟殿下生分起來呢?”裴子戚拱手說:“倒是我想岔了,那就麻煩小哥領路了?!?/br>“不麻煩不麻煩?!毙P一邊領路一邊道:“所謂一回生二回熟。裴大人要是有空,多來府上走走?!?/br>裴子戚輕輕而笑,隨在他身后,目光看向了遠方。*******后院處,一名男子端坐石桌前,上面擺著一盤棋局。棋局尚未下完,黑白棋子交替棋盤。他持起白棋,放入棋盤;待過少間,又持起黑棋入局。幾乎是不假思慮,倒不像是在下棋,反而像是在回憶棋局。只是,無論是黑棋還是白棋,下棋手段都不高明。特別是黑棋,笨拙得似剛剛學棋的三歲稚子;倒是白棋步步退讓,輸得不留痕跡。一棋入局,棋局大勢已定。男子突然笑了,笑得很清淡,轉眼而逝。他持著白棋,只要再落一棋,白棋就徹底輸了。“殿下?!陛p聲呼喚突如臨至,嗓音那般熟悉,從身后不遠處傳來。男子止了動作,沒有回頭。驟然間,手上的白棋凌空掉落,‘嘩嘩’地撞擊棋局。棋子散落紛紛,再也瞧不出原來的模樣。男子只手握拳,又慢慢松開。他轉過身,笑說:“子戚,今日你怎么有空來我府上了?”裴子戚看了一眼棋盤,笑了笑說:“就算再忙,殿下的救命之恩,我也得親自登門感謝?!?/br>二皇子站起身,一身雅白儒袍,繡著金絲錦繡,腰帶上墜著和田玉佩。他道:“原來是為了此事,子戚與其感謝我,倒不如好好感謝孫大人?!?/br>裴子戚搖搖頭,“我雖不及殿下聰慧,卻知曉該感謝什么人?!闭f著,拱手揖禮道:“多謝殿下……”二皇子闊步向前,只手扶住他:“子戚,此等大禮我承受不起?!?/br>裴子戚抬頭看向他,一張爾雅的面龐沒了笑容。他矢口道:“殿下,我今日前來,一為感謝殿下、二為上次棋局、三為要事相托。若第一件事,殿下就百般阻撓,這后面的事……”二皇子松開手,回到先前的和煦。他笑說:“那就直接省略好了,正巧這里有棋局?!?/br>裴子戚看他一眼,頷首點頭,入座在對面石椅上。一名小廝當即上前,將灑落的棋子重新放回棋盒。二皇子緩緩坐下,雙手分別持著黑白棋子,把那日殘局一棋不漏復原。“想不到殿下還會左右互博棋,難怪一個人也能下棋?!迸嶙悠菪πΧ?。視線輕挪,恰巧落在一旁的小冊子上。明黃色封面,隱隱烙著祥云圖騰。他楞了一下,指著小冊子說:“這是宮里送來的?”二皇子點點頭,道:“祖母派人送來的,我還沒看過?!?/br>“太后娘娘送來的?”裴子戚笑了:“那鐵定是各府上的適齡未婚小姐?!?/br>晉國初立,舉國上下人口凋零。晉高宗頒發律令:男十五,女十三,哥兒十四便為適婚年齡。后來人口漸多,晉仁帝才改為:男十六,女十四、哥兒十五為適齡。盡管如此,但多地依舊遵守著晉高祖律令。男子到了十五歲,就會娶妻生子。而今二皇子已二十有四,擱那都是未婚大齡了。先前,洛帝惦記著二三皇子,又苦于他們不在京中,便按著大皇子的婚事,拖到今時才讓他大婚。如今大皇子大婚了,二三皇子均在京中,他們的婚事自然該放案前來議了。裴子戚繼續道:“自先皇去世,太后娘娘每日念經誦佛,鮮少理事。殿下雖離京多年,但此冊子足顯娘娘對殿下的關心?!?/br>二皇子笑笑說:“不止我,三弟府上祖母也送了一份?!?/br>裴子戚怔住了,漫不經心道了一句原來如此?;屎笙墒?,而今宮中只有一位淑妃娘娘,由她主持幾位皇子的婚事多有不便。想必洛帝是把此事全權交于太后處理了。太后可是一個難纏的人物,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當年先帝作風荒yin,可在她面前卻是規規矩矩。就連秦國公,對她也多有謙讓之舉……作者有話要說: 上面的適婚年齡不是我瞎編的,宋朝就是這樣的。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寧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馬光: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男十六,女十四。第五十三章裴子戚雖與太后只有一面之緣,但對這位老人家卻頗有好感。當年先帝后宮多有齷齪,時常發生皇子嬪妃慘死之事。太后能在那種環境下獨善其身,手上不沾一點血、不干一件齷齪事,可顯心底的純正。不作為不代表就是軟包子,相反,太后是個極為厲害的角色。她不動聲色護住了許多人,讓他們在皇城里安然度日,這其中就有洛帝。洛帝再聰明,當年他也是一個孩子。沒有人護著他,他決活不過成年。旁的不說,就說皇貴妃賜婚洛帝那事,先帝是鐵了心要打死洛帝。先帝不缺兒子,對于忤逆他的兒子,多一個不如少一個。洛帝之所以活了下來,還多虧了太后一句話。太后說:若周家小姐愿成為皇側妃,這件事就這么定下了。若不愿意,小十七(洛帝)挨頓打也沒關系。言外之意,橫豎不得要了洛帝的命。先帝再大的火,遇到太后這里,也蔫蔫沒了氣。再后來,先帝去世,太后一手扶持洛帝登上皇位,又扛著群臣的壓力,做主讓他娶了秦國公的女兒為后。所謂恩情大過于天,洛帝能有今日,還多虧了太后的洪福。洛帝縱然千般不好,可有一點值得人欽佩——他知恩圖報,十年如一日的,對太后敬重盡孝。故而,這世間能讓洛帝吃癟的,這位太后是首當其沖。裴子戚指著冊子,笑說:“殿下就不看看?若被太后知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