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
,又有多少是那木匠活計手藝夸贊的功勞,不管是哪一個多些吧,反正這爺孫兩個是十分見情的,即使是那個小小的孩子,聽著也露出了笑臉來,看著明道人和阿木十分的親近,還十分懂事的遞了一碗水給明道人,那一臉的討好,看的明道人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孩子的腦袋,露出幾分笑來。 阿木瞧著這場面,心里一動,手又有些癢癢了,轉頭瞧著狗子那一身破破爛爛的衣裳,索性起身,將人往自己身邊一拉,小聲問道: “你家針線簸籮呢?拿來,我給你這衣裳補補,你這樣穿著漏風的很,容易風寒,可不能這么湊合了,你還要照顧你爺爺呢,若是病了可怎么好?” 咦,這小道長還會縫補衣裳?還沉浸在歡喜里的狗子爺爺聽到這個,眉頭又是一跳,眼神看向阿木和明道人的時候越發的敬畏起來。只有明道人不覺有什么不對,反而點著頭,瞧著自家徒弟滿意的很。 “你平日里總愛瞎胡鬧,如今瞧著,倒是也沒白折騰,都能照顧小得了,還能將這些用到正緊事兒上,可見是長大了?!?/br> 這還只是長大了?那他這一輩子活得頭發都白了,也沒學會這么多,豈不是白活了?難道自己這一輩子這么窮,就是因為學的太少了?看看自己,再看看阿木,狗子爺爺覺得自己人生觀都碎了! 有什么師傅就有什么徒弟,明道人這話,阿木聽著不覺得有什么不對不說,還感覺十分有理,甚至有些不滿足,總覺得自己有些羞愧,對這比自己還小的孩子的幫助實在是不夠。想想自己的技能,還是不夠全啊,你說若是他學了篾匠,給這孩子做上幾個魚簍什么的,該多好?若是學了彈棉花的本事,將這老的老小的小的棉衣幫著重新彈一彈,曬一曬,又能讓他們的冬日多多少保障?可見有學技能什么的,真的很有用! ☆、歸 自覺自己本事不夠的阿木,心里別扭勁一發,腦子一熱,就來了個數量來湊的行動,忙得那就和小蜜蜂一樣了,看的明道人都覺得詫異。你看看啊,不過是在這狗子家借宿了一日的功夫,又是幫著修理家具,又是幫著撿柴火、尋藥材的,最后連著這一老一小的吃飯問題都幫上了。 阿木不知道從哪里弄了一個水缸來,放到了狗子家廚房門口,然后又用自己學的漁夫本事,在不遠處的小河小池塘里,用藤條編了個簡易的小網兜,狠狠的撈了不下二十條的各種魚類,養到了那水缸里,就這么一項,足夠這老小吃上五六日的。此外還在周圍林子里摸索,尋出了好幾個什么木薯啊,什么山藥的匯集點,挖出了足足一大筐來,讓這爺倆連著主糧都能湊合上好些日子,這才歇手。 而他這里罷手了,村子里的人卻熱鬧起來了。這事兒吧,說來也正常,凡事兒都講究個領頭的對吧。像是他這樣忙乎。。。他這本不過是覺得這老的老,小的小感覺可憐,想多幫幾把,可他卻忘了,他只是個外頭路過的,是道士,你說他這一個外人都這樣的幫扶了,這樣盡心了,這讓村子里的人怎么辦?那真是頂到了杠頭上。 你要不跟著幫忙吧,否則豈不是顯得他們沒人情味?可幫忙吧,各家自家日子過得也艱難的很,實在是拿不出手,這可怎么辦呢?呵呵,人家也學了阿木一樣,這實力不行力氣湊的法子,于是乎狗子家的柴火幾乎是以光速在遞增,等著阿木他們準備走的時候,那院子里堆積的柴火,都快和圍墻一般高了,這真是讓人怎么看怎么覺得安心。狗子爺爺樂呵的,眼淚都要下來了,一個勁的對著來探望的村民拱著手感謝。 當然了,村子里的人這么干也不是沒半點好處的,最起碼他們從阿木的行動中,也學會了不少的東西。別的不說,那池塘河里尋魚吃的本事就很讓人眼紅。說來這個時代吧,人過的苦真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技術壁壘的問題。記得哪個地方看到過這么一個疑惑,說是災荒年間,不少人餓死,可在不遠處的河流大湖里卻魚蝦滿滿,為啥那些人不吃這個飽腹?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沒法子呦,這水深了,下去很可能上不來,你說他們怎么撈?水急了,一個不好要被沖走,你讓他們怎么辦?自然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而如今好了,阿木的釣魚本事,那藤條編魚兜的本事甚至是小溪小河拐彎處,堆石頭挖坑的,引魚的本事等等,都讓這些一直缺乏技術的百姓們,多了一門尋吃食的手藝,甚至有些想的遠的,還想著若是弄好了,運送到城里換錢換糧食的美事兒。 大冬天的新鮮魚啊,這東西價錢絕對不低,村子里的人光是想想,一個個的都裂開了嘴,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跟著阿木幫狗子爺倆?那還有什么可說的,可勁的上??!甚至還有那心眼活絡的,瞧著阿木年級不大,直接派自家孩子上,爭取和阿木多套套交情,好多磨點本事學上手。 這些人的這些心思,你說阿木知不知道?他畢竟不是真的小孩,即使一開始沒注意,這后頭跟著的孩子多了,那隱隱灼灼的還有大人在后頭張望,還有那嘴巴快的,不小心禿嚕出來的,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是吧,想想他教自家山下那些村民怎么布置陷阱這一點上就可以看的出來,阿木對這些手藝本事傳出去,那真是沒半點擱楞的,雖然他學本事付出的也不少,可他不但是沒有防著誰的意思,甚至反過來,對于百姓多學點,那是相當的支持。 所以嘍,阿木那是一邊假裝什么都不知道,一邊盡心盡力的教導著那些跟著他的孩子,別的不說,那釣魚撈魚的本事,就基本傳了個遍。至于挖藥材什么的。。。他倒是想傳呢,可惜,這時間不夠,學的人基礎也太差,所以沒戲。 阿木這樣的態度,百姓們看不出來,可明道人卻看得一清二楚,他對于自家徒弟的這份大氣很有些詫異的,自家山下的那些人,你說教這教那的,那沒說的,好歹也是比鄰而居,說一句自己人也是可以的,大氣沒問題,可這八竿子打不著的也教。。。你這圖啥? “藏著掖著的,除了咱們自己日子過得好些,又有什么好處?反過來,學的人多了,吃飽飯的人多了,對咱們又有什么壞處?既然教不教的妨礙不大,那自然是多積攢點善緣更好些,好歹我這也是出家人,也要講究福源,講究積德的?!?/br> 阿木聽到疑問,看向明道人的眼神很微妙,就好像像是在看一個不懂事兒的孩子一般,說的話也十分的老成不說,那口氣。。。明道人感覺自己腳脖子有點癢癢,想踹幾腳怎么辦!這死孩子,這都學會鄙視師傅了,真是端部的人子。 “你個混球,那是什么眼神?為師阻止你了嘛?行了,你該忙的也忙了,不該忙得也一樣沒少,這